近日,在“2021红杉数字科技全球领袖峰会”上,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微软董事长兼CEO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DST Global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就中国市场的发展、初创公司发展机遇、未来趋势等话题进行对话。在谈及未来趋势时,纳德拉认为,元宇宙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对此十分感兴趣,米尔纳则表示,如果想进入元宇宙领域,需要思考自身与怎样的策略相匹配。
数字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
在对话中,萨提亚·纳德拉表示对中国市场的技术进步、商业模式的变化与发展方式的转变很感兴趣,并询问沈南鹏关于这些变化的洞察。沈南鹏指出,中国市场的发展与美国或世界其他市场的共性在于技术与创新的快速进步。但中国的发展也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中国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当下,中国的每一个重要领域,无论是在零售、汽车、OEM还是制药领域的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将自身业务流程数字化。“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除了软件服务变得日趋关键之外,物联网领域的应用也变得更加重要。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在物联网、机器人以及自动化工具等诸多支持不同行业转型升级的领域,都有着很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国的制造业非常希望伴随数字科技创新,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更加智能、更加高效。这是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其次,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诸如小米、腾讯、SHEIN和Tik-Tok等,并努力成为海外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而在企业出海过程中,云计算是创新增长背后的另一重要驱动力。沈南鹏相信在未来的十多年里,这一领域将展现巨大增长潜力。
图源:红杉资本
初创企业都有机会超过现有大企业
尤里·米尔纳从不同的观察维度分享了自己过去十年的体会以及对下一个十年的展望。从价值维度,他观察到了三种现象:其一是市场上更多价值正在涌入技术类服务公司。以西方市场为例,有70%的技术价值来自创立之初就在做技术类的服务的企业;传统企业虽然也在尝试进行调整,但可能没办法如前者一样捕获足量的价值。米尔纳指出,在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更高,有90%的技术价值由初创期的纯技术企业创造。其二是中国作为数字时代的大国,是全球整个技术发展大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正在为世界创造更大价值。其三,现在仍是初创企业的好时代。据米尔纳观察,过去十年市场上的价值一半来自注入腾讯、谷歌等非常成功的上市企业,还有一半则是由初创企业以及未上市的企业贡献,“我认为这样的比例可能还会持续,而且没有理由相信它不会这样持续下去”。
从价值流向维度,米尔纳先是分享了一组数据:在过去20年间,头部5家技术企业占据60%的价值,接下来的15家中型企业占据20%,剩下的小微企业部分占比20%,即6:2:2的比例,价值的体量发生变化的同时,比例未发生变化。这对创业者而言意味着“要尽可能的快速做大才能更快地获取到顶部的更大价值。”他认为,初创公司虽占据资源劣势,但之所以能挑战巨头,并有机会超过现有大企业,最大动力源自创始人动机,动机转化成为他们对公司的主人翁精神,以及努力去招聘最好的人才,并且让他们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初创企业创始人最有效的武器,就是给团队合理的股份,一起去分享未来的成功。
图源:红杉资本
关于元宇宙
对谈嘉宾亦对目前大热的元宇宙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纳德拉认为,“元宇宙跨越了物理和数字世界,将人、物、场在商业和消费互联网中融于一处,我们或许不该把它看作是单独的消费市场或企业级市场的现象,因为融合可能才是必需的。虽然没有那么引人入胜,但从某种意义上看,疫情中的视频会议的普及已经让我们多少体验到了一个2D的元宇宙。那么,如果有一个3D的元宇宙又会怎样呢?能够真正超越空间和时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我对这些感到非常兴奋。” 如何把握像元宇宙这样的新发展机遇?纳德拉指出,微软还将继续沿用全栈式的思路,深化合作。据悉,2021年11月初,纳德拉宣布微软进军元宇宙的计划,并表示将于2022年发布Mesh For Teams虚拟平台。
米尔纳则表示,打造元宇宙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企业如果想进入元宇宙领域,需要思考自身与怎样的策略相匹配。他指出,元宇宙平台只可能由大型公司创建。因为其核心平台的建立需要每年投入几十亿美金或者更多,且需要持续投资10-20年,“我相信这种做法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做到。” 而元宇宙不仅仅对软件,同时也对新的硬件开发,甚至是新的处理器有要求。硬件投资同样需要大量投入。与此同时,元宇宙开发需要使用大量的传感器,才能做到和人体无缝协作和互动,本身也要求非常大的投资。另一方面,元宇宙是一个极为开放的环境,需要围绕这些硬件做大量的应用程序开发。
奥一新闻记者 张洁莹
编辑:张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