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攻坚战正在大沥打响。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河西沿江片区改造项目集中拆除后,12月2日,南海大沥举办《城市更新面对面》之“赴一场城市活力之约”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面向专家、群众、企业搭建对话讨论平台,探讨城市更新共建共享机制和发展路径。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作《迎接南海发展的第三波》主题演讲。作为广佛同城的倡导者、研究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同城规划的重要亲历者,袁奇峰对广佛同城中的南海、大沥都有深入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作主题演讲
在演讲开始,袁奇峰就直点南海在过去所取得的快速发展“奇迹”。用10多年的时间,实现GDP的10倍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南海经历了两波发展:第一波是南海模式1.0,从“计划经济”到“放开手脚”,这是南海经济的启动期。进入90年代初,南海模式进入2.0阶段,从“包产到户”到“土地股份制改革”,开启集体土地上的“农村社区工业化”,农民实现了“非农化”但没实现“城市化”。
2000年后,南海进入第二波经济快速增长期,南海模式跨入了3.0阶段,即从“放水养鱼”到“政府有为”,袁奇峰认为,南海的“起飞”是在2003年,政府主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财政加持经济发展。园区工业化、金融高新服务区、“三旧改造”都是这一时期为南海空间格局打下基石的战略。
袁奇峰分析,如今南海已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第三波浪潮,全域土地整治让南海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南海要往科创南海、生态南海、服务南海的方向努力。站在粤港澳大湾区时代、广佛全域同城化等重大机遇面前,大沥要坚持沥桂一体化道路、千灯湖北延战略,通过产业的服务化、服务业的高端化融入南海城市中心,分享广佛同城利好。“按这个道路走下去,大沥自然就会融入到南海中心城区的模型里面,也会成为佛山很重要的城市副中心一部分。”
传统上来说,大沥本身是工业重镇,又是一个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心,在消费的提振上是重要担当。而作为中小企业“基础设施”的批发市场,转型的方向在哪里?逐渐转向数字贸易港、转向供应链管理中心,从比较低端的贸易形式走向更加商务化的商业服务和产业服务类型。
“在这个时代,一定是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的人能够活下来。”袁奇峰认为,大沥启动思想解放再出发的讨论,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市场的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
采写:南都记者刘钰滢
编辑:刘钰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