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公里外癌症患者突发脑血肿,专家40分钟跨院区驰援施救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1-12-17 13:44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本部和黄埔院区之间隔着46公里的距离。为了救治一名在黄埔院区脑出血、血肿的在治癌症患者,医院神经外科牟永告主任用40分钟赶到了黄埔院区,并与医院骨软科王晋主任联合启动了跨越46公里空间的神经外科急诊手术联动机制,成功将患者抢救了下来。这一幕生死时速般的救援,就发生在11月23日晚上,连接两个院区之间的路上。

骨肿瘤患者颅内血肿,神外专家飞驰救援

11月23日晚上21:30左右,在中肿黄埔院区2号楼10楼骨与软组织科,值班医生吴昊发现患者李大爷出现了异常状况,一次用力排便后他突然开始头痛、呕吐……经急诊检查,李大爷的头颅CT显示为颅内血肿。老人是一位肝癌骨转移患者,一周前,骨软科王晋主任经检查后,马上连同肝脏外科、放疗科等科室进行MDT会诊,制定了周密的诊疗方案,并于11月15日顺利完成了腰3椎体前后入路全切手术。术后,李大爷恢复得不错。之后,他连续5天便秘,一次努力排便后,李大爷突然出现呕吐等症状。吴昊医生马上联系了患者主管医生宋国徽和骨软科王晋主任,并紧急拨通了越秀院区神经外科急会诊的电话。

时间就是生命,为了能以最快速度进行抢救,骨软科王晋主任经检查后王晋主任与神经外科牟永告主任共同启动了越秀-黄埔院区神经外科急诊手术联动机制,多学科高效配合展开抢救:骨科同事在王晋主任指挥下,尽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病情,签署手术同意书,并完善术前检查;手术室及麻醉科也做好了急诊手术的准备;越秀院区,接到急会诊电话的林富华医生,赶忙跑到手术室,向当日三值牟永告主任进行汇报。

刚刚完成第三台手术牟主任,立即仔细阅读了患者的急诊CT片,发现老人左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达到60ml,中线移位8mm,情况危急。必须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这是在中肿黄埔院区进行的第一台开颅手术。牟永告主任和林富华医生迅速准备了相关器械及耗材,一路小跑出发救援,而刚刚完成手术的张湘衡副主任医师主动留守病房;同时,医院正门口,总值龙文队长已经安排好了交通车,随时准备奔赴黄埔。

800x600_61bc1ac1901c7.jpg

800x365_61bc1ac18f21f.jpg

途中,牟永告主任还在继续与相关科室落实手术的准备工作。

无缝链接,圆满完成黄埔院区首台开颅手术!

司机宋建立师傅全神贯注,疾驰40分钟后,牟主任与林医生终于在午夜12点之前赶到了黄埔院区。此时的黄埔院区手术室,仍是灯火通明。

牟主任和林医生赶到手术室时,骨软科宋国徽医生与手术麻醉科的医护人员已经在为术前准备忙碌着。麻醉科二值李永春主治医师正在施行气管插管及动脉穿刺置管,3名手术室护士以及2名主管的医生也正在做好准备工作,麻醉、摆体位、确定切口、消毒铺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image005.jpg

骨软科医生与手术麻醉科医护人员正在做术前准备

为了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林富华医生在牟主任的指导下,采用内镜配合显微镜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清除了血肿。三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很快就恢复清醒,意识状态也明显好转。

image007.jpg

在牟永告主任指导下,林富华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


此时已是凌晨4点,返回越秀院区的路上,牟主任对林医生打趣道:“富华,我们也算是见过凌晨4点的黄埔院区了。”

未雨绸缪,提前制定预案“派上大用场”!

黄埔院区虽然暂未开设神经外科,但是面对于神经外科急诊,中肿早已未雨绸缪。黄埔院区开业之际,徐院长与武书记就对于可能发生的神经外科急诊情况作了指示。牟永告主任、支部书记赛克、麻醉科曾维安主任、手术室刘艳玲护士长与医务处韦玮处长、周峰副处长积极协调,并提前与主管黄埔院区的孙颖副院长、黄埔管理办的曹蔚玮主任系,到黄埔院区现场考察落实了手术器械、设备及人员事宜,并制订出一套完整的预案。

image009.jpg

神经外科牟永告主任、赛克书记至黄埔院区,与手术室护长提前制订应急手术方案。


也正是有了这套未雨绸缪的预案,这场跨院区、跨专科的协同作战才进行得如此顺利。有了这一次的成功经验,黄埔院区与越秀院区的神经外科急会诊机制将会越来越成熟。

“11月23日又是如常忙碌的一天。但不同的是,这个深夜,我接到黄埔院区急会诊电话,和牟永告教授一起,从越秀紧急出发,赶到黄埔院区,与骨与软组织科、手术麻醉科、ICU等多个科室的同事们并肩作战,圆满完成了黄埔院区第一台开颅手术

image011.jpg

凌晨4点,神经外科牟永告主任、林富华医生结束手术准备从黄埔院区离开返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每当遇到神经外科手术间22点后仍灯火通明时,牟永告教授总会想起这段纳兰词,这天,我也深深进入到了现实的场景。”


——摘自神经外科林富华医生临床随记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陈鋆 宋国徽 李永春 张小瑞

编辑: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