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今周精彩展览又来啦!格物致知 与时偕行——人物画工作室工笔画教学研究展、酒歌——中国酒文化展、爱人的面容——唐菱珑...
----广州----
格物致知 与时偕行——人物画工作室工笔画教学研究展
时间:2021年12月6日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E栋六楼中国画学院
进入21世纪后,工笔画在知识结构上不断更新,在古典传承的基础上加入了新时代的观念和现代材料的技法,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式都有了新的拓展。广美院工笔画教学成果,以分模块的教材出版和课件临本研发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教法的研究也紧跟时代的脚步,增加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线上教学等方面的建设。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科特点,结合高科技手段,建立了教学教法新框架。此次展出的只是部分课程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管窥这一教学体系,沿着这个思路,还有很多课题值得更加深入地研究。
美在广东——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展
时间:2021年12月21日-2022年3月9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1、2、3、4 号展厅
广东之美有多美?艺术家们有画说,居廉、李铁夫、高剑父、司徒乔、关良、林风眠、李桦、古元、黄新波、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汤小铭……这些主要艺术活动在广东地区的艺术家,用画笔描绘缤纷多彩的美景美物、美人美事。
酒歌——中国酒文化展
时间:2021年12月21日-2022年4月10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中国的制酒工艺源远流长,酿酒技术独树一帜。随着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使得我国酿酒的原料日益丰富、制曲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展览以“酒”为核心,将自然风物与馆藏文物融合,通过自然标本及青铜器、陶瓷、书画等馆藏藏品共254件/套(其中文物185件/套),从礼仪、养生、风俗、外销等多角度解读中国酒文化。
惟精惟一——广州美术学院本科一流课程展暨广州美术学院本科课程思政教学展
时间:2021年12月21日-2022年01月09日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一层1—4号厅
“今天一门优秀的课程应该是什么面貌?”,这次,我们集合了11个二级学院共28门核心课程进行全面立体展示。这些课程中,既有像《宋代书画研习》《泥塑》等具有悠久传承的课程,也有像《修复实践》《改造与更新》《创意表达》等一些体现艺科融合、产教融合或跨专业的课程,更有一批像《油画》《广彩》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这些课程共同构成了一部立体的广美教学史,充分展示了广美教学传统的演进与发展历程。本次课程展重点展示广美本科一流课程建设的成果和内涵,聚焦各个特色优势,重点梳理本教学单位的课程体系,凝练发扬广美“寓德于艺”“一院一品”的课程思政教学特色。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课程作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成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本次课程展览以“惟精惟一”为题,取典《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精,纯而不杂;一,正而不离”,取精益求精之意、葆有初心之意,回应时下“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宣言。通过推动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进一步提升全校课程建设意识,不断提升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艺术大学提供坚实支撑。
爱人的面容——唐菱珑
时间:2021年12月26日-2022年3月6日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泉塘路38号十号楼101 广州画廊
唐菱珑,1993 年生人,2015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珠海。主要参展经历有:个展“超级火焰大龙卷“,须臾欢忭艺术空间,珠海,中国(2021);群展“大火宅”,悦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9);个展“雷电与寰首结”,观察社,广州,中国 (2017);群展“你正常吗?”,博而励画廊, 北京,中国 (2016)。
友谊生意Ⅱ × 吴俊勇个人项目
时间:2021年12月26日-2022年1月8日
地点:广州天河区员村一横路VLAB一号大院 南方收藏家联合会
这次跨年期间的活动,艺术家特选了一组和老虎有关的绘画和动画作品。这批作品大多创作于疫情防控期间,包括想象中的旅行和情书两个系列。想象中旅行,源自对法国浪漫主义艺术家德拉克洛瓦北非之行的二次想象,老虎扑猎马匹的激烈场面。疫情的隔离及停摆,旅行变成一次次想象力的远足。
足下生花,逛不一样的“花”街
时间:2021年12月28日-2022年4月5日
地点: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北三楼专题陈列厅
水泥,看上去只是一些细微的粉末,一把拿在手里感觉十分松散,风一吹就轻飘飞舞起来。通过工匠的巧手,轻飘的水泥赋予了新的意义,化身成了形状不一、颜色多样、图案丰富、组合百变、用途广泛的水泥花阶砖。水泥作为建筑物的重要胶合材料,它的自主生产能力成为影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早期的水泥工业发展与广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泥花阶砖进入中国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将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现代工艺相融合,培育出具有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的工艺之花。历经百年,水泥花阶砖早已化身为城市文化的符号,成为中国人民追求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美好的幸福生活的见证物。
艺海藏珍——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 • 人物篇
时间:2021年12月29日-2022年3月30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
“人物篇”仍延续此次精品展“梳理藏品、挖掘藏品,为新馆开展做筹备工作”的理念,突破近几年同系列精品展的模式,挖掘展出馆藏历代人物画中不为观众熟悉的佳作。本期展览展期为三个月,展出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精品百余件,展品约百分之六十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其中包括元代佚名《四烈妇图》,明代陈洪绶、张风,清代华嵒、黄慎、苏六朋、费丹旭、苏仁山、蒋莲、任熊、任薰、任颐等画家的人物画作品。由于人物画的题材属性不同于山水画作品,因此本次展览在展线布置方面不再以时间为线索,而是对作品中的人物题材类型进行分类,将展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释道、仙佛,第二部分为仕女、婴戏、田家,第三部分为宫廷、教化、故实,第四部分为贵族、文人、贤逸。
无论西东:方锦龙中外古乐器珍藏展
时间:12月28日
地点:广州大剧院
国乐艺术家、乐器收藏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锦龙先生“万物皆可弹”的国乐技艺,引领了国风国朝,所收藏的中外民族乐器令人称奇。从1979年偶遇第一件藏品——清代琵琶“春夜游”至今,40多年来,他收藏的乐器已逾千件,自成体系。不仅以中国乐器为脉络,还将收藏眼光放到了世界民族乐器中,是广州这个海上丝路起点城市的声音传播者、收集者、推广者之一。方锦龙先生携手这些穿越时空的乐器,展示了生命文明之深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本次珍藏展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作为指导单位、由广州大剧院与方锦龙先生团队联合策划,以中外古乐器为主题,精选方锦龙先生藏品中的珍品古乐器、部分乐器臻品复刻件,以飨各方人士。这是浩瀚传统国粹中的一隅,我们希望借由方锦龙先生的珍藏,邀您同游中外,纵横古今,领略弦内弦外之音。
----深圳----
蒋志:万景入
时间:2021年11月27日-2022年1月8日
地点:红树林画廊 深圳市深圳湾1号广场南二期110号
该展览由贺潇担任策展人。展览呈现艺术家延续自2014年的绘画系列《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的近期全新实践,以貌似“风景”的方式改变着既有的创作和观看习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并引》中写道,“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换言之,达到“虚入万象”的境界是一种脱离欲望的状态。蒋志节选了“万景入”这个“结果”作为展览的标题,但这并非代表着艺术家的架上绘画试图展现包罗万象世界。此次展出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系列是蒋志自2012年起,在平面绘画层面展开的对“世界”的探索。作品的标题截取了毛泽东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演讲中面向年轻人的修辞,不同于历史语境下的群体分异,蒋志所关注的是“世界”。
漂浮的记忆
时间:12月7日-12月27日
地点:龙岗区TNT当代艺术空间
逝去的记忆已经成为漂浮的、无所附着的剩余物,终日在思绪的海洋中徜徉。这就形成了一种“不连贯的”“非故事性的”具有“碎片化”特性的记忆混合体。它是支离破碎的,千疮百孔的,既苍白又绚烂,但同时也带来了特殊的意象和难以言喻的感觉。这些如浮萍般飘散的记忆就这样潜伏在集体意识之下,等待浮出水面的一日。其中一些敏锐的艺术家已经将它们纳入到个人的想象和创作之中。艺术家总是自觉地将个人感受嵌入到曾经的历史与时代的环境中,以绘画与装置等媒介将那些碎片化的不连贯的记忆与想象转化为视觉语言,使观者能够通过他们个人的记忆来观看过往的集体记忆。这既是重构集体记忆的艺术转化方式,也是对我们过往生活记忆即将消逝的一种追认与命名。畅游在这些漂浮的记忆中,我们并不孤单,过往的记忆犹如一座座数不胜数的孤岛所组成的一片亟待开垦的大陆。漂浮的记忆从被界定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漂浮的”,而是一种新的“记忆”。这种新的“记忆”通过艺术呈现,伴随着易于出错、失真和幻觉的建设过程再次探索我们过去的时光。
敦煌奇遇 · 光影艺术展
时间:2021年12月23日-2022年3月22日
地点:深圳市宝安壹方城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人类艺术瑰宝敦煌石窟,距今已有1650年历史。敦煌属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光的所在地。敦煌研究所(现敦煌研究院)首任所长常书鸿先生称它为保存中国历代绘画的“沙漠大画廊”。
“一吨·微笑”王海龙&方旭作品双个展
时间:2021年12月23日-2022年3月1日
地点:ARTCLOUD艺术之心
此次展览“一吨风景”里的风景与“半个微笑”中的人,原是两位艺术家的进化推演中逐渐融合。一个人与两个人,一个人与一处风景,风景与山水构筑了属于他自己的那一片心境与独特的艺术表现与艺术思考,化为这个时代青年艺术创作的一片未来世界景观。我们无须从思想家那里窃取语言进行自我的自信肯定,我们更无须他者描述的经典之语奠定其文化与意识的深厚,我们仅仅只要此时风景和山水是否走进你的心灵,走进你们各自的灵魂。期待或成为一种风景的远眺,身边才是世界挚爱的人生。
梵克雅宝高级珠宝艺术展
时间:2021年12月24日-2022年2月28日
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共分四个主题空间,荟萃80余件世家典藏臻品及文献,其中不乏在中国首次展出的作品,邀您步入一段诗意无限的律动之旅。
Daniel Arsham大型青铜艺术雕塑&艺术创意作品
时间:2021年12月24日-2022年1月24日
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后疫情时代,万众艺心·ARTSforALL™作为流行文化艺术领域的主要传播者,一直在思考“艺术”之于社会环境乃至全人类的意义。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作为当代艺术与城市文化传播、传承、建设的主要载体,一直积极致力于以全球化的视角参与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秉持着「艺术共享」的理念,以多元化的视角审视“未来文明遗迹”,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直接触及Daniel Arsham的艺术作品,通过对其艺术创作风格的交流、探讨和思维碰撞,引发大众对“艺术”,对“时间”的深层思考,探索关乎艺术的无限可能。
“走向新校园”进行时-“深圳新校园行动计划”三季联展
时间:2021年12月25日-2022年1月3日
地点:深业上城
“走向新校园”发轫于2017年,迄今已是一系列空间设计和管理的精准创新实验。本次三季联展首次向社会完整呈现这四年三季行动的全景图,包括深圳福田区和龙岗区的29所校园,共计74个方案。这批作品是在高密度的条件下被挤压出来的优秀校园建筑作品,展现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区新型教育模式在既定规范下所能呈现的丰富度与可能性,以及在城市建筑学的领域做出的深刻探索,同样还展示出所有参与建筑师和城市管理者们如何以高度的专业热情、智慧和坚守,为此前以效率至上而失却童趣的校园范式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想象,让祖国的未来能真正地赢在起跑线上,为深圳这一高密度城市其扰人的“学位之痛”奉献出前沿思考和探索成果,更为深圳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空间能量。新校园行动计划业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校园建设倡议和思想平台,高效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在软硬件层面上的深度改革!
《曌》 丘 QIU 个展
时间:2021年12月25日-2022年3月11日
地点:色界画廊
丘 QIU,1974年12月生于广东平远,现工作生活于广州。曾于国内外举办多次个展、群展,他的主要个展、群展包括《南方以南》集美.阿尔勒(2021)、《西北望》银川当代美术馆(2021)、木格堂《回南天》个展 (2020)意大利米切蒂艺术基金展(2019)、上海双年展(2018)、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016)、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2015)、连州国际摄影节(2014)、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内耳》(2011)、比利时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2009)、韩国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2008)、《外象》三影堂(2008)、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2007)、《梦呓的丘》个展 75号画廊(2007)、连州国际摄影节(2005)、《2005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2005)、日本四位中国年轻摄影家展「往哪里去?天人合一」(2004)、广东美术馆《开放的姿态》(2004)、 《中国人本》广东美术馆 (2003)等。曾出版过多本个人摄影书包括《丘的白日梦》、《纪事》、《丘》。他的作品曾被广东美术馆等知名机构和藏家们收藏。
2021深圳设计周:设计解决问题
时间:2021年12月25日-2022年1月3日
地点:深业上城
本届设计周主题为“设计解决问题”,内容策划突破行业分类的局限,打破设计行业壁垒,把握世界设计发展潮流趋势,呈现融合设计在解决问题中的实践和创新价值。
PAINTING 426C——绘画作品群展
时间:2021年12月25日-2022年1月24日
地点:执野画廊 深圳宝安中心区新安六路海语西湾A56商铺
部分展览:
2021 深渊 归荣彪个展 东地仓库画廊
2020 灵隐与修罗 王志新、归荣彪艺术作品展 深圳 璞金阁
2019 八月在宇 王+ARTGALLERY 深圳 艺展中心
2019 自我表述 青年艺术再出发 南京 FFA艺术中心
2019 最后那个人 归荣彪小幅油画作品展 深圳 吉可立
2009 意象的归途 抽象艺术展 北京798 思莱德画廊
2009 东方语境再造 艺术家邀请展 北京 环铁美术馆
2008 深圳当代艺术邀请展 万科东海岸
2008 A-阴谋 个人艺术展 深圳雅库艺术机构
2005 进行时当代艺术展 深圳、海口巡回展
2004 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 广东美术馆
重叠·数字之像—隋丞师生艺术展
时间:2021年12月25日-2022年2月25日
地点:DCC文化创意园
“重叠·数字之像”用数字化方法将块茎结构的思维与多视角、多维度相结合,将思维与知识、观念与感觉、规律与灵感做联接与整合,扩展认知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数字化的创作方式探讨媒材、工具、技术对艺术的改变;数字艺术或多媒体艺术能否终结绘画;数字艺术能否像传统艺术那样保持“尊严”;数字艺术如何定义“艺术”等问题。此次物舍艺术举办隋丞师生艺术展旨在通过联接艺术与学术、艺术家与设计师、经典与时尚,实现艺术作品的跨界转化与创新。把艺术教育的新方法、新成果通过跨界与破圈的实验与尝试,将作品演化延伸,引入生活的场景中,平衡人们对精神和功能的双重需求。探讨后疫情时代艺术与生活结合多种可能性,推进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化发展进程。
群贤毕至——深圳宝安2021中国画提名展
时间:2021年12月26日-2022年1月26日
地点:万贤艺术交流中心
此次展出的62幅中国画作品以写意或工笔手法表现山水、花鸟、人物,这些作品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呈现“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欣欣以向荣之态,“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其流畅自然之气韵,处处凸现着传统文人高雅的审美特质和精神追求。丹青敷彩歌盛世,翰墨流霞抒豪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心写就、潜心游艺,话说当代之鹏城,愿以此次提名展为契机,满怀恩情,向人民汇报!用情用力讲好宝安故事,为“湾区核心区、深圳主城区”谱写炫丽宝安美术新画卷。
非此非彼 Neither-Nor
时间:2021年12月26日-2022年3月6日
地点:华侨城创意文化园see+ gallery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已经不能用传统的摄影师来定义他(她)们,有趣的是,他(她)们的出发点又的确是摄影。波兰裔法国艺术家Gabriela Morawetz 把摄影比喻成母亲的子宫,她说这就是为什么她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唯一的,持续不断的,没有连续性的,却又都携带着母亲的基因。
----佛山----
景德镇容德柴窑瓷器展
时间:2021年12月18日-2022年1月3日
地点:顺德区容桂东堤路7号德胜美术馆二楼
“瓷器之成,窑火是赖。”享誉四海的景德镇陶瓷,得益于纯正材料、皇家设计、一流工匠,在精准火候的升华下,叠加千年来,景德镇始终把“窑火”作为制瓷核心,产品以窑口赋名,祭祀必拜窑神,窑工以把桩师傅最为受人尊敬,设计研制了龙窑、马蹄窑、葫芦窑以及被誉为“镇窑”的蛋型窑,配合怀玉山区独特的马尾松做燃料,塑烧制出最梦幻的色彩,赋予景德镇陶瓷最中国的气质。容德柴窑始终坚守“景德镇制”,全面继承传统工艺。坚持以景德镇本地马尾松为燃料,每次烧制都不计成本采购2000斤松柴,坚持匣钵装坯烧制手法,精准满足单色釉、青花瓷、雕刻瓷以及裸烧瓷的烧制需求,确保多种制瓷工艺、多种装饰技法的完美呈现。尊崇传统、精益求精的容德柴窑,保护的是瓷都辉煌历史,传承的是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股“景德镇精神”,陆陆续续吸引了一大批能工巧匠聚集于此,如陆如、王安维等陶瓷名家前来容德山庄工作室创作,并且中国女陶艺家协会在容德柴窑成立创作基地。他们在此体验柴窑魅力、交流制瓷技艺、碰撞创作灵感、再续八友佳话,展现了中国气质、弘扬了文化、传递了中国精神。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展览
时间:2021年12月25日-2022年1月7日
地点:佛山市图书馆主馆二楼展厅
来自莫斯科奥斯特洛夫斯基故居博物馆的珍贵馆藏首次在中国展出,包括20世纪50年代《钢铁》的中国读者寄至俄罗斯的信件和照片等;同步展出50-80年代作品相关话剧剧本、小说改写本、连环画等衍生品......
文士风流——大湾区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时间:2021年12月24日-2022年1月4日
地点: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
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文化、血脉,三地文化认同是三地紧密联系交流合作的血脉纽带,也是构建文化湾区的重要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大湾区各地艺术家的全方位多层次努力,将会推动文化大湾区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次展览得到了大湾区内各地书画家的热心支持,送来展出的书画作品共100余件,从创作水平和风格特色等方面为展览增色不少。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钟永红
编辑:周佩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周观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