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摄影家严明的摄影随笔集《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新书发布会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在发布会上,严明同作家、阅读推广人麦小麦一起聊了聊那些取景框背后的往事,畅谈了他的理想主义、人文关怀和摄影思考,以及人生抉择路口那些不为人知的瞬间。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新书分享会
“诗人摄影师”
严明是70后,安徽定远人,中国著名摄影家。小镇青年出身的他却从不安于命运、随波逐流,曾有过多次辞职转行、重新出发的经历。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是严明的首部影像随笔集,也是中国内地首部摄影师创作手札。本书收录了严明自2008年以来的代表作品,包括“我的码头”系列、“大国志”系列等(包括部分从未发表过的部分新作)。全书分四章,以“抉择”“思量”“因果”“恩典”为题,有故事的影像与影像背后的故事互为注脚,延伸出摄影家通过摄影,对业余与职业、肉体与精神、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等主题的洞见,也是作者“预感到路走过一半”,对“沿途所受的周济和体恤”,以及“对被称为作品之外的那些万水千山”的一次整体思量。
抉择:一位理想主义者的来龙去脉
2011年,凭借内心深处真诚而结实的个性化表达,严明一举摘得侯登科奖,这是中国摄影界的重量级奖项。而在此之前,当老师、玩乐队、做记者......直到32岁,第一次接触相机,严明如宿命般找到了真正的心头好:摄影。为了摄影,他甚至不惜辞去鼎盛时期南方报业集团优渥的体制内工作,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
多年后,严明把这些关于行路与相遇、命运与抉择、从众还是从己的人生体验,以及多年沉淀下的摄影思考,全都浓缩在自己的文字代表作《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中。这本书一经上市,便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好评。不仅演员胡歌、导演贾樟柯、主持人汪涵、艺术家叶锦添纷纷倾情推荐,更是在文艺青年群体中掀起了携带和赠送的风潮:“很多人在旅途中拍书、晒书,绿皮火车上,山上,雪山上,带去国外的也有,当礼物送朋友的也多。有个男生私信我,说严老师能不能签一本送给我异地的女朋友,我要来了地址,达成了他的心愿。”
今年12月,《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精装珍藏版上市,严明重新逐字修订了文稿,还增补了数十篇旅行手记与多幅速写画稿,这些珍贵的一手创作资料此前从未对外公开发表,是严明摄影人生的私人典藏。
精装珍藏版 内外封面
思量:“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在活动现场,严明向读者介绍了这本凝聚心血、写满过往的代表作。他首先解释自己所理解的浪漫:我们的文化里面,我们的基因里面是讲浪漫的,是讲这种情感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去用来谈价钱,换钱的。对浪漫的理解也影响了他对这本书的定位,他说:“这本书不教赚钱,只教保本。保住你天真、本真的眼光,你看世界的方式,保持住你还可以感动的部分。我们的历史文化,近些年饱受着时代变化和商品经济的冲击,我当时觉得有些东西可能会逝去。我也不知道怎么编出来这十个字,看起来像病句,可能我觉得动人的都是有缺陷的。”
在书中,他诚挚地描绘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内心世界,将十几年来关于摄影与人生的彷徨、思索与收获娓娓道来。
镜头:用摄影表达善与爱的情怀
不像国外摄影师“隔岸观火”式地拍摄中国的风土人情,严明的摄影作品总能倾尽全力地共情普通人的感受,捕捉那些大国小民坚韧的放达与苦楚的浪漫。从水汽氤氲的三峡码头,到人头攒动的北方庙会,严明用敏感关切的目光,在一座山上、一垛墙上、僧侣的衣襟上、乡野村夫沉默的脸上,找到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曾看到或经历过的故事。
在现场,严明也向观众们讲述了许多镜头背后的故事。
拾荒者与热气球 重庆
这张拾荒者的照片中,拾荒的男子戴着手套,捡纸板、捡铁丝就是他的日常生活。严明与他对视着,却谁也没有说话。拾荒的男子在地上捡到一颗烟头,用木枝点燃抽了一口,这时远方的游乐场里恰好有一个热气球升起来,“让我感到在远方的某处还有一些升起希望的东西”。
朝天门码头贵妇 重庆
朝天门码头贵妇也是严明的代表作之一。照片中的女子是朝天门码头上各种生意的老板,她在傍晚的时候走下阶梯,梳着高高的发髻,背后是嘈杂忙乱的码头和滚滚而逝的长江。几年前,这张照片在重庆参展,画中人也特意来到了展览现场,与这张旧照合影留念。“由此可见,摄影不是简单地攫取照片中的图像,内容还在延伸。”
在《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中,严明也曾说:“我觉得摄影重要的是表达了善与爱的情怀,珍惜并抓住自己爱意闪耀的时刻。关注与我们命运相同的人,是他们让我们的生命不孤单。”正是这样的共情,让严明在作品中建立起了自己的意义世界,让摄影与自己、他人的生活真正融为了一体。
严明向读者讲述镜头背后的故事
因果:“我喜欢的与我做的相符”
严明的真实,源于他喜欢的与他做的事情相符,“我做出来的和我想得,竟然在我的任性下对上号了,它们互为因果,也是我发出一声慨叹的依据”。让心头所好,慢慢成为信仰,成为宗教,成了思维和生活方式,像有情人成了眷属,这正是严明要回到的本意。
作为摄影界的资深前辈,面对许多摄影爱好者、入门者的困惑,严明一直报以坦率、真诚的回应。在《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中,严明曾表示:“艺术不是去做表面‘和美’的印证,它往往是反主流、反商业审美的,它是要提出问题甚至呈现悖论,没有态度的都是小清新。”在现场,严明向我们解释了这句话的深意:“相机是复制工具,我们拍完花草,把美丽的花草拍下来,其实是基于挽留。但是摄影师要做的是表达,主动地表达、传递一种情绪。当艺术开始表达和传情的时候,你就开始创造了,这中间有一条线就叫态度。”
在书中,严明也曾调侃摄影就是“用光”的技术——把钱用光。尽管今天的严明已经出版了《昨天堂》《大国志》等众多代表作,也获得过极高的奖项与赞誉,但他仍在书中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刚刚入行时的窘迫——赶火车、住旅馆、挤标间、藏胶卷,从不讳言那些尴尬又唏嘘的往事。他希望以此鼓励年轻人无所畏惧地向梦想出发,更积极地将自己的经验与积累和盘托出。
他坦言,尽管第一本作品《大国志》出版之后获得了成功,但他马上就面临着接着出去拍要拍什么、怎么拍的问题。他不愿意重复已有的风格,但又发现“摄影家想做一点改变好难,当技术成型以后,你一抬手就是这样的。当时我很郁闷,郁闷了很久。”彼时的严明迫切希望自己的艺术创作有新的改变,希望能有突破和进展。沉思许久,他才终于意识到自己所追寻的摄影的推进是什么:“最后我发现,我不是要证明我比别人多走多少路,这个线路有多长,而是我在探索一个世界。就是朝视觉和感官的深处去。你可以看到黑乎乎的一处,看到沙漠里面闪亮的光球,更有时间的、有历史的思索在里面。”“我觉得好作品多得是。但我想提供的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思考和方法,它一定会伴随我们一生。”
恩典:“时间与结局,都不能影响我们爱你”
短短几年,摄影已经挺进更新的时代,样式、方式都在变多,越来越自由也越来越方便。搞摄影的人,就是在摄影中改变了诸多不适和不妥,逐渐转化为一个有着摄影思维的人,让它成了生活方式。严明认为这是好的,是摄影的赠予。
严明在摄影中也发现,他拍得最多、拍得最好的时候,正是他曾经仅凭两条腿走得最苦、最远,走得膝盖都发烫的时候,是在最疲乏的时候,也是心跳最剧烈的时候。虽然严明在当初痛下决心与束缚他的体制割袍断义,转瞬投入另一个生态丛林,但在我们抱怨世界不像样的时候,其实可能是我们变得不像原来的样子了。所以严明一直怀揣着“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的心态,像别的人对别的行业痴迷一样,他无法忘记某年的某一天内心突然被一个叫做摄影的念头扰乱,它给过严明快意也给过他勇气,他希望那种美好、神圣能永远留在心中。“勿忘初心”,是一句语义轻柔却难以始终的话,但严明想面朝他心中挚爱着的摄影说道“时间与结局,都不能影响我们爱你”。
下班的米妮 重庆
严明以内心深处的真诚,和充满诗情的影像与文字,为我们展现出当下中国社会最真实的荒诞与浪漫。摄影召唤了他,他用摄影体验这一次生命,并发出一声慨叹: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谭婉莹
编辑:朱蓉婷,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