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神,苏炳添!”
在这次29名内地访港的奥运健儿中,来自广东中山的苏炳添无疑是人气最高的运动员之一。
从六年前成为田径史上首位百米“破10”的亚洲本土选手,到今年夏天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的惊人成绩创造出新的男子100米亚洲纪录,32岁的苏炳添一直在超越自我,挑战诸多不可能。
这个亚洲的“苏神”,粤港澳三地的“大湾区哥哥”,如今又有了“苏老师”的新身份。他借助一切机会,与身边的青少年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决心成立起短跑实验室,助力广东短跑再上一个台阶;他期待未来国内能有越来越多的平民化田径赛,让孩子们真正明白体育的意义是什么。
“曾经大家都觉得,百米运动员破不了10秒?因为那些定义,没有人尝试走出这一步。但是现在,我站出来了,我跑到了这个岁数,之前所谓的定义就被打破了。每个人的人生,是被定义的,还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
他是“苏神”,“苏老师”,还是“大湾区哥哥”——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身份,能够真正定义苏炳添。或者说,苏炳添从不给自己下定义。
2021年8月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出战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大湾区哥哥”
对于粤港澳三地而言,来自广东的苏炳添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湾区哥哥”。
此次访港之行,所到之处尽是欢迎和掌声,香港市民对苏炳添到访的期待与惊喜早已不言而喻。而空降香港的苏炳添,也用一口熟悉的粤语回应着大家的热情。
“我对香港是一点都不陌生。”苏炳添直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很多人都在香港,曾经疫情前往来香港探亲访友早已成习惯。“而且我和香港的短跑运动员也有过一些交流。”
诚然,苏炳添和香港体育运动结缘已久。早在2006年,不到17岁的苏炳添就曾来香港参加一个邀请赛,并在100米中跑出了10.59秒,那也是他在国际田联资料中留下的第一个有纪录的比赛;2009年,第五届东亚运动会田径比赛在香港将军澳体育场进行时,苏炳添又在男子百米决赛中以10秒33的成绩夺得冠军;而2018年已经数次“破10”成功的他也在香港湾仔运动场进行的香港田径锦标赛百米决赛里以10秒28轻松夺冠,当时他还与香港当地的短跑选手有过非常积极的交流互动。
狮子山下的切磋交流,一时留下了不少佳话。
“我知道,香港对狮子山是很有感情的。之前有一个香港的歌星罗文,他就是唱《狮子山下》的。”狮子山端坐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也同样端坐于香港人的精神高地。“我不敢说自己坚持的体育精神,能跟这种精神有怎样的共性,但是运动员在场上,就是勇于拼搏,不顾一切去做,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我也希望能尽自己的努力感染到香港同胞,就是这种感觉。”
对于代表团即将到访的下一站澳门,苏炳添同样有属于自己的温馨回忆。
2016年8月29日,苏炳添恰好刚满27岁。在访澳期间,他和跳水运动员施廷懋在澳门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8月31日,他正在澳门塔石体育馆与青少年进行康体竞技交流,现场约2500名青少年参加活动。在主办方安排下,现场奏响了生日快乐歌,随即出现大合唱,澳门两名学生向两人献上鲜花,现场气氛极为温馨。
另一幕关于澳门的回忆同样是在2016年。“我参加了一个社区的活动,在社区里跟一些老人家,在活动现场一起唱歌,一起跳舞。我觉得这是我那一趟旅程中最美好的回忆。”
“12月20号,也正好是澳门回归的日子,我希望我们这一次的访澳之行,能够在澳门留下好的回忆。”
12月5日,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成员苏炳添在香港理工大学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苏神”
“983”一战,“苏神”二字再一次成功刷屏。
其实,自初中开始走上专业运动员道路,苏炳添年少时也曾春风得意马蹄疾——2009年时年仅20岁的他就曾横扫国内赛场,囊括了各大田径短跑比赛中大大小小11枚金牌。然而很快他就遭遇了伤病困扰,第二年几乎有半年时间都在养伤,无法正常训练。
不过年轻的苏炳添积极康复,养伤期间无法落地跑步便主攻上肢力量,最终赶上了当年的广州亚运会,还与队友们一起在广州亚运会上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拿回了阔别20年之久的男子4x100米接力金牌。
小荷初露后,苏炳添的成绩既有突破又有瓶颈,一方面他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成为了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还在第二年闯入了世锦赛男子百米半决赛,但却在全运会男子100米决赛里惜败于国家队队友张培萌,特别是张培萌当年还跑出了10.00秒的成绩,成为当时该项目的中国第一人,风头一时无二。
不过避开了舆论的“追捧”,反倒给了苏炳添更多时间沉下心来去钻研短跑技术。他和他的广东教练袁国强一起尝试做了更科学、更适合自身的改变,包括起跑、步幅、步频等都在不断地调整,毕竟短短100米赛道上,每个0.01秒都要凝结许多心血。就这样日积月累地努力,苏炳添终于在2015年迎来了重大突破,他在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跑出了9.99秒,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
此后三年间,他又七次打开10秒大关,还曾在2018赛季两度跑出过9秒91的好成绩。然而,就在大家以为这位广东飞人终于可以稳步起飞时,恼人的伤病却降临在了苏炳添身上,在咬牙又坚持了一个赛季取得东京奥运入场券后,他不得不暂停了2020赛季的所有比赛,专心养伤,在腰伤最痛苦的时候,连弯腰系鞋带这样的简单动作他都无法正常完成。
不过年逾30的苏炳添,并不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在伤病和遗憾中结束,奥运延期也为他争取了更多康复时间,就这样从直不起身也要坚持训练,到重新回到跑道,苏炳添不仅克服了外界对他的所有质疑,还在东京奥运男子100米比赛里两度“破10”,创造了9秒83的惊人成绩,兑现了他“绝不放弃”的承诺。最终苏炳添在东京奥运闭幕式上担任了中国代表团的旗手,这也是对这位广东老将多年来坚持最好的肯定。
“曾经大家都觉得,百米运动员破不了10秒,但是通过这几年科学训练,我发现并不是这样。”2014年之后,苏炳添开始有不断出国学习的机会,他开始真正感受到跑步技术中有很大的学问。
“直到今年的全运会,大家也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田径100米的决赛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很多运动员已经开始接受一些新的训练的理念和手段了。”
“我觉得,因为那些曾经的定义,没有人去尝试走出这一步。但是现在我站出来,跑到了这个岁数,之前所谓的定义就被打破了。每个人的人生是被定义的,还是要靠自己去创造?”
8月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出战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苏老师”
这个12月,运动健儿们在香港访问的过程中,香港理工大学向来访的运动员们抛出橄榄枝:邀请运动员来港理工深造。苏炳添也借这个机会,邀请香港理工大学的学者可以来暨南大学交流学习。
如今,在暨南大学体育学院担任副教授的苏炳添,再次换了一种身份,走到了青少年中间。他无数次地在不同场合讲述着自己的奋斗故事,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分享给青少年拼搏的力量。
“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是要找到存在感、成就感、荣誉感、挫败感。只要他们找到这些,很快就可以认定自己的目标,继继续努力下去。我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断努力去奋斗。”
如今回归校园,他也希望从实际层面能够帮助国内短跑更进一步。“我计划成立短跑实验室。广东是短跑大省,希望未来能真正帮助到年轻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现苗子。”
苏炳添感慨,自己从事田径这么多年,发现其实国内的田径的比赛是比较少的。他在国外训练时注意到,参加田径比赛在普通市民的生活中是常态。“他们的比赛并不都是大赛,而是很像家庭聚会的感觉。家长带着孩子,去了一个运动场,就让孩子报名去跑步。”
这给了苏炳添新的启发。“对于如今的一些运动员而言,遇到比赛很抵触,发挥不出水平,就是因为缺乏这种经历。我希望未来,我们能多举办一些平民比赛,在各种平台中找到比赛的感觉。让运动员能来找到我,比我去找他们更容易。”
谈及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合办的全运会,苏炳添有自己的期待。“我觉得,如果我年轻2、3岁的话,我都会想去参加的。但4年还有些远。但我希望,到时能用另一种身份到场,和大家一起参与到运动会中去。”
9月20日晚,全运会男子100米复赛结束后,广东选手苏炳添接受媒体采访。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南都要闻编辑部 南都文体新闻部
联合出品
采写: 南都记者 董晓妍 汪雅云 陶新蕾
摄影: 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陈艺丹 张驰
部分源新华社
编辑:董晓妍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时代精神耀香江 奥运健儿访港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