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学校执行校长宋锐:“双减”对高中也有意义

南方都市报APP • 教育大件事
原创2021-12-11 16:27

1598x398_61b014bf0ae65.png

微信图片_20211211134541.jpg


校长简介

宋锐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 执行校长

正高级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获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东北师大教育硕士兼职指导教师,吉林省化学会理事、副秘书长。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金牌教练员。曾先后指导4名同学进入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先后9次被中国化学会表彰,所教学生超过100人考入国内知名大学。所带年级累计160人考入国内知名大学,累计多达6人获得全省总分最高分。尤其善于激励引领学生发展。

今年9月开学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是深圳“新高中”阵容中颇为亮眼的一支新军,脱胎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曾培养大量顶尖学子,具有“清北收割机”美誉。基于这样的历史沉淀与口碑,它的跨城办学,它与深圳的相交相携也成为了深圳年度热门教育事件之一,外界也对它的深圳分校翘目以盼。

800x533_61b43e2e60ddf.jpg

800x533_61b43e2e644eb.jpg

800x533_61b43e2e65b0d.jpg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落户于深圳坪山。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具有高校背景、以“学术型、研究型”而著称的老牌学校;屹立于“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面对教育生态格局不断被重构的现实,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学校积极探索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的无缝衔接,与时俱进地结合深圳的城市实情和办学需要,在承继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学优势和底蕴积累的基础上,推进“跟进导师制”“家文化”等办学模式,积极促进家校社互动,促进五育并举,演绎出了许多生动的教育改革实践。


校长问答

南都:在你看来,学校为什么要在育人过程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有哪些必要性?

宋锐:在育人过程中要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已经形成一定的共识,在我看来从大的方面来讲,这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同时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小的方面来讲,这也是人才成长的时代要求。面向未来的人才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又要有个性特长,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质。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教学目的,学校在育人过程中要不断推进教育和教学改革。

南都:你觉得进行教育改革创新要抓住哪些关键点?为什么?

宋锐:我觉得进行教育改革创新,要抓住以下关键点:

首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育人工作的根本标准。目前,我国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和家庭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要自觉追求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逐渐建立科学、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决做到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其次,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学校要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真正体现人的主体作用,做好课堂提质增效工作。校长、中层干部、老师,都要改变育人观念,使人才培养从知识、能力立意彻底转到综合立意上来。所谓综合立意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同时,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

南都:学校目前进校的有代表性的改革创新举措是什么?请举例讲一讲您具体是怎么做的。

宋锐: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学校是今年新建的市属高中,我们把东北师大附中的育人理念、管理制度延伸到了深圳。长期以来,东北师大附中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走在全国基础教育前列,是因为坚持以学术立校,全面打造学术化教师队伍,通过教师的学术发展来带领学生发展。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学校也坚持这些好的做法,目前看教育、教学方方面面都在健康发展,我们对未来非常有信心。同时,面对全体学生住宿的实际情况,我们特别注重教育改革,提出打造“家文化”,倡导情感教育,助力幸福人生,建设温暖校园的工作举措。目前,教师队伍正走在学术化建设的道路上,教师团队爱岗敬业、精研教学,教师陪伴孩子成长,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乐学、会学。在情感教育基础上,学校严格要求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同时实行学生成长跟进式导师制度,导师第一时间跟进、助力解决学生成长面临的各种困惑,半个多学期以来育人效果显著,深受学生欢迎,也得到家长、学生的广泛肯定,很多孩子和老师都建立起了深厚友谊,真正做好了对学生的陪伴成长,虽然辛苦但只要对孩子成长有利,我们就坚决做下去。

南都:如何更好地理解“双减”政策的精神,家、校、社各自应如何做?

宋锐:实施双减是为了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一项国家战略。实际上是国家为了能真正培养学生个人适应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的硬性要求。从这个角度看就不仅仅是针对义务教育,更是育人方式变革,对高中教育也有意义。从学习心理学来看,学习知识需要一定的重复。但如果机械地重复学习,必然是乏味的,带来师生的倦怠,消弭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因此做好双减,一是要研究作业的创新,包括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二是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让学习更多回归到学科的内涵,为学生高水平学习奠定基础;第三,把课后学习放在人才培养大背景来综合设计,真正做到五育并举;第四,学校和家庭在育人理念上尽可能达成共识。


采写/整理:南都记者 周正阳

编辑:罗悦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