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街道基层治理方法论:16字解码综合服务型社区建设样本

南方都市报APP • 罗湖大件事
原创2021-11-27 10:03

南都讯 记者张一鎏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如何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如何统筹好社区工作、服务好辖区群众?如何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是翠竹街道党工委书记袁亮自2018年在该街道工作开始一直在思考。“只有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大小事,群众获得感成色才会更足、幸福感才更可持续、安全感才更有保障。”

微信图片_20211126142250.jpg

如何破题,翠竹街道一直在探索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今年在水贝社区探索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围绕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大小事’16个字开展,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公共服务全面提质提速,积累了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他说。

从罗湖产业版图中看翠竹街道水贝社区的坐标,这是深圳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地,这就注定着水贝作为典型的商住混合型综合社区,社区的治理既要服务产业又要服务居民。数据显示,该社区有18个住宅小区、4个大型珠宝产业园区,黄金珠宝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水贝村城市更新回迁后,将是管理服务人口超10万的大型社区。值得关注的是,社区一半以上的住宅小区是老旧物业,有800家“三小”门店、2所小学、2所幼儿园。

可以说,水贝社区是罗湖区最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之一,包罗了罗湖其他社区所有的业态,处处体现着社区治理能力的“真章”。翠竹街道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通过一体化布局、“温暖牌”服务、智慧化手段、法治化建设,打造社区建设新样本。

微信图片_20211126142254.png

建设一体化党群服务中心,融合服务成关键词

“听说了你们在回迁的这个小区建党群服务中心,我也知道肯定会建得很好,但没想到会这么好!什么都替我们想到了!我恨不得明天就搬回来住!”这是在水贝党群服务中心投入运营的第二天,一位社区居民和社区党委书记的对话。

水贝党群服务中心究竟有何魅力?据了解,该党群服务中心把原本场地较为分散、布局不够合理的党务政务服务空间、图书馆、社康中心、长者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升级,进行“一体化”融合,真正实现党群服务“零距离”。

尤其三楼的“医养融合”区,不仅具备一般的日间照料、助餐、心理咨询功能,还有30张床位,可以提供全天候、24小时的专业康养服务。其隔壁就是社康中心,全科医生会到这里定期坐诊,遇到紧急情况,医生1分钟内就能赶到,真正实现“医养融合”,让养老变“享老”。

物理阵地之外,社区还整合下沉区级、街道层面的资源力量,实现政务、法治、智治、文体等治理资源的系统集成、协同融合,推动治理功能迭代升级。同时,更多的资源、管理、服务下沉社区,共建公园、老旧物业美化等一批惠民项目让社区变得更“养眼”,居民和企业的获得感直线上升。正式运营一个月来,水贝党群服务中心已累计接待服务辖区党员群众、企业职工近5000人次,正在成为一个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综合服务阵地。

微信截图_20211126142453.png

聚焦民生热点推动服务升级,打造“温暖水贝”

在产业园内成立“职工大食堂”解决7000名职工同时用餐的需求、错峰共享停车解决停车难题、多项政务服务社区就能办实现足不出户马上办……这些“大小事”,正是社区党委引领带动居民自治、社会协同,让社区这个大家庭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的生动例子。

这样的例子在社区还有很多。街道与社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把各类主体有效凝聚起来,不断健全社会协同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激发社会参与活力。“我们专门开发了‘i水贝’小程序,集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发布、活动组织、诉求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设有投诉、建议、咨询等诉求服务通道,并且纳入全区事件分拨系统,把群众意见和党委政府链接起来,每个人都能便捷地参与社区工作。”袁亮说道,“它还是线上党群服务中心,可以进行场地预约、活动报名,集成社区所有的公共服务资源,还能通过人口数据分析精准推送高龄津贴、学位申请等服务事项,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真正实现‘反向办’。”

此外,这个小程序还具备党群服务中心场地预约、共享停车预约、志愿者积分兑换、心愿墙等多项实用功能。目前,小程序已注册的居民使用粘性不断增强,正在成为高活跃度的线上“社区家园”。

微信图片_20211126142301.png

科技让社区运转更聪明高效,打造“智慧水贝”新平台

社区是基层治理数据的采集者,但是社区往往没有查阅和使用的权限。作为智慧社区的试点,水贝探索构建全闭环数字化治理模式,使治理有数据支撑,推动智慧科技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据介绍,水贝智慧调度中心将各种治理要素都对社区开放,人口、房屋、法人、资源、事件、视频监控等社区台账一屏可视、一目了然,特别是支撑疫情防控、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应用场景,数据可查可看可用。其次是物联感知科技赋能,使治理响应高效率。“我们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在‘三小’场所及各小区关键位置安装了747个红外烟感、93个燃气检测、83个消防栓水压监测、41个消防水池水位监测设备,为辖区41名独居老人配备老人手表。通过这些设备,在社区安全治理上实时智能发现、及时预警告知。”

数据不仅可以运用在正在进行的事件上,更可以对治理事件全可视,治理问题先预判。“以前我们只能看到自己处置过的事件,现在通过这个智慧平台,看得见所有在社区发生过的事件,包含网格采集、智能发现等途径的事件,这样可以对这些事件进行分类处置、分析研判,做好处置预案。”袁亮说。

搭建功能最全的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挂牌全区首个街道级劳动仲裁庭

法治是社区治理的基石,只有依法治理才能保障社区治理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水贝法治功能区相较以往功能更全、服务更优。罗湖区司法局将区级法律援助资源下沉至社区,设立公证处办事点;区人力资源局下沉劳动仲裁资源,在水贝挂牌了全区首个街道级劳动仲裁庭;区法院试点在水贝推行在线立案和远程司法确认。这里具备法律咨询服务、调解、仲裁、法治宣传教育、公证等五大功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

同时社区突出源头治理,健全“线下+线上”群众诉求服务平台:“线下”推行“光明模式”,在水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率先设立群众诉求服务窗口,努力让矛盾“就地化解”、纠纷“就地解决”。“线上”方面,利用前面提到的居民端小程序“i水贝”,进一步打通群众投诉建议渠道,设立“群心向贝”诉求直通车版块,通过事件分拨系统交由职能部门高效办理,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真正做到围绕解决群众身边的“大小事”抓治理、抓服务。

“我们将按照全周期治理的理念,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大小事’16字方针,让群众成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和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最大受益者,让辖区居民看到并感受到变化,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李晓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