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上次说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我去面试,成功了!可以帮帮老人家,可以和他们聊聊天,真有意义,谢谢你们!”陈阿姨激动地说。近日,陈阿姨在松洲街道的帮助下,成功实现再就业。
热心跟踪,挖掘“大龄”优势
疫情让本来就“风雨飘摇”的酒楼结业了,在酒楼工作多年的陈阿姨也因此失去了工作。陈阿姨今年49岁,年龄偏大,从没想过自己会遭遇失业,她内心沮丧又失落。在连续两个月的失业人员电话跟踪服务中,松洲街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看到了陈阿姨的名字下面备注着:身体健康,有就业需求。于是,松洲街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便把陈阿姨的情况交给社工站以及白云区松洲街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以下简称松洲街“羊城家政”)的工作人员,希望能给陈阿姨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在社工和松洲街“羊城家政”的工作人员第一次上门时,虽然敲开了陈阿姨的家门,但并没有敲开陈阿姨的心门,她对工作人员上门的目的半信半疑,并不很愿意配合,只是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生活近况,就草草结束谈话。在陈阿姨以为工作人员只是应付工作而敷衍自己时,他们再一次敲响了陈阿姨的家门。这一次,陈阿姨看着门口满脸汗水但面带微笑的工作人员时,终于放下警惕,把心中所想告诉了他们。陈阿姨表示,突然失业在家,无所事事,觉得自己没用了,想再找工作,发现自己没有优势,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请年龄大的人!交谈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其实陈阿姨不仅脚步轻快,而且沟通能力很好,为人也和善。谁说求职,“大龄”就不可以是优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正需要这样的阿姨为老人家们服务吗?
专业培训,为求职人“增能”
社工和松洲街“羊城家政”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着急推荐相关的工作给陈阿姨,而是先让陈阿姨学习技能、重拾信心。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陈阿姨参加了松洲街“羊城家政”运营商——“广府人家”及旗下“匠心职业培训学校”提供的安心服务证岗前培训、居家保洁技能培训等系列课程。陈阿姨在培训中学习到了家政行业相关的职业道德、安全、卫生、保洁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素养及能力,重拾自信心。培训结束,社工和松洲街“羊城家政”的工作人员向陈阿姨推荐了长者饭堂的洗菜工一职,让她自己考虑是否要主动应聘。不久后,工作人员便接到陈阿姨电话,她说:“家里人很支持我做这个工作,虽然是兼职,钱不多,但是不辛苦,离家近,最重要的是,我看着老人家们休闲地吃着饭,开心地聊着天,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份很有爱心的工作!”听到陈阿姨如此有“成就感”,跟前2个月前判若两人,工作人员也替她高兴了起来。
“增能”是让人有更大、更多的责任感,有能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增能是个人在与他人用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陈阿姨是大龄的失业人员,经过街道的就业部门、社工站以及“羊城家政”工作人员的疏导、帮扶、培训,她重新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最终通过自己积极上进、主动出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
看到在长者饭堂忙里忙外的陈阿姨,工作人员们的心里也是暖暖的,他们对以后的就业帮扶工作也更加有信心了。据悉,截止12月初,松洲街登记失业人员727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63人,就业率77.44%。松洲街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了辖内居民再就业能力,并给有就业需求的居民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图为陈阿姨在工作)
(通讯员:张秀娟)
编辑:王卓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