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满满,动起来征文:情系农民,不息劳作

南方都市报APP • 非虚构写作
原创2021-12-20 20:38

WechatIMG263.jpeg

情系农民,不息劳作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二5班 龚健翔

◎指导老师:尹军成

近日,华附举行的飞来峡学农活动圆满结束,在此次学农活动中,华附学子的足迹遍布村落,华附学子的热情打动了纯朴的农户,华附学子的行动为乡村增光添彩。正值金秋,遍地丰收,华附学子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收获友谊,体验劳作,收获了如金色稻田般汹涌不息的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中华文化千百年传承的重要精髓,更是个人的立身之基,劳动使人不断前进,奔向未来。学子们在飞来峡镇弯腰劳作,笑口常开,助力生活的列车奔驰向前;学子们在农户家中,饭前择洗摘切炒,饭后收洗擦摞,品尝劳动的果实自给自足;学子们在拉练征途上身体力行,苦尽甘来。精神战胜了肉体,于无尽的重复中探寻希望,当尽头隐约出现,劳动的铺垫变成了实力的证明。劳动的魅力,让胸怀天下的袁隆平院士解决了亿万人的饥饿,让徐霞客用脚步丈量山河。不仅如此,劳动还带了健康的身体、真实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双手劳作,用双脚前行,每一个华附学子都因此蜕变,更加成熟。

当个人,汇聚到集体劳动,是风气是良药,是强强联合的巨大飞跃。在社会这样的大型联合体中,每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浮尘,一吹即散,但当有一个共识作为前提,合力将直冲云霄。在飞来峡大坝上这个观点得到印证,宏大有序的大坝是一个人的杰作吗?不,它必然是劳动的合力体现,是这股合力让中国速度成为现实,让世界奇迹从无到有,劳动之于集体如经脉之于生命,以小成大,以小承大。

劳动的意义不只限于精神与行动,它还有连接二者的桥梁——方法。以劳强体的智慧也在其中萌发,观察农户劳作与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劳动的技巧性也逐渐体现,不断总结,提高效率,在学习中劳作,在劳作中学习,人类只有脱离了固有模式与固有的思维能力,才会提升,所以劳亦有道,不可鲁莽。

学农虽已结束,但劳动永无止境,情系农民不息,持续前进感受生命,面对生活劳亦有道,心宽无疆。

WechatIMG191.jpeg

平台简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主要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同时也会不定期举办特设主题征文活动,并提供南都小记者培训课程,扫下面二维码加入平台一起写作吧!

811633961322_.pic_hd.jpg

整理:南都记者 梁艳燕 编辑:游曼妮 实习生 司徒聪颖

编辑: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活力满满,动起来”主题征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