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造雪时如何挑选一款“称心如意”的雪吗?虽说都是人工造雪,但雪还分为9种型号,号越小越接近粉雪,号越大雪则越湿。要根据不同温度、不同赛道要求造出合适的雪,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12月28日,南都记者来到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这里位于张家口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东北侧山谷,山谷整体东高西低,赛道依托自然地形设置。12月28日至31日,约有8个国家(地区)奥委会约30名蜡师来到张家口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进行雪蜡测试,提前探测这里的雪质。
造雪专家魏庆华。南都记者 王凡 摄
而直接影响赛道雪质的就是魏庆华所在的山地运行团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造雪、压雪、制冰、切冰,还有场地的安全防护、场地设置以及物料运输。”作为张家口古杨树场馆群山地运行经理,魏庆华有着近20年的造雪经验,是个不折不扣的造雪专家。
奥运赛场好的雪质如何保证?人造雪和自然降雪有啥区别?出现极端天气会对造雪有啥影响?高温融雪了怎么办?种种和冬奥造雪有关的疑问,都在他口中得到了解答。
冬奥会滑雪场正在人工造雪。新华社发
奥运赛场好的雪质如何保证?
据魏庆华介绍,冬季两项的造雪工作总体持续了6周时间,目前所有赛道的基础造雪工作已经全部完成。造雪面积约125,000平方米,用水约6万吨,成雪105,000立方米。
一吨水能转化成多少雪呢?魏庆华说,一般情况下,水雪转化比是1:1.7,也就是一吨水能造出1.7立方米的雪。
人工造雪除了用于赛道外,还有景观造雪。“我们的赛道基本6米宽。造雪时有风的情况下雪就飘走了,有60%左右的雪就覆盖到了雪道的周边。当然这些雪没有白费,一方面裸露的地方有了覆盖,避免风沙侵蚀赛道,另外还能提升赛场氛围。”魏庆华说。
“好的雪质意味着要提供好的水质。”魏庆华说,为了给奥运赛场造出洁白的好雪,地表径流进入蓄水池之前,会先进入一个沉沙池。而在进入造雪系统之前还有一个关键步骤,那就是进入一个3500立方米的净化池进行过滤。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迎来国际训练周。12月28日,参与人员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赛道上滑行。新华社发
9种型号的雪怎么挑,用哪种?
魏庆华表示,造雪团队用的是意大利天然冰造雪系统,这一系统在全球占有率为60%,足见其品质过硬,造雪终端使用的是TF10雪炮。冬季两项的造雪工作启动6周,最多的时候场地投入26台造雪机同时作业,保证较高的产雪量。
据他介绍,造雪机有个特点。“它有9种型号的雪,1号到9号,号越小,雪质越好,就是粉雪,到9号雪就比较湿。场地上我们绝大部分时间用的是3号雪。”他解释称,挑选哪个型号的雪也跟温度有关。比如,前段时间白天温度高,就使用小号的雪,含水量少,出雪量也较少。当夜间达到零下二十几度时,就使用7号雪、8号雪,这样出来的雪质比较好。
一般来说,如果雪的含水量过高,硬度也就越高。“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3号雪和4号雪,保存时间长,能保证赛时有一个好的雪质。”他说。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迎来国际训练周。12月28日,参与人员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赛道上滑行。 新华社发
天然雪和人造雪有哪些区别?
“你能看到自然降下的鹅毛大雪,但你不会看到人造的鹅毛大雪。”魏庆华说,人造雪和自然雪差异较大。
人工造的雪更确切地说是“冰粒”,造雪是水经过高压雾化喷出来,遇冷飘落然后结晶的过程,如果站在机器旁边,能感受到小冰粒啪啪啪掉到身上,硬度相对更高。天然雪降下后,经过两周或者更长时间就会老化,在阳光和风的作用下,它会老化成类似砂糖状、颗粒疏松的结构。
魏庆华还透露,为了保证雪的数量和质量,即使在降雪量大的海洋性气候带举办奥运赛事,也会使用人工降雪。
这是12月23日拍摄的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赛道(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造雪团队和蜡师有何关系,为何尽量避免临时造雪?
在整个滑雪运动中,打蜡师是一个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被看作是滑雪运动员背后的“影子功臣”。一般来说,可以把为运动员的雪具打蜡看作是涂上一层润滑剂,保证雪板和雪面之间摩擦系数变得更小。这项工作有多重要?有一个精细的量化说法,打蜡师的工作可以帮助滑雪运动员提高5%-10%的成绩。
打蜡和造雪团队的关系也很紧密。“蜡师来到这里,就要提前掌握我们的海拔高度、温度湿度,探测好这里的雪质,雪质的情况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打蜡工作。”蜡师将根据不同的雪温和雪质,挑选滑雪蜡类型。
这也是为什么魏庆华说“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临时造雪。”新鲜雪和老雪的结构不一样,届时雪质将发生改变,蜡师的工作也会随之调整。
此次雪蜡测试期间,山地云顶团队也将派出专门的协调员进入蜡师团队工作,交流雪的相关参数,也吸取一些意见为后面的优化提升作准备。
12月28日,选手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赛道上滑行。 新华社发
出现极端天气怎么办?
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带举办冬奥会,2022北京冬奥会在冬奥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每年2-3月,北京和张家口都是冬春季节转换季,这给造雪带来哪些挑战?
“我在这里工作了19年,一般2月份张家口的雪场温度比较适宜,风也不大,滑雪体验较好,进入3月份后会有大量融化。非常年份还会出现几十年一遇的高温融雪和逆温现象。”在去年遇到60年一遇的高温融雪后,魏庆华深刻认识到,“天的事我们说了不算,那我们就增加一个确定性。”
因此,在基础造雪完成之后,山地运行团队的任务并没有结束,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储备造雪。“我们大概要用3万吨的水用于储备造雪,雪量约为56,000立方米,尤其是对3月份开始的冬残奥场地,进行多个点位的储存。”
应对高温天气,除了储备雪,还有盐。撒盐主要是为了硬化雪质,团队准备了撒盐机,并购置了4吨大粒、中粒、小粒的盐,应对高温融雪处置的特殊情况。
南都记者在现场还注意到,冬季两项的赛场有一定区域属于向阳面。魏庆华称,由于这里60%以上都是向阳面,而背阴面和向阳面的雪区可以有1个月的差异,山地云顶团队加大了造雪厚度,比如越野滑雪场地的平均雪厚60厘米,那在冬季两项的赛道上,雪的厚度则设定为80厘米。多的20厘米就是考虑到赛程长,且向阳面多的问题。
12月27日,工作人员在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工作。12月28日至31日,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将迎来国际训练周。新华社发
不同雪上项目造雪方案有何不同?
古杨树场馆群包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作为古杨树场馆群的山地运行经理,魏庆华表示,不同雪上项目的造雪方案也有很大不同。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造雪量不大,但工作要求很高。比如,它有一个地方坡度为33.6度,下面是人工草皮,在这个地方造雪就讲究精耕细作,不然一不小心雪就向下滑脱了。
造雪之前,首先要清理干净自然降雪,光这一过程就用了10天。“如果不清理干净自然雪,人工雪和自然雪在一起就成了‘两层皮’。”他打比方说,就像包饺子把“补面”放多了,根本捏不到一起,只能先“洁面”再造雪。
在冬季两项赛道,随处可见一个又一个“雪包”,这是先造雪成堆,然后在雪道上摊铺开。而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着陆坡上造雪则不行,一不留意雪堆就会因为重力滑脱,因此要“用撒胡椒面儿的手法”均匀地造雪。
除了“撒胡椒面”,还要注意造雪湿度的控制。和冬季两项大部分使用3号雪相比,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独特的结构需要从下向上搭好基础再向上推进,其中还需要使用5号、6号湿度较大的雪。
据介绍,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着陆坡造雪厚度为45厘米,分为三个层次:基层、中层、表层。基层每立方米的雪重600-700公斤,中层500-600公斤,表层400-500公斤。“雪质要考虑到底下要更湿一些,含水量多,能和下面的雪更好地冻结在一起,而表层的雪质需要含水量较少,保证有一定疏松度又平整。”魏庆华解释说。
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整装待“检”。11月25日,工作人员操作机械设备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着陆坡塑雪。新华社发
崇礼缺水,比赛用水会影响居民生产生活吗?
早在北京冬奥会申办时,一个问题就被提出:崇礼地区缺水,如何做到赛事用水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不起冲突?
魏庆华表示,目前造雪的用水主要靠的是20万吨的蓄水池,把地表径流和天然降水蓄存起来,用作造雪,“这些水只占了我们这个区域连1%都不到的量。”
此外,冬季两项区域还有5个景观湖,蓄水量5万吨。雪季后期融化的雪水会有一部分通过地下的管网重新回到蓄水池和景观湖中,除了考虑赛事用水外,蓄水池的水还用作绿化景观和农业灌溉中,做到可持续利用。
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张家口崇礼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