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草莓成熟季,还没来得及“大吃一斤”,网上就流传出不要吃草莓的“提醒”。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年入冬以后,陕西西安的医院相继接诊了多例出血热患者,而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草莓,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眼下正值草莓上市,网上随后开始流传说“草莓被老鼠啃,吃了得出血热”。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新华社照片
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指的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南都记者从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肾功能损伤为主要表现。该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治愈该病尤为重要。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传播途径包括: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道黏膜感染人体。人体感染病毒后,经过2周左右的潜伏期,即出现畏寒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三红”(脸、颈和上胸发红)等症状。
南都记者了解到,出血热在我国并不罕见,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较多的省份有陕西省、黑龙江省、湖南省、湖北省和山东省等。虽然本病四季均能发病,但有较明显的高峰季节,据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是陕西省出血热的高发季节。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赵英仁接受央视记者的采访时透露,因为雨水偏多,比起往年,今年发病人数总体上有所增加。主要是在渭南地区,秦岭地区一直是老的疫区,但“总体上我觉得还不至于到恐慌的程度”。
吃草莓会得出血热吗?
草莓是否会沾染病毒,关键在于生产地是否存在大量带病毒的老鼠,草莓是否被咬或接触到带病毒的排泄物。据央视新闻报道,西安市长安区农业部门的技术专家表示,最近几年,老鼠在当地不是很多,今年秋季雨水较多,对老鼠的生存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直接进入草莓田,在田间地头都可能发现,今年政府部门在老鼠防治上投入了较大资金,给各类种植户都发放了粘鼠板、鼠药、鼠夹等进行防治。另据一草莓种植大户说,“莓农本身从草莓开花开始也会进行鼠害的防治,老鼠是很少吃水果的,它主要还是吃粮食,所以在棚里老鼠基本上见不到。”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主管医师王笑辰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如果草莓被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经过适当浸泡和清洗,达不到传播所需要的病毒量,就不足以引起感染;如果直接食用,例如采摘时边采边吃,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在购买草莓时,应选择外表无异物的,吃前需用淡盐水浸泡,并用清水冲洗后食用,降低患病风险。
怎么预防出血热?
出血热的早期症状与流行性感冒非常类似,目前已进入出血热的高发季节,那么该怎么预防出血热?
接种出血热疫苗能有效降低出血热的发病、缓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是疫区人群防控出血热的重要手段。目前国产双价出血热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在我国流行的1型和2型出血热。
同时要注意食品卫生,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瓜果蔬菜清洗后食用;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蔽场所;在清理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一旦出现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三红”(脸、颈和上胸发红)症状时,应立刻到医院进行专业诊治,切勿自行服药。
采写:南都记者 李芷琪
综合自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央视新闻、科技日报
编辑:李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