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2021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在广州黄埔持续进行中。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兼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正式发布了《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并在会后接受了奥一新闻记者的采访。
报告中,张毅君指出,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965.13亿元,较去年增收178.26亿元,同比增长6.4%。虽然收入依然保持增长,但在宅经济效应逐渐衰减、爆款产品数量下滑影响下,增幅较去年同比缩减近15%。
此外,在用户规模上,今年中国游戏用户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国内游戏用户规模为6.66亿,同比增长0.22%,增长率为近8年来最低,用户数量渐趋饱和。
值得关注的是,游戏海外市场增幅较为可观,今年实现收入1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
张毅君表示,当前游戏出海已成为多数游戏企业的战略选择,伴随我国游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出海规模的增长,中华文化、中国元素的国际影响力也将随之提升和扩展。
随着主管部门严监管措施的实施,今年游戏市场销售收入的增速也大幅降低,那么中国游戏产业高速增长的势头是不是已经终结了?张毅君表态谨慎,他认为营收同比明显缩减,跟“宅经济”的边际效应下降有关,而新规发布以后游戏新品上市也暂缓了。
张毅君指出,当前国家的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市场营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还要看发展的质量怎么样。目前,并不能说这个产业的高速增长走到尽头了,或者说出现拐点了。“也不能只看当前一年,至少要看三到五年的发展。”
游戏产业发展趋势,至少要看三到五年
奥一新闻:在政府部门的严监管之下,再加上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明朗,我们也看到今年游戏市场的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减少,请问中国游戏产业的高速增长的势头是不是已经终结了?
张毅君:从业绩的角度来看,我们发布的市场营收增长同比去年确实有一个明显的缩减。8月发布新规以后,游戏新品上市也暂缓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这个产业(高速增长)是走到尽头了,或者出现拐点了,我不这么认为。
在刚刚的分析中我们提到“宅经济”。因为2020年的疫情突如其来,人们无处可去,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宅经济”在里面发挥一定的作用。经历了一年多时间,人们逐渐适应了这样的一个新常态,“宅经济”的边际效应正在下降。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发展从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发展的过程有不同的阶段。所以我们在衡量产业发展的时候,市场营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又不能以这个指标作为唯一的一个判断,我们还要看发展的质量怎么样。
如果国内游戏市场和海外相比,其实更能说明问题。我一直在讲,游戏这种文化样式本来就是来自海外,它的研发标准,包括一些技术,大量都是来自海外。海外的游戏市场的成熟度也非常高。如果从发展的时间起点来看的话,我们至少相差10年甚至20年。
但现在我们的发展能够后来居上,这说明了什么?因为海外的营收是真金白银的,你的游戏不好,观众是不会捧你的。海外市场成熟度比较高,这一点也是不能忽略的。所以说游戏产业是不是走到尽头了?我不这么认为,我们还要看原因是什么,到底是追求数量还是质量,也不能只看当前一年,至少要看三到五年的发展。
人才短缺、供给不足确实是现在面临的问题
奥一新闻:在本次年会的分论坛上,很多业内大咖都有提到,游戏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于人才匮乏,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呢?
张毅君:所有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开始向中高端发展,普遍会遇到人才匮乏的问题。因为到这一阶段,不是一般的知识、一般的技能可以解决的。现在我们国家在技术发展方面遇到的瓶颈,其实和游戏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大同小异。现在的游戏产业不光是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在参与国际竞争,而在国际竞争中,不是靠自吹自擂,进行广告投放等等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好的产品不光要有资金投入,更多的是需要才干和智慧。问题就在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这些方面是否可以跟上?能不能适应?产业越发展到高端,这一问题也就越突出。人才短缺、供给不足确实是现在面临的问题,也在设法解决。
奥一新闻:当下高校对于游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否跟得上了呢?不少游戏公司称,他们的人才都是自己培养的,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的岗位需求是脱节的。
张毅君:对于游戏,长时间以来,社会对于它毕竟还是有一些负面看法,有一些偏见的。毕竟要考虑社会大众的普遍看法,这可能也会造成教育机构比较敏感,对于专门设置游戏专业、培养游戏人才(有压力)。而且现在游戏领域里的人才,其实很多不是专业出身,游戏是一个综合性艺术,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很多来自高校计算机编程专业,甚至美术专业、音乐专业。也有像浙江理工、上海理工、北师大等,设置了一些更贴合游戏综合性人才培养的专业。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可能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校着眼于这方面的建设,从而更好输送这方面的人才。
电竞作为体育竞技项目,是毫无争议的
奥一新闻:“电竞”在今年以来成为热词,特别是中国战队EDG夺冠以后,相较于“游戏”背负的社会的负面看法,“电竞”更多被认为是竞技体育范畴,可否请您谈一下二者的区别?
张毅君:电竞我觉得的确受到了,社会对游戏负面看法的牵连和影响,其实早在本世纪初,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把电竞列入到第99个体育比赛项目,电竞是被正式列入体育比赛范畴中的,再加上上一届雅加达亚运会,电竞作为表演项目,本届杭州亚运会电竞又将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可以看出它作为体育竞技项目,是毫无争议的。
为什么说它受到了游戏的负面看法影响?是因为参赛所使用的介质,也就是作品来自于游戏,所以人才的培养,以及选手日常的训练,都离不开游戏,这就可能使得部分人产生比较表面化的看法,认为不是在培养竞技技能,而是不务正业,哈哈。
其实,作为一项体育竞技,一种比较特殊的比赛项目,电竞对人的技能要求可以说和其他项目相比分毫不差,甚至要求还要更高,所谓的体育竞技,无论哪一个类型,说到底其实都是在挑战人类极限,电竞是对人类思维能力、协调性、理解能力的极限挑战。
所以,我觉得对电竞,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去纠正人们偏见和误解。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这一工作不单是我们这种行业协会需要做,也需要国家主管部门、研究机构,要从理论和一些比较规范的说法和做法上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我相信随着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加深,当社会压力得到缓解,随之而来电竞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到明年亚运会,从我们国家现有的队伍实力来看,我们是很有希望取得好成绩的。在这一过程中,正向宣传也可能会一定程度化解大众一些较为负面刻板的看法。
统筹:谢江涛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刘婕 冯潇慧
视频:奥一新闻记者 姜丹
编辑: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