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综合运输服务如何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在11月30日交通运输部举行的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介绍,交通运输部日前公布了《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将以降碳为目标,加快构建绿色运输发展体系。
具体来说,绿色运输发展体系包括五部分内容。一是建立完善低碳转型政策体系。
二是加快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巩固“公转铁”“公转水”成果,持续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公路货运向铁路、水运转移等。
三是深入开展绿色出行行动。《规划》提出,“十四五”期,将选择100个左右的城市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到2025年力争其中60%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
四是加快创新货运组织模式。到2025年,重点建设100个左右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五是大力发展清洁化运输装备。到2025年,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和20%。
深圳市区,新能源车充电桩。
全国109个城市申报创建绿色出行城市
近期世界银行发布首个全面电动化实际案例报告,将深圳“绿色公交”模式,向全球189个国家发布推广。根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2017年在全球率先实现公交全面电动化,2018年实现出租车全面电动化,2020年实现网约车全面纯电动。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深圳高峰期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达到62.6%,深圳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77.42%,各项指标全国领先。
在城市慢行系统方面,“十三五”期间,深圳市累计建设非机动车道1257公里,自行车道路网规模增长132%,全市慢行出行分担率保持在50%以上,在国内超大型城市中位列首位。绿色出行已日益深入到每个深圳人的日常生活。
绿色出行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南都记者关注到,作为交通运输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工作正稳步推进。
绿色出行城市的创建有一整套评价和审核标准。去年7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两部门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指出以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其他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作为创建对象,鼓励周边中小城镇参与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引导公众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降低小汽车通行总量,整体提升我国各城市的绿色出行水平。
《行动方案》指出,创建标准包括7大项,即绿色出行成效显著;推进机制健全有效;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率持续提升,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无障碍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规模应用,空调公交车、无障碍公交车比例稳步提升,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车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交专用道及优先车道设置明显提升。早晚高峰期城市公共交通拥挤度控制在合理水平;交通服务创新升级。手机App或者电子站牌等方式提供公共汽电车来车信息服务全面实施。公共交通领域一卡通互联互通、手机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服务全面应用。建立城市交通管理、公交、出租汽车等相关系统,促进系统融合,实现出行服务信息共享,并向社会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绿色文化逐步形成。
据悉,截至2021年6月,全国28个省(区、市)申报创建城市达109个。其中,广东省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城市名单有5个,即广州、珠海、汕头、佛山、东莞。
11月26日,在河南宝丰县龙兴湖公园,居民通过手机扫码,使用充电桩为新能源车充电。 新华社发
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要超60%
今年10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考核评价标准》,进一步细化绿色城市创建工作要求。从创建实施方案完成情况、创建目标完成情况两个方面对绿色出行创建城市进行考核评价。满分为100分,达到或者超过80分为合格。
其中,实施方案完成情况占40分,包括政策体制机制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服务创新、宣传和文化建设。创建目标完成情况占60分,依据10项指标进行打分。在有些指标上,超/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并不相同。
绿色出行比例,即城市居民使用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的出行量占城市出行总量的比例达到70%以上。如果这项指标未达到目标值的,不合格。
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达到80%以上。这项指标未达到目标值的,也不合格。
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即城市居民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机动化出行总量的比重,超/特大城市要求达到50%以上,大城市、中小城市分别为40%、30%。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重点区域(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不低于60%,其他区域不低于50%。
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80%以上。
早晚高峰期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15公里/小时以上。
新增和更新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车比例,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车是指乘客可经一级踏步乘车的城市公共汽电车,该比例中,超/特大城市要求达到70%以上,大城市、中小城市分别为60%、50%。
公共汽电车来车信息实时预报率,超/特大城市要达到100%,大城市、中小城市分别要高于90%、80%。其中,通过第三方APP能够实现准确的来车信息实时预报的,可以纳入指标计算。
人行道设置比例,人行道面积与城市道路(除城市快速路)面积之比,要达到20%以上。
特色指标,即城市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确定特色指标和目标值。
据悉,在这些细化标准上,各创建城市将对标对表进行建设。2022年,交通运输部将组织对绿色出行创建城市进行考核评价,对于达到创建目标的城市,将正式发文公布。
南都见习记者 陈秋圆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