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连接广深、跨越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首条过江大通道——虎门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它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现代化悬索桥,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成就。
20世纪80年代,广深两地经东莞的交通压力较大,公路常年超负荷运行。至90年代初,虎门汽车渡口开通,但自建成使用以来,车流量每天都大大超过设计能力。这种人货难畅的被动局面,令前来考察的外商望而却步。
为了进一步促进发展,改善交通情况,虎门大桥于1992年动工建设,1997年建成通车,担负起保障珠三角经济动脉畅通的使命。
拥有18项当时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工程技术和工艺的虎门大桥,主桥为跨径888米的钢箱梁悬索桥,是当时我国第一座大规模大跨度的现代悬索桥,被誉为“中国第一跨”;辅航道桥为主跨27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当时同类型桥梁世界之最,被誉为“世界刚构第一桥”。
在当时要建这样高难度的大型桥梁,国内并没有先例,诸如悬索桥的设计、抗风稳定、大型铸件的制造等都是靠中国团队自主设计和建造。正因如此,虎门大桥项目不仅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更有数项技术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也为后来建造的厦门海沧大桥、江苏江阴大桥、润扬大桥等大跨径悬索桥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技术经验。
综合自南方网、科技日报
海报:陈婷
编辑:林嘉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粤建筑 党史印迹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