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2021年11月24日,汕尾市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李绪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紧抓住“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的机遇期和窗口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干当先、奋勇争先,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40亿元,年均增速达8.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不低于8%,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3%以上,电子信息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00亿元。
未来五年,市城区要把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营商环境新优化、促进城市品质新提升、塑造乡村发展、聚力绿色转型、聚焦民生保障、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等公共服务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全力以赴推动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汕尾市
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聚焦东承西接,聚力产业互补,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全面学习深圳先进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发展经验,主动接受深圳辐射带动,实现空间对接、产业互补、一体化发展。全面学习深圳先进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发展经验,主动接受深圳辐射带动,实现空间对接、产业互补、一体化发展。
聚焦创新驱动,聚力转型发展,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扎实推进产业园区孵化育成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平台等重大平台建设。依托汕尾高新区红草园区,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技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制药等高端制造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加大对新增“入规”工业企业指导帮扶力度,确保“十四五”规划中177个重大建设项目落地落实。
聚焦改革赋能,聚力机制创新,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新优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激发城区发展活力。推动“数字政府”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八个便利化”和“六个通办”水平,推行“一件事”主题服务。全面深化“无证明城市”创建,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城区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乡村振兴:塑造乡村发展新典范
聚焦扩容提质,聚力精细管理,全力促进城市品质新提升。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与市城市控规、环品清湖城市设计等规划相衔接。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精品精致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提升“三旧”改造工作效率和质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道路景观,打造一街一景,让城市更有序、更耐看。
聚焦乡村振兴,聚力全域美丽,全力塑造乡村发展新典范。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治理、撂荒土地整治,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拓展深外海生产作业空间,发展远洋捕捞业。大力推动海洋养殖由浅海向深海发展,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一批农业公园、观光农园、休闲农场等特色农业载体。
聚焦生态保护,聚力绿色转型,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新改善。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全面实行河(库、湖)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为抓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家园。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践行绿色消费,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深汕中心医院让汕尾市民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教育:加快智慧教育建设
报告指出,要聚焦民生保障,聚力福祉增进,全力实现民生事业新发展。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成果,加快智慧教育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建立以逸挥基金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体系。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断提高对残疾人、孤儿、特困供养等群体的社会救助水平。做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衔接,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城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社会治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聚焦社会治理,聚力政府建设,全力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好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化解,扎实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全民禁毒工程”,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完善镇、村、组三级基层治理架构,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采写:南都记者 唐建丰 实习生 叶胜堂 冯水丽
编辑:唐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