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欠下巨额赌债,趁老人病发窃空百万存款,获刑13年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1-11-23 09:01

南都讯 记者赵青 实习生吴芷慧 通讯员刘娅  家中请保姆本为省心,然而却有人因此而糟心。近日,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宗相关案件,一保姆竟利用老人的信任窃空百万存款。

照顾老人多年获信任

阿叔将存折密码告知保姆

2014年,刘某经人介绍,到广州市某街502房照顾王阿叔和吴阿婆夫妇,负责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

早年,吴阿婆就因中风长期痴呆,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其名下有本定期存折由丈夫王阿叔保管,由于担心老伴儿的养老问题,王阿叔并没有告知两个儿子存折的密码。

随着年龄增长,王阿叔也患上老年痴呆症,他知道自己记忆力日渐衰退,害怕自己有一天忘记了存折密码,又害怕两个儿子知道存折密码后对这些存款有想法。

思来想去,王阿叔决定把全部存折的密码告诉自己最信任的“贴心”保姆刘某。

起初,王阿叔每月会带着刘某去银行取钱,支付保姆工资及日常生活开支。随着王阿叔年岁增长行动不便,加之对刘某信任,便将夫妇俩名下四本活期存折交由刘某全权负责,仅剩吴阿婆名下的定期存折由王阿叔自己保管。

趁老人发病将百万存款取空

保姆称自己只是预支工资

刘某因欠下巨额赌债被债主多次追讨,她开始盯上王阿叔保管的定期存折。

2018年至2019年期间,刘某趁着王阿叔在痴呆症发病时,频繁带王阿叔到银行将定期存折里的存款多次提取一空,继而将上述钱款据为己有,共计达人民币118.1万元。

2020年1月3日晚,王阿叔的儿子回到家中查看了存折发现,里面的存款已被转空,遂报警。

“我没有盗窃王阿叔的财物。这里面有部分钱是奖金,有部分钱是借款,我只是预支工资,提前拿钱而已,王阿叔都是知道的。”被告人刘某辩称。

南都记者从法院了解到,本案中,根据刘某供述、证人证言、银行交易流水、鉴定意见等证据,可以证实刘某在担任王阿叔家保姆期间,多次带领王阿叔前往银行取款。

结合王阿叔、吴阿婆在涉案期间内精神状态、行为能力,以及该定期账户的使用用途、2018年之前的交易习惯,王阿叔有意识地主动将定期账户内的存款取出用于他处明显不合常理。

因此,该定期账户内存款虽非由刘某本人在银行柜台操作提取,但其作为长期照顾王阿叔、吴阿婆二人生活起居的保姆,在明知二人不能完全辨认、表达自己的行为、意思,且不具备管理该定期账户职权的情况下,仍多次带领王阿叔前往银行取款并对取出资金实际占有、控制,未能说明上述钱款的合理去向。

故可以认定刘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将王阿叔作为工具、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已构成盗窃罪获刑13年

所盗之财至今未能追回

刘某无视国家法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盗窃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刘某自始无任何悔罪表现和意思,法院酌情从重处罚。

综合全案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及被告人的认罪态度,白云法院依法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追缴刘某的违法所得发还被害人。

刘某不服,提起上诉,广州中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表示,保姆刘某利用老人的信任,借照顾的老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表达真实意思之机,秘密窃取老人本欲留作养老之用的积蓄,且至今未能追回,给两位老人带来了巨大损失和危害后果。

刘某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破坏了家政行业中本应相互信赖的“雇主-保姆”关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法官提醒广大读者,要加强防范意识,选择正规的家政服务企业或中介机构,通过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家政服务的项目、责任及赔偿范围,详细了解保姆的真实身份。同时,要注意处理“雇主-保姆”关系,相互尊重,善待保姆。

编辑:赵青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