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众留言报告:90后00后占八成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综合2021-12-08 12:03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公众号12月8日消息,纪念馆发布了一份22万观众的留言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国内外观众均以青少年为主体,平均年龄约23岁,“90后”和“00后”留言观众占比超过80%。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留言高达6.7万多条,成为留言最多的主题。

微信截图_20211208110241.png

据介绍,自2014年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每年从世界各地来到纪念馆参观的观众超过800万人次。从2020年开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纪念馆采取“防疫+预约”参观模式,年均参观人数仍保持在100万以上。《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带给观众怎样的体验?观众留言簿里都写了些什么?日前,纪念馆开展观众留言分析。

90后、00后留言观众占比超过80%

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纪念馆共收到观众留言221939份,其中境外参观者留言1564份。在地域分布上,国内观众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最大来源地为华东地区,安徽、江苏、山东三省位列前三。

境外参观者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77个国家和地区,以周边邻国为主。在留言语种方面,有27种外语,外籍观众里用英语留言的占60%以上,另有15%的外籍人士用中文留言。

在年龄结构方面,国内外观众均以青少年为主体,平均年龄约23岁,“90后”和“00后”留言观众占比超过80%。可见,青少年是纪念馆观众的主要群体。

1.jpg

2020年国内留言观众的年龄结构。

在职业分布方面,留言观众覆盖大学本科及研究生、中小学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工、军人、公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离退休人员等9类职业,其中学生群体占6成以上,是留言的主要人群。

2.jpg

2020年国内留言观众的职业分布。

高频词:“铭记 勿忘 和平”

报告指出,通过高频词分析、语义分析、主题分析、情感分析、交叉分析等方法,对22万多纸质留言进行了系统梳理后,发现国内观众积极情感的留言占比超过90%。

从留言主题来看,国内观众表达最多的是“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其次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珍爱和平、逝者安息”、“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等。

国外观众表达最多的是“了解历史、祈求和平”,其次为“铭记历史、世界和平”、“以史为鉴、不再发生”等。从中外观众的留言内容看,“用史实发言、让文物说话”的策展理念基本实现。

3.jpg

2020年国内观众留言高频词词云图。

在国内观众100个高频词和国外观众50个高频词中,“历史”“铭记”“和平”“勿忘”“中国”等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不忘南京大屠杀历史,是人们参观后的普通感受。

报告数据显示,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留言高达6.7万多条,成为留言最多的主题。

有老师参观后留言:要把在纪念馆的所见所闻讲给学生们听。

微信图片_20211208111621.jpg

有军人留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微信图片_20211208111624.jpg

有外国观众留言不要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后说:南京大屠杀惨案让我潸然泪下,我强烈谴责日军的暴行。我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希望未来世界充满和平。

微信图片_20211208111627.jpg

还有一位6岁的学生用拼音写下了“世界和平”。

微信图片_20211208111630.jpg

据介绍,下一步,纪念馆将推进观众留言数字化,把大量的留言保存好、分析好、利用好。纪念馆将继续深挖史料,增强展览的叙事效果;将结合展览和历史纪念日,继续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增强展览的教育效果;将继续挖掘海外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加强海内外联系,促进中外青年交流,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团结在一起,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综合:南都记者 冯奕然

资料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公众号、新华网

编辑:冯奕然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