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叶斯茗 12月1日,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教育与健康中国专题论坛上,一份名为《2020年中小学生命与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正式发布并引起关注。其中,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睡眠普遍不足,学生在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应对焦虑等方面尚存在问题。
数据显示,受访学生健康素养随年级逐年提升
据悉,该报告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创会教育研究中心共同发布,调查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三到八年级学生,样本覆盖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个地市43个区县,共抽取35555名学生参与调查,性别比例均衡。
调查数据显示,本次调查的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五年级、六年级和八年级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超过30.0%,三年级和七年级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超过20.0%。只有四年级获得优秀与良好等级(80分及以上,即具备健康素养)的学生12.9%。
随着年级增长,学生健康素养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三到八年级学生中,女生总体的健康素养得分均值高于男生。在不同的年级中,女生健康素养得分均值也都高于男生。在分析各个年级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和六个不同健康领域中的健康素养水平时,也普遍呈现女生获得良好等级(80分)及以上的学生占比明显高于男生的现象。提示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男生的健康教育。
初中阶段的珍爱生命和健康成长相关教育需加强
调查数据显示,在珍爱生命健康成长领域,不同年级的差异很大。三年级的受访者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比例达到73.6%,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受访者中没有达到良好和优秀等级的学生。报告分析,这也意味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学生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健康素养水平得以迅速提升,而初中阶段的珍爱生命和健康成长相关教育需大力加强。
调查组对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使用相同题目(六年级使用了不同于三、四、五年级的题目),了解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声明是宝贵的;对七年级和八年级使用相同题目了解声明价值观,同样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声明是宝贵的。并且发现,不论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均表现出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的现象。但报告也提醒,初中阶段认生命是宝贵的学生占比低于小学段,提示初中学段的生命价值观的教育需要加强。
中小学生睡眠普遍不足,应对焦虑等方面尚存在问题
睡眠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家规定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是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9小时。调查组对学生的睡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9-10小时以上的占46.2%,五年级学生认为自己睡眠充足的占54.2%,六年级学生每年睡眠时间在9-10小时及以上者占52.4%,小学生将近一半睡眠时间不足。报告指出,全社会都需要加强学生睡眠的健康促进工作,保障中小学生睡眠,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问题。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应对焦虑等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下。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情绪、认识压力,掌握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应对焦虑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分析结果指出,三年级学生中,当感到难过或悲伤时,能够以正确方式调节情绪的学生占比为48.4%;四年级学生中,当遇到伤心事件时,能够以正确方式调节情绪的学生占比为59%;能够以正确方式缓解和管理压力的学生占比为5%;五年级学生中,能正确认识情绪的学生占比54.0%,能够以正确方式缓解焦虑的学生占比60.0%,能够正确认识压力对身心影响的学生占比49.0%;六年级学生中,能够正确认识压力对身心影响的学生占比为47.0%,能够对压力产生积极身心反应的学生占比62.0%,能够以正确方式调节情绪的学生占比58.0%。
七年级学生中,能够正确认识情绪的学生人数占比43.3%,面对压力能够积极采取行动减少压力的学生占比44.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80.5%的学生能够积极采取行动维护心理健康;八年级学生中,能够正确认识情绪的学生人数占比60.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83.6%的学生能够积极采取行动维护心理健康。
编辑:叶斯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