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展览《看不见的 兽》在穹究堂启幕。展览由李子璇担纲策展,展出廖曼、马灵丽、耿旖旎三位艺术家的作品。
《看不见的 兽》展览用大量的事实证明,高感性概念时代的共生关系是值得探究的对象。展览不再使用对立的视角看待东西方文明,也不再被勉强调和,而是希望观众将此看作一种动态、增强、活力的辩证过程,每处都隐藏伺机而发的“兽”。
《看不见的 兽》还提供了一种观察共生关系的途径,“将之分解”和“将之合成”。
“GDP”和“awsl”本质无异;身体与时空的动态轨迹带有微秩序;鱼虫鸟兽间群体繁忙协作;昆仑轩辕间相因相生……通过观察组成部分的个体行为去理解其上层的整体结构。规律的涌现是点对点中特征和共生关系展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涌现更像是一种解释、一种科学发展观还有一种技术。在这个诸“神”充满的空间里,整体行为从各个分解行为规律中涌现时,肉体、心智、环境成为一个灭点,二次元的部分真正烟消云散。
展览中的三位艺术家,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将自己作品中的的“兽”拟定为状态。
廖曼《C大调》,170cm x 130cm,布面综合材料,2021
廖曼《又过了一天 我过的是什么时间》,55cm x 68cm,玻璃钢绘画装置,2021
艺术家廖曼将生动意象表现得稀松平常,这是她自己的醒世恒言。豹是一个祥瑞的猛兽。廖曼用拟状态的表现手法区分每一只动物的细微的差别,笔下的故事是鲜活的,有占领意识的。
展览现场 艺术家廖曼作品
展览现场 艺术家廖曼作品
艺术家廖曼在展览现场
正如艺术家所言:“我作品里的豹子都是处于空灵、虚幻的空间,它们是很有魅力的敏锐的生灵,又拥有有温润和笃定的力量。”她用她的方式对具象的视觉记忆做出了重新描述,勇敢的笔触,暧昧的色彩,可谓是她将自我男性化的镜像。
马灵丽《+》,40cm x 56x 13cm,绘画装置,2016
艺术家马灵丽强调无质无型的元控制。在不断的时间体验中,马灵丽选择用“褶皱”做为因果关系挑起颅内高潮,用违反直觉的合理逻辑A引发B,B引发C,ABC又彼此连接,带来一种质变的可能,推动事物与事物的转折点再次转折。
展览现场 艺术家马灵丽作品
展览现场 艺术家马灵丽作品
艺术家马灵丽在展览现场
身体的语言、材料的选择、仪式感的加持、历史的定格都是这幅作品与造像此刻同处空间的“始作俑者”。
艺术家耿旖旎,选择跃进式地将大脑中的复杂性提炼成每一笔触,用笔触演奏音乐,用颜色搭配共存,这是一幅幅诗意的图景,恰如其分地告诉观众每一幅画都有一只“看不见的兽”控制着自己,使得这有机合成体充满着混不吝的魅力。
展览现场 艺术家耿旖旎作品
展览现场 艺术家耿旖旎作品
艺术家耿旖旎在展览现场
对于耿旖旎来说,“兽身上有人的映射,也指代某种力量类型,它更倾向宇宙神秘力量、自然规律,和自然生存机制。”
策展人李子璇在展览现场
穹究堂创立于2018年,是赵赵在北京建立的一所文化与艺术交流机构。穹究音合穷究,引自《后汉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旨在以钻研之心和认真的态度去探寻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脉络的起始与传承。穹字另指天穹,取广阔,纳万物,意在为不同艺术形式提供展示与研究。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2月22日。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