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造就着同一地域人们的集体记忆。在一次次艺术展中,湾区艺术家和观展人们的艺术理念在碰撞中流动,湾区的艺术生态也变得鲜活。近日,大湾区艺术展览系列[创意互联]在佛山和美术馆举办,分别以「共><感」及「渡可道」为题,展出艺术家林佑森、徐沛之及设计师高少康、陆国贤的作品。《美好湾区》本期聚焦大湾区艺术展,与四位湾区艺术家和设计师展开对话,倾听作品本身及背后的寓意,以及他们对湾区艺术生态的见解。
据悉,大湾区艺术展览系列「创艺互联」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艺术推广办事处与香港设计师协会,以艺术和设计为主题共同筹划,在四个大湾区城市——深圳、广州、佛山及东莞举办六个线上线下展览,展示12位香港艺术家设计师及一位深圳媒体艺术家的作品。香港设计师协会副会长高少康介绍,此次期望通过一系列展览让艺术家与设计师成为创作伙伴,借着理念、经验和表达手法上交流对接,迸发出崭新的创作灵感,以创意与艺术带动香港与大湾区城市的互联互通。
高少康是四位展览作者里唯一定居在内地的香港人。因为长期生活在内地,资源比较多,他就负责联系确定大湾区城市的展览地点。确定好展览场地,他和林佑森讨论,怎么完成好这一期的展览,他们回忆了各自有怎样的童年经历,有哪些记忆是共通的,由此作为两人联合展览的主题,最终他们确定以童年的卡通角色人物作为灵感。高少康解释说,展览的作品包含着很多人有共鸣的童年回忆,“因为我们童年接触到的人物角色,给了我们好多快乐的童年回忆”。
高少康
如何有共鸣?卡通人物的形象是必须会有的,但有什么创新的展出形式呢?他特地创作了《十二星星》,其包含12幅作品。远距离看,每一幅作品都是很受欢迎的漫画角色,有米奇、Hello Kitty、哆啦A梦等等,但凑近观察,你会发现这些角色都是由不同颜色的emoji组成的。高少康介绍说,他使用了层层叠叠的胶片、反光的镜面,以及很多表情符号去构成了这12个人物角色,这些不仅是自己童年成长的符号,也是许多人对“童年”这一话题的共鸣之处,他想通过缤纷的色彩和这种艺术语言去带出自己生命中所获得的成长的能量。而每一幅作品,又代表着一种真诚的能量,比如“温暖直觉”、“体贴高贵”、“自由偏执”……
Emoji,是他在此期展览的亮点之一,在他展出的作品中,你都可以观察到存在着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各种表情的emoji。另一组雕塑作品《眼前一亮#002》也是由emoji组成,这是一个由8个大小不一的球体拼接而成的立体雕塑。高少康说,设计师在创作时很害怕听到客户说作品“看起来不够眼前一亮”,所以他创作了一个符号直接表达这样的信息和诉求,通过立体作品的形式强化信息,希望可以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
高少康作品《十二星星》和《眼前一亮#002》
用emoji和鲜艳的色彩
去表达人对时代的情绪
在香港中文大学读艺术系时,高少康就开始探索创作的语言,例如尝试使用亚克力胶片、卡通的元素或者潮流的icon,但使用emoji来创作,是他新的表达方式。“这个系列也叫作emoji系列,因为这当代用得最多的视觉语言。”他解释说,不同的人都会用emoji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自身的语言和文化,所以他通过emoji这个符号堆砌出一个个卡通形象,借由这个新的符号将漫画角色中呈现出的能量带给观众。
这种卡通形象还出现在本次展览他的另一份作品《故事之轮》中,这是他与一位20岁的自闭症艺术家祝雨辰共同完成的。作品中不仅有emoji,还有如心、星星、简单线条构成的迪士尼卡通形象,高少康介绍,这组作品也是对应了林佑森的一系列以迪士尼台词组成的作品,因为同一部电影、同一角色、同一句话,每个人能感受到的都会不一样,“我们希望以一种艺术的手法,将大家的不一样,构建成不一样的故事,希望这种故事,在我们不同的艺术表达中能给到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鲜艳的色彩也是他本期展览的新的表达方式,他想以此来表达他对于疫情当下的反应。在展出的作品中,明亮的橙色、粉色、黄色、蓝色等的组合几乎一下抓住观众的眼球。去年,他也创作了一幅作品《2020》,用不同表情、银色的emoji组合在一起形成“地球”,再用喷漆在上面喷了许多有颜色的心形图案,他察觉到疫情时期,每个人的状态都很忧郁,于是借由这种创作思路,来鼓励大家用一种更加开心的方式走出来。
高少康作品《2020》
回溯文化的根源
生活的体验会予以创意的养分
2000年,22岁的高少康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同年加入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两年后前往英国伦敦学院攻读艺术硕士。英国读硕士时,高少康曾看过一本书,是瑞士作家林西莉写的《汉字王国》,里面描述了中国汉字这种象形文字的渊源与变化,这让在异国的他更加思考中国文化的根源,为此,他还收集了许多象形文字,将它们变成图案,让会中文和不会中文的人去形容这些图案。
对汉字的兴趣慢慢变成了他往后在湾区中许多创意设计的灵感。例如在深圳设计的“覔书店”,其宝安壹方城店在2017年就被中国书刊发行协会评选为年度最美书店,高少康解释,“覔”通古文“觅”,有探求、寻觅之意,很多人会分拆覔字念作“不见书店”,其实也是有意思的,人之所以寻觅,是因为有所不见,“你回看‘覔’的象形文字时会发现,‘見’字下面有一只手,只有看不见的东西才会去找”。
创意养分的来源就是生活,这是高少康回顾自己在内地、香港和英国生活体验的总结,“当我们的文化没有中断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断溯源、游走在历史的长河里。游走期间会吸收诸多文化养分,也许当时不曾留意,隔很多年以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些养分可能会再来找你”。
高少康工作照
2007年,他和几位香港设计师一起在内地举办展览,跑了七个城市,高少康发现年轻的设计师在内地也会有很好的发展,恰好那段时间受刘小康邀请回到“靳与刘设计”任总经理一职,他决定把工作的重心从香港转到深圳。在这之后,他设计了鄂尔多斯羊绒形象、深圳机场标志与形象、覔书店空间设计等知名作品。
本期展览开放后,高少康曾邀请在深圳和广州的朋友去看展览,为他们介绍作者的创作理念,观众也反应这样的联合展览形式新颖,可以看到香港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对于生活的感悟。高少康说,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虽然这个系列的展览目前只在湾区四个城市,但他希望这种两地文化交流能够更加往其余的湾区城市继续推进。
采写:见习记者 冯家钜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编辑:冯家钜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美好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