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主办的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对岸·边界与秩序——2021当代青年工笔画提名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朗空美术馆开幕。
“对岸”系列展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的品牌项目,自2017年起每年举办一场学术提名展,迄今已成功举办5场。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艺术推广部主任单宏策划,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张见担纲学术主持。
毕晓慧,丁桥,高远,胡箫桐,金金,李戬,栗玉莹,孟哲,皮理文,王晴园,魏久捷,杨新收,杨怡,叶紫等14位艺术家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中亮相。他们毕业于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是新时代工笔画创作的新生力量。
学术研讨会现场
开幕前,本次展览学术研讨会在朗空美术馆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张见主持,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金沙、葛玉君、郑庆余、于量、刘瑶、孙欣、魏祥奇、裴刚、王菽一、刘博、单宏等。专家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对“新工笔”近二十年的发展、未来创作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希望进一步加强今后“新工笔”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建设,以及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期待不断推出“新工笔”创作新人,关注和推进“新工笔”的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致辞
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名誉院长何家英先生致辞表示,展览集中的青年画家作品带有明显的实验性。既画家是对现当代内容的深层思考,也是生活态度从表象直至深入的集中呈现。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王志纯致辞
随后,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王志纯先生在致辞中首先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对本次展览表示祝贺。他认为展览充分体现出了当代画家的创造面貌与新鲜美感,现场气氛能在放松、自由的同时保持引人入胜的特质,实属难能可贵。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张见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张见先生致辞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一直以来注重对青年艺术家的培养、推广,一直在主题性美术创作、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上鼓励不断创新;在激发个性观念、拓宽边界的当代工笔实验探索上,二者并重发展。希望青年艺术家们能把这两者统一起来,主题创作在新时代也需要理念和技术上的创新突破,而所谓"当代工笔"的实验也需要深挖古老而伟大的传统文化。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艺术推广部主任单宏认为,“新工笔”作为非现实主义和非自然主义的一种艺术潮流,为当代画坛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新工笔”运用了更多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打破了固有的框架,开拓了外延,又强化了内在,建立了新的秩序,拓展了工笔画创作理念和实践边界。同时,它也让当代工笔画真正走向了国际化,克服了传统工笔画所谓的局限性。作为策展人,希望能够和青年艺术家们一起共同成长,未来无限可期。
参展艺术家代表孟哲发言
参展艺术家代表孟哲首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为支持青年艺术家提供的学术平台表示感谢。他提到,此次展览的14位青年画家中有职业画家,有在校学生,有大学教师,不同的社会角色也决定着大家作品会展现出各自不同的关注点和丰富的视觉面貌。同时,艺术家尝试附加了当代性概念及观念的表达,以更具当代性的面貌呈现。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先生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最后,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先生宣布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对岸 · 边界与秩序——2021当代青年工笔画提名展”开幕。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据悉,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是国家级的集工笔画艺术创作、学术科研、美术教学和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拥有雄厚的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近年来,工笔画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青年工笔画创作人才工作,并积极组织、参与工笔画各学术方向的展览和活动。
本次活动是以工笔画展览和文献出版的方式,对1980年代以后出生并成长起来的工笔画家的创作进行梳理、总结的学术型展览。
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2月20日。
参展作品选登:
毕晓慧《FACE&BACK》114x47cm 绢本设色2021
杨怡《自相矛盾》39.5cmx88cm 绢本设色 2021
魏久捷《无人之境·霓浅》76cmx110cm 绢本设色 2019
杨新收《慕白》102cmx82cmx16cm 绢本设色 2020
李戬《新手》116cm×86cm 纸本设色 2020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