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大咖谈|打造国际教育的示范区,还是国际的教育示范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1-11-21 21:38

南都讯 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朱燕明  11月20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广州大学、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由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圆桌对话在广州市三寓宾馆举办。会上,学术大家们在本次圆桌对话中为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路径,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提供了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大湾区教育如何才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教育示范区呢?有专家指出,就高等教育而言,着眼于粤港澳高等教育的集群发展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

现场

专家云集,为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也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年。为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做好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据了解,此次圆桌对话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路径探讨”为主题,邀请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卢晓中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邬大光教授,《比较教育研究》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宝存教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刘晖教授等14位在高等教育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前沿的思想碰撞。

IMG_8918.JPG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圆桌对话现场

与会线上线下学者专家就大湾区大学形态多样化发展、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路径、高等教育公共价值引领、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政策评估、面向终身教育的高等教育示范区建设、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学术创新、高等教育文化认同、高等教育生态心态合作、高校合作平衡问题、高等教育飞地多元课程创新、高等教育“双一流”大学评估中国标准构建、横琴粤港高等教育合作助力经济发展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学术大家们在本次圆桌对话中为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路径,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提供了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会上,刘宝存就指出,大湾区高等教育有着雄厚的基础,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大湾区建设应该鼓励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探索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形态,各展所长、办出特色。大湾区高等学校应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创新性地探索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

香港岭南大学副校长、教授莫家豪表示,学校正在全方位融入大湾区教育发展。学校非常重视国家建设“新文科”的政策,正通过和内地理工学校以及科技企业合作,希望融入“新文科”的建设趋势,在大湾区内打造高水准的顶尖文科。

观点

自下而上推动高等教育集群发展,高校办学自主权是前提

日前,《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其中特别提到,展望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

那么,何谓国际教育示范区呢?卢晓中表示,目前有不同的认识,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是“国际教育的示范区”,在国际教育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取得具有示范意义的建设成果;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是“国际的教育示范区”,在国际范围里具有示范意义,体现了对示范区建设成果的高质量、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更高要求。

在他看来,仅仅从国际教育来理解和定位大湾区的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是不足以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难以助力达成创新湾区、科技湾区的建设目标。唯有大湾区教育整体性的高质量、高水平、高影响力,才能够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创新湾区、科技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IMG_8910.JPG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卢晓中教授

大湾区教育如何才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教育示范区呢?就高等教育而言,着眼于粤港澳高等教育的集群发展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导向,以及现状与趋势来看,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引起变革的一种手段’,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战略选择已获得了广泛共识。”卢晓中指出,接下来,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确立一个适切的路向无疑尤为关键。

具体而言,他认为,当前要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集群发展,应当更加关注自下而上推动的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方式;这有助于激发高校的内在活力,调动高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高质量的集群发展。不过,一个重要前提或基础是,高校要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因为只有拥有办学自主权的高校,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主动并适当地回应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趋势和需要。

“尊重高等教育的多样性是尊重高等教育规律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卢晓中表示,就大湾区的特殊性而言,重视并变革性地发展高等教育集群的多样性,对于大湾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显得特别重要。

此外,还要推动以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为重点的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管理一体化。比如,在畅通渠道、搭建平台、配置资源上持续用力,创新合作发展政策措施,拓展合作发展领域和空间,促进三地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特色优势,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升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各展所长;建立健全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探索建立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体系,最终使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成为高质量的发展共同体。


摄影:孙小鹏

编辑:孙小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大湾区智库专题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孙小鹏7230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