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民出行 满京华集团让“在路上”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南方都市报APP • 大钱进
原创2021-12-20 20:55

还有11天就到元旦假期了

各位深圳的小伙伴

有想好去哪里浪吗?

不过,由于疫情原因

大家应该很难随心所欲

想去哪玩就去哪玩了

那么,身处后疫情时代

如何让“在路上”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今天

小编就来带你到这里寻找答案!

满京华集团《M LIFE》杂志分享会

12月18日下午,由满京华集团和南方都市报社共同主办的满京华集团《M LIFE》杂志分享会暨 在路上:什么造就了城市的独一无二”对谈,在深圳市宝安区覔书店举办。

本次分享会邀请的嘉宾有:

☞ 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严丽君

☞ 景观设计师、诗人庞伟

☞ “潜爱”珊瑚礁保育机构与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创始人、艺术家沈晓鸣

☞ 南都人文地产新闻部主任、南都湾区城市美学研究所所长南岛等

本次分享会亮点纷呈

嘉宾们围绕主题

从城市文化、景观、自然保护等角度

分享各自的深刻见解

为现场读者带来开阔的视野与思想的启示

赶快来跟小编回顾一下吧~


谢节实:呼吁大家慢下来

驻足欣赏路上风景


6528x4352_ea3c886167c6a1e7.jpg

满京华集团总裁秘书谢节实代表主办方致辞,他介绍,《M LIFE》是满京华集团出的完全面向公众的城市人文期刊,也是满京华持续探索、拓深城市文化分享的平台。

从去年首刊发行至今,目前和大家见面的已经是第三刊了,而这一次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全民出行这个当下生活中必须关注的公共问题上。

1.对未知生活的探索

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我们,曾经可行性更高、更易实现的个性化出行方式变得不再那么随心所欲,但心底对探索未知生活体验,扩展生活边界的渴望却愈加强烈。

我们如何重新去看待出行?如何平衡“身未动,心已远”的状态?是《M LIFE》在路上专题试图探讨和解答的问题,也是此次分享会的源起。

6720x4480_8af514d83c59dc04.jpg

2.“在路上”的真正含义

谢节实分享了自己对“在路上”的理解,他表示,

“我们说的在路上,绝不是星期一的早高峰,每个人都摩肩接踵,行色匆匆;也绝不是晚间的最后一班地铁,睡意沉沉,夜色朦胧;更不是睡前躺在床上刷短视频,用几十秒一个的精神快餐来安抚我们疲惫不堪的神经与心灵。

现代社会对效率的追求,似乎让每个人都急于跨过过程,直达目的。我们因而承受不起驻足欣赏路边风景的时间,丧失了体验过程本身的耐心,甚至葬送了咀嚼和品位文字的能力。我们的身体和心灵过于疲惫,没有一个在路上。让人不禁想问:“这种疲于奔命的都市生活是否真的有意义?”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满京华重拾杂志这种传统纸媒,并呼吁大家慢下来,驻足欣赏在路上的风景。相信纸张的触感、油墨的香味、阅读的过程,以及合上书本后的获得感,其本身就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

912x608_39e8312ad645920e.jpg

接下来

一起看看本次大会都有哪些亮点吧~

招牌、公园都是观察城市的入口

城市的自然历史是独一无二

严丽君:《招牌与城市》

912x608_8c57f985c4ca4238.jpg

分享会现场,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严丽君带来主题演讲《招牌与城市》。

她以一个城市漫步者的角度,敏锐地从城市景观中最为重要的符号招牌入手,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深圳、广州、香港三座城市不同的招牌风格。

在她看来,招牌是传达意思的工具,是制造气氛的装置,是城市历史的记录。

在她的分享之中,在场观众感受到招牌所透露出来的深圳移民城市的多元,也体会到香港“招牌森林”背后的商业繁华,以及广州招牌背后的“粤式+港式”的风情杂糅。

庞伟:《活力的、给人的城市》

6720x4480_62c71dde2a38a4a9.jpg

知名景观设计师、诗人庞伟带来的主题分享是《活力的、给人的城市》。

他从建筑思潮和规划历史入手,反思现在城市的机器性。

“城市不是规划的、不是科技的、而是人的。”作为景观设计师的他给植物学大会纪念公园做了一个没有植物的公园。在他看来:

“这些植物人不种,风种,鸟种,昆虫种,这是不被人的意志所驯化的公园,是留给自然的土地。”

沈晓鸣:《城市的自然历史是不可复制的》

912x608_f4423736ad61ab14.jpg

潜爱大鹏创始人、艺术家沈晓鸣带来的分享是《城市的自然历史是不可复制的》。

沈晓鸣不仅是一个自然观察者、海洋知识的提供者,他成立的海洋图书馆也是在满京华艺的园区内。

另外一方面,他其实更是海洋的保护者,种珊瑚种人心,潜水之余给海洋清理垃圾

在这次分享中,他通过不同城市的摄影作品的对比,探寻空间的、时间的、城市细节独一无二的可能性,并且给现场观众介绍了不为大家所熟知的深圳的独一无二的生物与自然。

他认为,从世界城市的范围内观察,在空间与时间上都会有与深圳类似的城市,唯有城市的自然历史才是独一无二的。

在沙龙对话环节

由南都记者、诗人、艺术评论人谢湘南主持

各位嘉宾也深入地展示了

自己在路上的行动实践与思想景观

912x608_41527f3a92cc2275.jpg

城市景观需要个性化表达

民间力量是城市多元化的本源

严丽君:重塑民间文化

在谈及在田野调查过程对深圳最深刻的印时,严丽君表示,深圳众多自然村落的历史都给她留下过难忘的印,这种印可能因为城市发展与更新的速度过快,而显得尤其珍贵。她建议:

深圳有必要对自身的文化遗产进行重新梳理,对那些易被忽略与遗忘的民间文化进行重塑,挖掘其历史性的积层。

庞伟:城市中的人是最独特的景观

庞伟谈及自己对深圳的一些老建筑的记忆,从光明农场到国贸大厦,再到蛇口海上世界,都是他认可的独特的城市景观,他认为城市中最独特的景观还是城市中的人,景观都是为人服务的,不同语境下,对城市景观都需要有个性化的表达。

沈晓鸣:因为热爱所以加入公益组织

沈晓鸣谈及自己当初为何会从一个艺术家转身去做海洋护公益组织的原因,因为喜欢潜水,接触了海底世界,海洋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即便是一个中年人,这种热爱与激情同样会被点燃,他正是因为对海洋的热爱才投身对自然历史的研究及对自然保护的行动与实践。

南岛:未来的文化形态需要民间力量参与

作为资深媒体人,南岛从自身在深圳20多年的生活与对深圳文化的参与,谈及深圳独特文化个性的成因,他表示:

深圳未来的文化形态更需要众多的民间力量的参与,一起来共同建构深圳作为国际化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与在路上的人文景观。

6720x4480_cc2eca5c6c8349cc.jpg

听完嘉宾们的分享

是不是对所处的城市有了新的认知?

那么如此有意义的分享会

背后的主办方又是什么样的呢?

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构建城市艺术生活世界

提供美好生活提案

深圳市满京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凭借专业的资本运作和高效的资源整合,在历经二十余年的锐意革新和稳健发展后,现已成长为涵括城市更新、置地开发、文化运营、资产运营管理、汽车五大业务版块的综合型投资集团。公司目前已投资控股二十余家二级企业,员工逾三千人。

1080x430_c52e9638d9d4f495.jpg

满京华作为一家立足深圳,深耕大湾区的企业,艺术文化一直是渗透于满京华各项目中的重要基因。因此满京华集团于2020年10月31日首次发行旗下城市人文期刊《M LIFE》杂志——

希望通过这本杂志,以一个城市观察者的身份,去分享和构建一个丰富、有趣的城市艺术生活世界。

看到这里

你对“在路上”有何想法呢?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信息

不如看看《M LIFE》杂志


文:谢湘南 黄璐

编:陈秋诗

*本文为推广信息*

编辑:刘嘉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