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共同富裕”、“践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的话题,而如何更加优化的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如何将现有投入转化为可持续的共同富裕内生动力,是摆在政府、企业和各方力量面前的新课题。
12月14日,作为第四届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系列活动之一,“共建共享 携手奔富——2021责任中国年度盛典”主题论坛在广州举行,现场来自学界、企业的嘉宾代表针对共同富裕愿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外延、企业践行方式的变化、以及创新实践方式等话题展开热议,同时发布了《“共同富裕”企业创新实践调研报告》,获得当天与会嘉宾的认可。
此外,论坛还展示了针对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公益责任创新三大领域的年度优秀案例。其中字节跳动、京东、携程等11家企业入选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小哈换电、尚品宅配等9家企业入选年度绿色低碳优秀案例;腾讯、高德打车等10家企业则入选公益责任创新案例。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中,会议提到要正确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切好。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
“不能给撒哈拉沙漠送羽绒服”,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在论坛主题演讲中强调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时需要了解时代逻辑的变化,朱克力表示,社会正处于数字经济转型当中,尤其在共同富裕愿景下,新经济相对应的是新责任,“可以概括为五新驱动——新愿景、新疆域、新生态、新公益、新治理”,在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第三次分配等领域构筑新责任生态系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
具体到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提出“向后看,向前走”的理念,即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经验需要与形势变化相结合,做好沟通,理解乡村、乡村居民真正的需求,寻找差异性和共同点,企业、政府、个人联动,既要改善“水电路”等公共设施,也要因地制宜,发展合适的产业。
电商达人主播@嘉绒姐姐阿娟。
电商达人主播@嘉绒姐姐阿娟 从普通人的角度分享了城市姑娘嫁到农村后用短视频、电商、文旅民宿的方式助力乡村发展,“短视频、电商以及物流的打通让农村的土疙瘩变成了香饽饽,自然风光+民宿也让贫困县吃上了旅游饭”。
广州乡村振兴基金副总裁曾宇。
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曾宇在圆桌论坛上指出乡村振兴不能与农业画等号,它赋予了新的需求和市场,“股权投资的力量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来,实现整个社会多种资源的集聚,特别是人才”。
腾讯公益项目总监张帆。
在公益创新方面,腾讯公益项目总监张帆提到腾讯正在将科技向善、可持续社会责任创新理念落实到各个业务线中,就公益捐赠而言,“希望通过数字化管理将捐赠变得更加透明、有效,用可追溯的数字资产去还原一份善意变成乡村地区孩子的一本书的过程”。
SGS可持续发展项目全国战略负责人王爱颖。
环保低碳发展是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的必由之路,SGS可持续发展项目全国战略负责人王爱颖提供了一条路径,即“锁定碳范围-进行碳盘查-制定谈目标-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实现目标”。九元航空从细节出发,通过重金采购“翼尖小翼”减少飞行阻力、装设轻型座位减少机身重量,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环保,“目前在节能减排上已经花费了2-3亿元”,九元航空副总裁纪建明表示。
九元航空副总裁纪建明
在专家们探讨共富愿景下的责任进化之余,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课题组还发布了《“共同富裕”企业创新实践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南都课题组以200家企业的共同富裕实践项目为研究样本,展开系统研究,分析企业参与共同富裕建设的现状、路径和问题。
南都课题组现场发布《“共同富裕”企业创新实践调研报告》。
报告指出,从企业类型来看,互联网行业参与实现共同富裕的企业最多,占比达39%;快消行业紧随其后,占比为33%;接着为金融、通信、零售行业等行业。从着力点来看,样本企业将目光投向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公益创新等领域。
其中,乡村振兴领域最为火热,超过40%的企业选择从乡村振兴入手。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切入,农业与非农产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从“研—产—供—销—服”产业链上为农业发展赋能,另一方面,盘活土地、自然风光、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文旅、田园康养以及构建特色园区。此外,通过“金融+产业”的方式,将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农业保险金融、绿色金融等产品融入乡村振兴中。
高质量发展解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双碳”目标下,绿色是共同富裕的底色。南都课题组发现,样本中27%的企业聚焦于绿色低碳发展,在生产、研发、建造、消费等过程中更新理念和创新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报告从六组关键词展示了企业创新实践的路径和变化,即“投入→动力、行善→向善、输血→造血、新工具+新模式、速度→高质量、捐→助→创新”,大部分的样本企业没有局限在公益捐赠的维度,而是结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特点展现商业与科技的温度,更有效率地解决社会问题,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报告中的案例显示,在乡村振兴和公益慈善领域,企业已经从购买扶贫产品的输血模式,进化到指导农业种植/养殖,改善生态环境、孵化新业态、带动就业等造血方式,并逐渐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战略中,希望以此来推动企业治理的优化和升级。
在肯定企业创新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相比获得财富后回馈社会的表现,许多企业在创造和获得财富过程中的表现,有着更多的问题,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差很大。如创新不足、垄断封闭、企业内部治理差等;企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时忽略了人才匮乏的问题等。
南都课题组从不足之处出发,采访多位专家并提出相关建议,如企业需创新发展,在竞争中发挥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的作用,做大蛋糕;重视员工权益、保障,健全激励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政府、企业做好人才系统的建设,搭建平台,培养和引进一批管理型、技能型和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动员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鼓励更多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孵化新业态,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电商、文旅、文创等,实现“越乡村越网红、越乡村越国际”。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统筹:甄芹 陈养凯 关键明 陈成效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露 汪陈晨 肖韵蕙 见习记者 冯家钜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设计:张许君
编辑:石力,甄芹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共同富裕,关注民生福祉
【专题】2021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