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卢亮 深圳年轻人如何与“科创之城”走得更近?12月8日,中国“彩电三剑客”之一的TCL在深圳举办“我和我们身处的世界”《万物生生——TCL敢为40年》新书分享会。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青年学者、作家许知远以及企业高管等做客深圳,探讨中国企业如何融入全球化,同时也在这座“年轻人之城”激辩如何“站在更高维度看世界”。
南都记者注意到,《万物生生》由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与资深媒体人戚德志执笔,提供了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经验样本,也为年轻人理解世界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并获马蔚华、陈东升等推荐。
从跨国收购巨亏到“鹰的重生”
从一盒磁带发家,走过了40年的TCL历经了中国家电产业的变迁。何帆认为,中国能够完整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企业,并不多了。
公开资料显示,TCL的全球化之路起步于1999年,目前在全球拥有42个研发中心,32个生产基地。按照其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TCL实现营业收入1152.4亿元,同比增长89%。
作为TCL的掌舵者,李东生的职业生涯中,迎来无数荣耀,也多次遭遇争议。
财经作家蒋东文曾这样点评:他从工程师一路做到集团总裁,连续发起2宗过亿欧元的跨国收购,引发世界瞩目,但随之而来是巨额亏损。沉寂10年后,重生之鹰再次起航,年销售额一举突破1000亿;他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被誉为“中国企业崛起于国际市场的旗帜性人物”;也曾陷入低谷,被《福布斯》调侃为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最差CEO”。
在蒋东文看来,今年64岁的李东生,是个永不疲倦的“追潮人”。
年轻人如何“站在更高维度看世界”
那么,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否带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延续李东生的全球化理念,在本次新书分享会上,一批大咖也抛来观点。
近一段时期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对此,TCL科技集团COO王成认为,变化当中蕴含着转机,这是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知名作家许知远则通过微观感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2005年他在东南亚旅行时,曾在街道拐角处观察到TCL的广告,才意识到“中国是这样呈现的。”他提醒,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经济的关联,更需要文化和社会心理等更丰富的关联。
观察到这一轮近几年全球形势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何帆则认为,中国制造业的风险意识正在提高。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一轮冲过去,今后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就从效率转向供应链的安全等方面。
关注年轻人的职业发展,也成为热点。伴随着中国企业崛起,将为更多年轻人带来全球化的发展平台和与世界对话的机会。借助这些平台,他们可以获得“站在更高维度看世界”的能力。
现场,许知远鼓励年轻人去观察和思考:一批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年轻人如何理解当地社会,当地社会又如何理解中国品牌,这是一个互相理解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对话。
“呼吁年轻人关注高科技制造业价值,发现更多职业发展方向和机会”。王成称,将继续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
编辑: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