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社交网络平台上,成长于数字时代的95后、00后群体“被”称为“Z世代”。古风圈、电竞圈、XX圈等“圈文化”,让他们成为了舆论争议中心,他们的语言习惯、社交行为、爱好兴趣全都被放大解读。有人说“他们是被网络毁掉的一代”,也有人说“他们生在了最好的时代”,是乘风破浪的一代,关于Z世代的看法,众说纷坛。
为此,南方都市报乐活栏目推出「Z一代·正青春」系列栏目,我们采访了几位95后和00后,通过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代人的想法和态度。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人生,也是这个时代在他们身上的烙印。
Z一代·正青春 第01期
Z世代你为什么不焦虑?
—— 95后海归美女决定不上班
故事主角:
ElenaLin_青青
95后海归视频博主
火爆全网的“效率手帐”作者
全网粉丝200万+
前几日,我们采访了一位叫做Elena_Lin青青(以下简称“青青”)的UP主。在B站上,她拥有近90万的粉丝,视频最高播放量达到100w+,这在B站属于高人气博主了。
在采访中,发生了一件趣事。拍摄中途,青青被一个小女孩认出,小女孩兴奋到整个手都在抖,迫不及待地让我们帮她和青青合照。
在我印象中,只有见到高人气偶像才会如此,没想到“偶像”竟在我身边。青青的确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因为她在B站上分享的内容,一些关于消除焦虑、高效生活的经验,让她有了不少拥趸。
如果你正在焦虑,或许可以看看她的故事。
计划之内
焦虑时,青青会问自己:“为什么焦虑?”
是因为要完成的事情陷入混乱?是因为自己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还是因为对生活中的事情失去掌控?当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她找到了解决焦虑的办法——写计划表。
她把生活严格分成了几大块:基本生存、学业、工作、健康、社交,每一块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即使像买菜、煮饭这样的小事,也必须写进计划表里。
她的生活,被装进了一小块一小块的任务格里,像游戏世界里的升级打怪,每完成一项,她就充满了满足感。
完成计划,对青青来说,意味着生活有了秩序,也意味着重新掌控了生活。这种秩序感和掌控感让她充满了安全感。
其实,青青本该比任何人都要焦虑,她走进社会的时间,足足比别人晚了4年
今年26岁的她,才本科毕业。因为之前她在国内读了一年商科后,选择远赴荷兰继续攻读,但在两年后,青青接触到了传媒学,发现自己更喜欢传媒,立马决定结束商科学习,投入传媒学的怀抱。
这个选择需要非常大的勇气,放弃掉学了三年的商科,从大一开始读传媒学。在外界看来,青青的这个选择,“性价比”并不高。
但当时的她想得很清楚,她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牺牲几年时间让自己未来几十年没有后悔和遗憾,还是很值得的。”
重新回顾那次选择,青青到现在还是非常激动。这是我在采访中,少有地捕捉到她情绪处于混乱和崩溃的瞬间。
但即便面临这样的瞬间,青青依然选择用计划打败变化。
她一边做更多的计划,尝试掌控混乱的现状,另一边不断查询关于传媒学的信息,尝试用大量的相关信息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预判——我能在传媒学中学到什么?毕业后能找什么工作?为了这些工作我目前需要提升哪些技能?然后再将解决这些疑问的方法,写进任务小块里。
当一切梳理清楚之后,青青不焦虑了,她抛掉了年龄的束缚,甚至相信,自己只要按照计划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就能走到梦想的彼岸,只是晚一点而已,问题不大。
除了“计划”之外,“高效”也是青青的关键词,这个词贯穿了她的视频。“高效学习”、“高效生活”、“高效整理课本”、“高效读书笔记”......在每完成一项事之后,她总会反思和整理,如何才能将事情做得更高效。
有一件小事。
青青每次喝水的时候,需要把水过滤一遍,再用热水壶烧开。她的过滤器需要5分钟才能完成过滤,等水烧开又要等5分钟。其实等的时间不算长,但她依然需要更高效的办法,于是她在烧水的同时,把过滤器填满,这样以后只需5分钟就能完成两件事——过滤和烧水。
这就是青青的生活,用计划让生活更高效,然后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完成更多的事,进而提升自己。
在青青的世界里,只要制定好了完美的计划,一切焦虑都能被消弭掉。但当这套方法被放在公共领域时,它会受到审视、评论,甚至是反驳。
在她的一个视频中,出现了很多表示赞许的声音:“谢谢分享,目前很需要”、“很高效,我借鉴了”。同时也有很多不理解:“因人而异吧,我计划太详细会窒息”、“计划完不成更焦虑吧”、“看见写计划就焦虑”......
面对赞同,青青开心接受,面对反对,她也不过多纠结,只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青青认为把制定计划和束缚等同起来,是一种理解偏差。制定计划,只是让生活更加高效和井井有条,并非像完成KPI一样,必须完成制定好的每件事。
就像她曾在视频里说的这样:“做计划主要的一个目的在于你有一个计划性,你知道你的时间去了哪里,那当你有空闲下来的时间你就不用去思考我到时候要去做什么......反而就是你有一个计划的时候,你不用去消耗精力去做一个选择。”
计划之外
我们常说:“计划不如变化快”,无论制作再精细的计划,总免不了会出现意外情况,即便连“计划大师”青青也不能避免。
这种“计划之外”的情况,经常发生。
比如,读一个章节的书,青青计划用2个小时,但实际上却花费了3个小时。
比如,曾让她最崩溃的毕业论文。
第一次接触论文的她,不知道怎么完成这个浩瀚的工程,她制定了几轮计划,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发现ddl(截止时间)是第一生产力”,回忆起这次“计划崩塌”经历,青青没有觉得懊悔,反而觉得挺好笑。
在计划之外,放过自己,是青青和“计划”打交道这么多年来,学会的平衡模式。
“规划与实际不相符,都是对我计划的反馈,我可以根据实施复盘进行调整,让下一次(实施)能够完成我的计划。”青青的观点很简单,与其沉浸在没有完成计划的自责中,不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和情绪共处,也是青青在完成计划之路上的必修课。因为人终究不是机器,无法严格按照制定的程序工作和生活,
青青也曾遇到过因为情绪波动,而无法完成计划的情况。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青青不会和情绪做对抗,而是把自己作为旁观者去接受情绪,安慰自己。最重要的,是要买杯奶茶鼓励自己。
关于未来
今年,青青正式毕业,是就业还是继续做自媒体博主,她做过取舍。最终,她选择了做自媒体博主。把自己的焦虑转换成计划,再通过短视频分享出去,帮助更多的人走出焦虑,是她认为作为博主,最有意义的事。
但当自媒体博主,风险和机遇并存,青青也会面临着流量丢失,突然失业的风险。
在这过程中,青青也会产生焦虑,除了用老办法——用计划打败焦虑之外,她还有个小诀窍:感知当下。比如去感受一束冬日暖阳;去见一个很久未见的人;去喝一杯美味的奶茶......
“我只要吃得上饭,我就能活下去”,面对这个问题,她倒是挺乐观,笑着回到我。
其实关于消除焦虑这件事,青青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少空想,多做事;去感知生活中点滴幸福;把每一天的回忆,化成温暖的文字,保存在那些表格里......
在采访中,青青跟我说:“生活有很多种可能,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跪着也要走完”。
她的正向和积极,像一个能量球,吸引着越来越多喜欢她的订阅者,我们也希望这个阳光正向的Z世代小女孩,永远开心且顺利地生活下去。
出品|南方都市报、N视频
栏目统筹|苏芬南
栏目策划|蔡文茵、詹晓赞、罗雪纯、谢燕林
本期拍摄|蔡文茵、谢燕林,实习生 沈阳
本期剪辑|谢燕林
本期文案|谢霞
*部分音乐《Warmer》作者 Andy G. Cohen
编辑:许文茜,叶可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Z一代·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