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教授姚宇:从公共卫生领域读懂中国,我们不是炫耀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1-12-03 18:35
LOGO.jpg

疫情一直是近两年全球关注的话题。12月3日,在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召开期间,以“国际抗疫合作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主题的研讨会也顺利举行。

那么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如何在抗疫以及公共卫生领域去读懂中国呢?

关于疫情,关于奥密克戎,关于大会……针对多个话题,南都记者在会后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姚宇进行了专访。

姚宇.png

关于“读懂中国”

更好地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一些理念和基本做法


南都:在今年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很多嘉宾都谈到,我们应该借助“读懂中国”这个平台,让国际及我们自己能更加地读懂中国和了解中国。那么,如何从公共卫生和医疗角度去读懂中国呢?

姚宇:我想今天发言嘉宾王辰院士的演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论框架。他给我们回答了这样一件事,即公共卫生的理论不仅仅包括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它还涉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正是因为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个支柱我们才能够把公共卫生的工作做好。

同时公共卫生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其核心是行动。过去两年,中国正是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才取得了抗疫成果。这是可以从利益的角度去看的,实实在在的结果,而不是空洞的理论和道理。

我们在和其他国家分享经验时,是求同存异,以目标为导向的。但是,对方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做法,或者说为了在抗疫中从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就不可避免地要去理解中国的文化,理解中国人,这样才能对他们的工作有更多启发。

我们办“读懂中国”这样一个大会,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向全世界介绍基于中国文化的一些理念和基本做法。但我们不会把这些强加于人,也不会炫耀自己的工作成绩。我们只是在对方很难理解的情况下,告诉他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做,也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仅此而已。

关于“奥密克戎”

消极措施对人类尽早消灭疫情“有害无益”



南都:您觉得奥密克戎的出现,对我们的抗疫工作发出了怎样的信号

姚宇:这个新毒株的出现,恰恰就证明了消极的抗疫措施,或者说躺平的那些抗疫做法,对于人类尽早消灭疫情是“有害无益”的。正是因为消极举措,让这些病毒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传播,让病毒有了更长的时间跟人体组织去结合,产生新的变种。

这就再一次就提醒了全球的各国政府及老百姓,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抗疫措施,主动的去做好隔离,主动的做好防控工作,减少病毒变异。


关于“国际抗疫合作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研讨会



南都:刚刚章新胜主席发言时提到,我们今天的这个研讨会,是最具时代应急需要。为您今天是主持,能不能给我们总结一下研讨会的亮点?

姚宇:这次的研讨会,从所有发言嘉宾的内容设置上看,可以说是非常完整且有体系地描述并理解了“国际抗疫合作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基本理论架构。

比如,有的嘉宾论述了“国际抗疫合作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基础。有的嘉宾则阐述了实践方法及成绩以及未来的挑战。可以说是非常完整的回答了我们会议的主题。

采写:南都记者 伊晓霞

摄影:南都记者 刘宝洋

编辑:黄琼红,江英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