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鹏山海间的红色故事,“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活动收官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1-12-01 17:20

百年古书房如何焕新成现代童书馆?海滨公园怎样记载峥嵘岁月?11月30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大鹏新区党工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的“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系列采访活动最后一站走进大鹏新区。活动以“山海筑梦 精彩大鹏”为主题,组织中央、省、市媒体“组团打卡”大鹏具有红色记忆的标志性地点,探访这里的红色印记,解码大鹏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探索的创新方法。

采访团一行用一天时间,实地走访了大鹏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鹏自然童书馆、赖恩爵将军第、刘黑仔旧居、大鹏所城海防博物馆、沙鱼涌红色记忆展馆、葵涌侨史馆、沙鱼涌登山道、东纵北撤纪念公园等9个红色地标,一同聆听大鹏的百年党史故事,感受其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改革发展同“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的相关经验,了解其打造“面向群众没有围墙”的“四史”教育大课堂系列做法。

百年书房焕新童书馆,大鹏提升文明“里子”有了新阵地

现场,采访团一行步入大鹏所城南门后,沿着城隍庙遗址往里走,一眼便能看到一栋具有年代感的瓦房门前,同时挂着写有“怡文楼”字样的褪色木牌匾、主打清新色调的“大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示牌。一老一新的映衬之下,这栋建筑在始建于明朝的古城里显得尤为醒目。

2 怡文楼.jpg

据介绍,“怡文楼”是不可移动国保文物建筑之一,原是一座具有175年历史的古书房。为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大鹏新区从“为群众办实事”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活化更新,将二楼改造成大鹏自然童书馆和大鹏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从木阶梯登上二楼,首先看到的是大鹏自然童书馆。作为全国首个以自然童书为主体的少年儿童自然阅读和生态教育空间,该馆以绘本的形式,将具有童趣的山林、海洋科普元素嵌入墙体、座椅等空间设计中,主要承担大鹏新区儿童活动与自然教育基地的功能,家长及小朋友可在此免费借阅馆内自然图书、学习自然科普知识。

4 参观大鹏自然童书馆.png

“这里共收录了逾4000册图书供读者选择,也实现了“大鹏自然童书奖”实体落地。自今年8月开馆至今,共举办了12场亲子活动,基本每场爆满。”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宣传科工作人员王喆璐告诉记者,接下来将继续扩大自然教育活动规模,助推焕新后的古书房继续融合百年文脉与自然生态教育,打造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亮丽名片,让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沿着走廊前往书房另一侧,就来到大鹏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核心服务展区(以下简称“核心服务展区”)。

3 参观大鹏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核心服务展区.png

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宣传科副科长邱璟介绍称,核心服务展区集中呈现了大鹏的文明实践成果,是大鹏所城内拥有“1个核心服务展区+n个平台”、10万平米超大型、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她说,今年以来,大鹏新区启动“1+3+25+N”的全域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工作。自位于大鹏所城的核心服务展区“开门迎客”以来,辖区3个街道陆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并打造“榕树下的居民党史故事会”空间,为居民提供精品党课的授课、社区事务共商共建共治场地。未来,还将利用大鹏自然童书馆、东江军政干部学校旧址等平台,开展更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擦亮大鹏文明底色。

挖掘藏在古城里的东纵元素,“一站式”感受红色熏陶

值得注意,邱璟所提到的大鹏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包括以刘黑仔旧居、东江军政干部学校旧址、“红色街区—戴屋巷”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阵地,打造“面向群众没有围墙”的理论宣讲平台;以赖恩爵“振威将军第”、大鹏海防博物馆等游客集聚地,打造“文明使者”守护古城的志愿服务平台等。活动期间,采访团一行也到上述地点展开了走访。

6 参观赖恩爵“振威将军第”.png

其中,位于大鹏所城的恩爵“振威将军第”是清代抗英名将赖恩爵的府第,抗战时期,该将军第西座开办了东江纵队青年干部训练班,为东江纵队培育了不少军政人才;大鹏所城海防博物馆则以大鹏古城博物馆藏品为基础,辅以文献资料,梳理所城的发展脉络,归纳整理明清时期的海防制度和卫所制度;刘黑仔旧居作为深圳市“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展示了土生土长的大鹏人刘黑仔(原名刘锦进)积极投入抗日宣传活动、在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独立大队短枪队队长期间的英勇事迹。

5 戴氏印记纪念馆.jpg

“延安延安,我是东江!”行至位于大鹏所城戴屋巷6号的“戴氏印记纪念馆”,东江纵队元素随处可见。这里曾是省港大罢工领导人戴卓民、东江纵队司令部无线电台总台长戴基的故居,如今设有戴基风采、满门忠烈、东纵电台、东纵英雄、巾帼英雄等陈列区,市民可在这里通过图文资料、场景模拟、文物展览、彩色墙绘等方式,感受戴氏一族的红色故事。

裸眼3D应用于展馆陈列,打造沉浸式红色旅游教育线路

作为深圳红色资源“宝藏区”,大鹏还蕴藏有不少红色印记。为此,采访团一行从大鹏所城驱车向东行驶约14公里,以沙鱼涌红色记忆展馆为起点,途径葵涌侨史馆,继续“打卡”大鹏更多标志性红色景点。

7 沙鱼涌红色文化景区总经理曾捷讲述沙鱼涌红色记忆展馆概况.jpg

沙鱼涌红色记忆展馆。

在沙鱼涌红色记忆展馆,记者看到,在这座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的空间里,采用裸眼3D投影播放、壁画及实物展示等方式,回顾东纵革命历史,是深圳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沙鱼涌是1938年至1941年间,国内抗日战争联络的主要通邮和交换中心之一,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沙鱼涌红色文化景区总经理曾捷介绍称,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红色文化的教育需求,景区方面以沙鱼涌红色记忆展馆为核心,整合周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打包”,让更多人能够一次过感受更多红色文化体验。

8 葵涌侨史馆展陈史物.jpg

葵涌侨史馆。

“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们还结合葵涌本地特色,对原有‘重走东纵路’‘一线七点’红色路线进行升级,打造‘听、感、忆、行’于一体的沉浸式红色教育路线。”在葵涌侨史馆,葵涌办事处党史办工作人员罗瑜对红色旅游线路做了进一步阐述。她说,该馆以葵涌侨乡、侨史、侨胞为主题,展现了葵涌旅外乡亲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和爱国爱乡、报效桑梓的事迹,旨在将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室外。“目前,葵涌侨史馆已接待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团体500余个,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达50余万人次,成为新时代内容丰富,史实鲜活的‘四史’‘活教材’。”

看革命遗址活化红色打卡地,“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活动收官

用箩筐和玉米彩绘重新“装潢”墙体的东江纵队粮库旧址、修缮平整的沙鱼涌登山道、开阔整洁的东纵北撤纪念公园……从葵涌侨史馆通往沙鱼涌海滩的路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革命历史遗址经过活化升级,变成了具有时尚元素的红色打卡地,市民可以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红色文化,上一堂“面向群众没有围墙”的“四史”教育课堂。

9 东江纵队粮库旧址外景.jpg

东江纵队粮库旧址

沿着沙鱼涌登山道拾级而上,吹着习习海风,让人难以想象,这条长度约为200米的山间小路昔日所经历的不平静。据介绍,这条登山道原为沙鱼涌村内通往沙鱼涌海滩的山间小路,由于登山道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这里爆发过1948年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沙鱼涌歼灭战等战斗。

11 参观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png

东纵北撤纪念公园

步入沙鱼涌海滩,便来到东纵北撤纪念公园。在这里记者看到,不远处的海边礁石上,立这一块大大的石碑,写有“为了坚持国内和平,从此登船北撤山东”红色题字。葵涌办事处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称,抗日战争结束后,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的协定,东江纵队主力需北撤烟台。1946年6月30日,以曾生为首的北撤部队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2583名北撤人员在大鹏半岛的沙鱼涌登上美军三艘登陆舰开赴山东烟台。解放战争期间,北撤的东江纵队扩充为两个纵队,参加了豫东等系列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纪念东纵主力北撤山东这一历史事件,1989年,原宝安县人民政府在沙鱼涌原址建亭立碑,后被公布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下午15时许,随着采访团一行完成走访,陆续离开东纵北撤纪念公园,“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系列采访活动收官。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总结道,自今年4月活动启动至今,已组织中央、省、市媒体以及各区融媒体中心先后寻访了深圳10+1区具有红色记忆的代表性地点、“为群众办实事”的各项亮点举措,每一站都不乏优势亮点、动人故事,都能感知时代发展脉搏,有效地赓续红色基因、点赞为民办实事。通过边采边发、“随手拍”等形式,对各红色景点进行了广泛宣传,助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增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氛围,受到广泛好评。

1 “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采访团走进大鹏新区,在大鹏所城合影留念.png

(陈杏花)

编辑:戴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