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陕县区农业再“结亲”!数字赋能,新老朋友抱团“无障碍”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1-11-28 14:53

从2019年起,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陕西就像走亲戚一样来到广东开展农产品交流推介,让两省亲如“亲家”。11月27日,作为陕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合作活动重要组成部分,陕粤特色农产品(广州)宣传推介活动在广州举办。

“全世界每3杯苹果汁中就有1杯产自陕西,我们猕猴桃的产量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我们的潮州牛肉丸是纯手工制作,扔到地上会像乒乓球一样弹起来,非常脆弹”……发布台上,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韬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郑宏宣如数家珍般地给各自农特产品“带货”,让这场推介会好不热闹。

新增10个合作结对县区签约仪式.jpg

新增10个县域农产品营销合作结对县区签约仪式。

当天,在原有20个陕粤县域农产品营销结对县区的基础上,新增的10个结对县区和首批两个结对乡镇及一批结对企业进行了签约,陕西苹果与广东柑橘“1+1”联名认养产品正式发布。于是,30个结对合作县以两两组合的方式亮相,展销各县最具特色农产品,讲述粤陕农业“比翼齐飞”的新故事。


陕粤结对县区已从2个增至30个

一个是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又均属农业大省,陕粤两省人缘相亲、合作密切,农产品优势互补性强。

“粤陕两地合作源远流长。早在20年前,来自广东茂名的一群创业者在陕西洛川建起广东大院,推动广东荔枝走进大西北,同时又将陕西苹果运回广东。广东大院成为‘荔枝北上,苹果南下’的桥梁纽带,为近年粤陕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伟仪表示。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也表示,近年来,依托广交会、丝博会、农高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等平台,双方在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来自陕西的特色农产品。.jpg

来自陕西的特色农产品。

2019年3月开始,陕粤两省以“苹果南下 荔枝北上”为契机,不断深化两省农业领域合作,促成“陕品南下、粤品北上”战略合作,打造了省级合作农产品销售新模式。据王韬介绍,自“苹果南下、荔枝北上”互动开启后,两省合作佳话频传,定期会商、互帮互促的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先后合作开展了二十余场宣传推介、考察互访活动,合作领域覆盖陕粤两省农业全产业链条,探索形成“七个一”的县域合作模式,仅2020年两省合作签约就达20亿元。

郑宏宣表示,通过落实“七个一”合作,陕西苹果、猕猴桃畅销大湾区,广东荔枝、火龙果、蜜柚的特色水果不断运往大西北,这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模式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他们所说的“七个一”模式,即一个两县合作框架协议、一次两县班子互访、一个两县媒体互相推荐、一个两县合作政策支持、一个两县企业牵头合作、一个两县农产品专题营销、一个两县农产品运输特别补贴专项。

当天活动上,随着旬邑县与广州市从化区、白水县与惠州市惠阳区、丹凤县与佛冈县、延长县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扶风县与新兴县结对签约,两省结对合作县由最初的2个拓展到30个。

在此背景下,继续落实“七个一”合作模式,成为两省官方的统一步调。“我们将按照‘七个一’模式,提升农业农村领域合作质量,携手开拓大湾区市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王韬说。


新老朋友抱团开拓广大市场

陕西的苹果、猕猴桃、乳制品、茶叶、木耳、小米,广东的荔枝、凤梨、生蚝、预制菜……30个农产品县域营销结对合作县以两两组合的方式亮相,展销各县最具特色农产品。现场还搭建了两个网红直播间,粤陕两省主播代表面对镜头熟练地开启直播带货。

在陕西直播间,只见主播端起包装精美的苹果礼盒,向直播间的网友起劲吆喝,“我们的苹果又大又红,种植的时候不套袋,能有更充足的阳光照射。而且走的精品包装路线,大大降低坏果率。”期间,主播还拿起苹果试吃,多角度展现陕西苹果的美味。

陕西直播间里,主播正在推介陕西苹果。.jpg

陕西直播间里,主播正在推介陕西苹果。

陕西苹果可谓是中国水果界的一张名片,陕西苹果产量约占世界的七分之一。而在陕西,白水县又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产区之一,依托大中城市的126家品牌体验店和2万人的营销队伍,每年的鲜果销量都在 200万吨以上。

“这次陕粤两省组织的推介活动,对我们来说,既是合作平台,也是展示舞台;既是商业互动,更是友谊互进。”白水县副县长乔阳博乐在其中。她表示,白水将以此为契机,与广东惠州市惠阳区积极对接,更好促进“陕品南下、粤品北上”大通道建设。同时,在产业协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与惠阳区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持续深化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两地发展。

挨着陕西直播间的广东直播间里,直播台上堆满了各种特色产品,主播正在介绍陕西的另一佳果——猕猴桃。此时,陕西齐峰果业华南区总监任刚也忍不住走进直播间,与主播一同给自家的眉县三色猕猴桃带货,“买一箱就可以获得三种颜色的猕猴桃,我们叫它‘三国演义’”。他向网友介绍着吃猕猴桃的小“技巧”,就是要从酸到甜,先吃黄芯的,再吃绿芯的,最后到红芯的,品尝个中滋味。

广东直播间里,任刚与主播一起为眉县猕猴桃“带货”。.jpg

广东直播间里,任刚与主播一起为眉县猕猴桃“带货”。

据了解,眉县有着“中国猕猴桃之乡”的美誉。“眉县猕猴桃,不管是从产业规模、生产技术、果品质量,还是品牌影响力,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眉县副县长祁亚军表示,眉县米佛土在广州乃至整个大亚湾地区非常畅销,不仅在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设立了直营批发档口,还在深圳、东莞、湛江等地都设有经销商,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基础。眉县将猕猴桃产业“四改五提升”作为农业工作重点,加快全县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猕猴桃世界标准。

任刚从2012年就来到广州,在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营生,以眉县猕猴桃为主,四川、贵州等地区的猕猴桃为辅,销售产品遍布B端与C端、线上与线下。他告诉南都记者,珠三角和长三角是猕猴桃的主销区,对品质要求高,“我们一定要做好标准化,用好肥、种好果、做好服务,才能拓宽市场。”

任刚记得,自己刚来广州时,消费者大多不找猕猴桃,只找奇异果,“我当时都蒙了,因为国外的‘奇异果’就是国内的‘猕猴桃’。消费者因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认知上有偏差。”在他看来,深化结对合作县工作,更有助于让珠三角乃至大湾区的消费者认识和了解猕猴桃,也进一步了解来自陕西的优质猕猴桃。

陕西猕猴桃。.jpg

陕西猕猴桃。

与眉县结对的翁源县,也有着“中国兰花之乡”的美誉。翁源县兰花种植面积超3.5万亩,年产值超30亿元,国兰供应量超过全国兰花销售的60%。两县优质农产品强强联手,南下北上、协同发展,对提高两县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翁源县麓山兰业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陈翠芳就表示,眉县猕猴桃深受翁源当地大众喜爱,也希望翁源兰花能走进陕西的千家万户。


数字农业为南北合作赋能提速

从广东遂溪与陕西富县合作,到陕粤10县合作,再到20县合作,陕合作以果为媒,多维拓展,“陕品南下”“粤品北上”均结出硕果。如今,陕粤牵手寻机粤港澳大湾区,结对县累计达到30 个,开创出县域农业合作新模式,双方交流合作正不断走深走实。

南都记者观察到,从“苹果南下 荔枝北上”行动开始,数字赋能“跨界”营销便是这一创新发展模式的基因之一,也是该行动得以升级为“陕品南下、粤品北上”战略合作的重要作用力。

来自陕西的各种品种的苹果。.jpg

来自陕西的各种品种的苹果。

在粤陕两省政府的牵线下,2019年底,阳西县和宝塔区成功结对合作,数字赋能成了两地合作的助推器。当天推介活动上,阳西县县长黄家新就介绍道,两县签署“南品北上、北品南下”战略合作协议后,正式开启共同探索农产品营销合作新模式。

随着交流的深入,两县相继签署了“粤陕十县特色农产品短视频+网红直播宣传销售战略合作协议”“粤陕十县原产地优质农产品电商销售战略协议”“共同建设‘南品北品’货运及信息发布综合服务平台协议”“一亩田与粤陕十县战略合作协议”等系列合作协议,不断拓宽合作领域。

阳西县县长黄家新.jpg

阳西县县长黄家新在推介阳西及地方特色农产品。

在合作交流中,两县注重创新农产品营销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博览会等拓宽营销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开展合作以来,宝塔区和阳西县多次共同开展各类线下线上推介,共同举办或参与系列合作交流活动,推介两地特色农产品,增加两地特色农产品品牌曝光度,有力提升品牌知名度,‘阳西’‘宝塔’城市名片的热度不断上扬。”阳西县县长黄家新表示,两县共开展合作宣传6场次,推动销售60吨农产品,销售额达98万元。

其中,“荔枝+苹果”联袂直播推广活动,累计观看量达30.26万人,阳西荔枝在宝塔区30多家线上平台上架销售,销量高达10吨,宝塔苹果在阳西销售8吨。

宝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野根利.jpg

宝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野根利介绍两县合作经验。

“阳西县的数字农业‘新玩法’使我区受益匪浅,对推动宝塔区互联网、大数据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宝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野根利表示。

他介绍道,宝塔区目前已成功获批陕西省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区,并通过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和“互联网+农业”新业态,促进产销对接和农业品牌建设,农特产品销量持续攀升,广大农民收入翻番,为延安市乃至全省开展“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黄家新也表示,阳西将持续深化和宝塔区结对合作,夯实平台,牵线搭桥,畅通两地农产品互销渠道,把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

眼下,数字农业的东风正在广东劲吹,既推动着广东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带动了广东合作省份的共同进步。抓好数字赋能,始终是广东农业的长期发展与合作方向,郑宏宣就表示,广东将继续以数字农业推动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推进农业数字化、线上线下融合,为南北合作赋能提速,促进南北农产品深度合作常态化、无障碍、可持续。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莫郅骅

编辑:莫郅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