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见习记者严兆鑫 记者王玉凤 12月23日,中国合成生物学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光明科学城2021在深圳成功举办。大会以“探索无尽前沿 开启合成生物光明未来”为主题,集政、学、产、资各界嘉宾齐聚,围绕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转化、资本应用等热点话题,探讨了合成生物学领域颠覆性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实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研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落地应用案例就在每个人身边。新冠疫情暴发后,合成疫苗为建立主动群体免疫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目前,合成生物产业已成为各国风险投资的风口,中美两国都将合成生物学列为国家重点科技前沿领域之一。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副院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陈立
作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之城,深圳与合成生物学这一科技前沿领域有着怎样缘分?提及这一领域,就不得不将目光聚焦至深圳光明区。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承载建设了全球首个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合成生物学院、合成生物产业园等相继落地。
此外,作为此次活动的牵头单位,深圳先进院承担建设了“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合成生物学院”一系列重大载体,原始创新催生“沿途下蛋”孵化了众多企业,硕果累累。
在深圳这片科创沃土,不仅“科技”要“硬核”,“创新”更要因地制宜,别具特色。在这一方面,深圳先进院加速推进“四链协同”模式。在产业方面,其首创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尤受业内称道,被国家发改委写入推广深圳经验的47条文件中。在这个位于光明科学城的创新中心,“楼上”的科研人员利用大设施开展原始创新活动,“楼下”的创业人员对原始创新进行工程技术开发和中试转化,“穿白大褂”的科学家和“穿西装”的企业家在同一栋楼里就可以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既有效解决了初创企业缺乏设施和技术平台瓶颈,又极大缩短了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周期,形成“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经验。
在创新方面,深圳先进院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团队承担建设了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聚焦合成生物领域“从0到1”的原始创新和“从1到10”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在定量基础理论、智能化使能技术、医学应用等合成生物学前沿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圳先进院通过打造开放交叉合作的平台,汇聚国内外合成生物学领域青年骨干及海内外领军科学家,打造了一支年轻有活力、多学科融合的全球最大合成生物学创新团队,已成为中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中坚力量。
在教育方面,深圳先进院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设立全国首家合成生物学院,重点培养本科生,不断完善专业教育链,为深圳乃至全国培养专业人才,夯实合成生物学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助力合成生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次大会也是该团队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深入践行“四链协同”模式的缩影。
对于推进 “四链协同”这一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深圳经验”,刘陈立表示,中国的合成生物产业刚刚开始,而深圳是IT重阵,所以在深圳发展IT+BT融合的合成生物学,是有明显先发优势的。
如何在这块改革热土上孜孜不倦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如何助推中国抢占生物技术下一个十年风口?大会上,樊建平表示,深圳先进院以正在建设的中科院深理工为新起点,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机遇,在光明加快打造“一校、两院、两设施、两创新中心”的总体布局,多方位促进科教融合和创新发展,努力建成全球合成生物产业高地,留住、留好创新中心沿途下的“金蛋”。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