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动男女平等,我国于2011年颁布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近期,国家统计局根据《纲要》监测指标数据和相关资料,对《纲要》在健康、教育、经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等七个领域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终期统计监测。
其中,结果显示,我国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7.37岁提高到2015年的79.43岁,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80.88岁。我国女性人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在全球范围来看是什么水平?精算狮带你来看。
我国女性人均预期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测算结果,2020年,我国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水平在184个国家中位列第62位,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岁。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1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00 年至 2019 年,全球人均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at birth)持续增长,从 2000 年的 66.8 岁增加到 2019 年的 73.3 岁,女性人均预期寿命始终高于男性。2019年,全球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为75.9岁,比全球男性平均水平高5.1岁。《报告》还显示,2019年,中国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为80.5岁,比中国男性平均水平高5.8岁,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6岁,在183个国家中位列第46位。
此外,2019年,全球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最长为日本的86.9岁,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11岁;最短则为莱索托的54.2岁,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低21.7岁,比日本女性平均水平低32.7岁。2019年,全球男性人均预期寿命最长为瑞士的81.8岁,比世界男性平均水平高11岁;最短则为莱索托的47.7岁,比世界男性平均水平低23.1岁,比瑞士男性平均水平低34.1岁。
《纲要》主要目标如期实现,妇女全面发展取得新成就
包括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在内,终期统计监测结果表明,十年间,《纲要》主要目标如期实现,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在健康方面,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超四成,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妇女生殖健康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在教育方面,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得到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女生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得到巩固加强,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性,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性别差距进一步缩小;在经济方面,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比重保持在四成以上,女职工劳动保护得到大力加强,农村贫困妇女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对贫困妇女的保障力度持续加强。
在决策和管理方面,全国女人大代表和女政协委员占比均达历史最高,女性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更加深入,女性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更加广泛;在社会保障方面,女性生育保险覆盖面明显扩大,女性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大幅增加,女性养老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女性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人数增长约八成;在环境方面,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在法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发布了第二个反拐行动计划《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年)》,打击拐卖妇女犯罪取得显著成效;2011—2020年,全国共有330.7万人次的女性获得了法律援助,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得到大力加强。
另一方面,监测结果还显示,《纲要》在实施中仍存在女性健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仍待加强等问题。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唐静怡
设计:张博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国人口司、媒体公开报道等
注:2019年数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2021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2020年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来自《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
编辑:唐静怡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精算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