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金桥》创作者舒勇:愿您穿过广州这座“桥”读懂中国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1-12-02 10:56


微信图片_20211202114026.jpg

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在今年冬季迎来了一批别致的花朵——它们全部由丝绸制作而成,并熔铸在熠熠生辉的琥珀金砖里。“一带一路”大型主题艺术景观《丝路金桥》受邀助力“读懂中国”在广州展出,并于12月1日上午在海心沙公园举办揭幕仪式。

《丝路金桥》的创作者、著名艺术家舒勇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据他分享,该作品的构思和制作都是在广州完成,如今再次回到这里,有种“回娘家的感觉”。

舒勇.jpg


每块砖都是广州制造

《丝路金桥》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舒勇从2013年开始,以“一带一路”为语境创作的大型雕塑作品,长28米、高7.2米、由2万块“长城砖”大小的琥珀砖砌成,每块砖内部熔铸丝绸制作的世界各国国花,寓意在世界百花园里架起一座和平发展之桥。

该作品诞生,既是舒勇对于“一带一路”的重新思考,也是一次阶段性的创作探索。八年前,出于对广州制造的认可,他将这里作为制作点。“我和我的创作团队,组织了500多名工人,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共同完成了这件作品。”如今,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到广州,舒勇感叹,有种“回娘家的感觉”。

金砖.png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舒勇将多个国家的国花熔铸在砖块里,意在以此引起这些国家人民情感的共鸣,从而架起一座和平之桥。一座重达数百吨的桥,在制作过程也经历了不少困难。

例如花朵材料的选取,他苦寻很久,鲜花、玻璃、陶瓷、塑料等都不太合适。无意之间,他忽然想到,我们想展现的是丝绸之路,那为何不用丝绸来制作呢?“结果用丝绸一做,就发现非常适合我们的工艺。它既不褪色,又非常的柔和柔美。”

将丝绸之花准确地塑形,并融入琥珀,并非一门简单的工艺。“我们都是用纯手工去完成,光是砖的打磨就需要5道工序。”据介绍,一块砖的成形,前前后后要有一个月才能做出来。为了让每块金砖均达到无气泡又清透的感觉,“在制作的过程里,最终做成了2万块,但残次品可能多达3万块。”在他看来,每块砖都是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

希望成为可视化的“读懂中国”的标识

从海心沙的榕树中间望去,摩天大厦和粉色花海中“长”出了一座闪闪发光的金桥,如童话般梦幻、美好。这是舒勇推荐的最佳打卡角度之一。午后时分,透明的琥珀金砖散发着阳光的气息,桥的筋骨也清晰可见,在光影的层次下又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厚重感。

微信图片_20211201205912.jpg


舒勇表示,“丝路金桥在广州的这一次展出,是继2015年之后,我认为展出最美的一次,也是最符合我心理认知的一次。”《丝路金桥》和远处的小蛮腰刚好形成一种参差错落的空间关系。屹立于城市中轴线之上,“花城”的万千花朵之间,形成了广州的地标上所构筑的新景观形态。当夜幕降临,琥珀砖内部透出的金黄色和广州塔的七彩灯光,为市民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视觉盛宴。

海心沙岛形状若船,亚运看台是风帆,在这种地理环境的渲染下,《丝路金桥》作为船的寓意被更好地凸显出来。之所以选择助力读懂中国,舒勇认为,读懂中国是新时代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去面对的一个课题。《丝路金桥》以“桥”为艺术语言,将“一带一路”符号化、具象化。“我希望全世界能够从这里读懂中国,希望这件作品成为一个可视化的‘读懂中国’的标识。”

迄今为止,包括多国元首、政要及各界代表在内,已有上万人在丝路金砖上签名。舒勇告诉记者,当初他们走到哪里都带着金砖,很多人却并不理解。“比如基辛格,当时他并不想签字。但当我告诉他这是一座美丽的和平之桥,他就签字了。”

“我想创造新时代的愚公移山精神”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当代艺术家们产生了新的思考,舒勇也不例外。自2020年1月26日开始,他结合阶段疫情的发展状况,每天创作一幅中国水墨画作品,从不间断。到今年11月30日,他已完成675幅作品,并坚持每天在微博分享自己的作品。

微博.png

舒勇的每日一画

坚持不懈的创作,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疫情带来了不确定性,挑战着人的意志力。我想创造新时代的愚公移山精神,挑战自己的极限,坚持每天的创意和创作。”据他分享,长的时候,一天会花费十几个小时去完成每日一画。

“我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每日一画见证中国抗疫的整个历程,用这些作品构建起中国抗疫精神的价值体系。”他想用一幅幅作品,一个个符号,把中国“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完整地呈现出来。

舒勇透露,接下来还会推出一个跟船相关的作品,和《丝路金桥》形成相互呼应。目前新作品已完成构思,计划在一年内完成。

采写:见习记者 刘安琪

受访者供图

编辑:刘安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