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又见刷脸安检,引隐私泄露担忧 专家:应先征求意见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1-12-29 20:05

近日,北京地铁天通苑等五座试点车站开通“实名常乘客快速进站通道”——乘客“刷脸”可免去部分安检。据南都记者现场采访,有乘客认为,走人脸识别通道更方便;也有部分乘客直言担心人脸信息遭泄露,拒绝“刷脸”安检。

人脸识别设备.jpg

图:北京地铁试行“刷脸”安检。南都见习记者 王子黎摄。

据北京地铁方面介绍,该服务系方便实名认证常乘客快速进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检人力,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未来将会依据试点情况决定是否推行。南都记者了解到,早在两年前,北京地铁方面就曾试点过人脸识别安检,济南、西安、广州、成都等地也已引入类似服务。

专家表示,地铁与日常生活结合紧密,一旦地铁全面推广人脸识别,公众的行踪轨迹容易被追踪,或有隐私泄露风险。另外,不应压缩原有的安检通道改成人脸识别通道,需充分保证乘客的自主选择权,若是采取内部不透明的标准将乘客分类并采取不同安检措施,可能引发对某些群体的歧视性对待。

北京地铁:“刷脸”安检可减少人力

据“北京地铁”官方微博,12月21日,天通苑北、天通苑、天通苑南、霍营和回龙观东大街五座试点车站开通实名常乘客快速进站通道。实名常乘客无需摘掉口罩,只需摘掉帽子,露出鼻梁、眼睛、额头等,即可通过专用通道。

南都记者了解到,申请成为实名常乘客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实守信,无危及公共安全与社会秩序的行为及其他不适宜的情形;在选定车站月乘车达到10次及以上,系统还将在每个月月初对实名常乘客资格自动进行复验。

12月22日晚间、23日上午,南都记者来到天通苑北、天通苑、霍营地铁站发现,在地铁安检口处均立有人脸识别设备。

霍营地铁站 宣传.png

图:霍营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向乘客介绍“实名常乘客快速进站服务”。南都见习记者 王子黎摄。

22日晚间,霍营地铁站内播放着宣传开通“实名常乘客快速进站服务”的广播,一名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发放了“快速进站”宣传册,上面写道,“北京地铁按照‘主动申请、自愿承诺、实名核验、安全出行’的原则推出‘实名常乘客快速进站’服务。”

宣传册.jpg

图:快速进站宣传册。南都见习记者 王子黎摄。

据该站点的工作人员介绍,上月在该站点进站超过十次的乘客可以下载北京通App,录入人脸照片并经审核通过后,开通该服务。如果携带固定尺寸以下的小包,无需每次接受安检,但站点工作人员会对部分实名常乘客进行抽检;大包则正常安检。

23日上午9时许,南都记者在天通苑地铁站B口安检处看到,入口安检通道以铁栅栏为界,分为了普通安检通道和实名专用通道。普通安检通道为一个入口,实名专用通道为四个入口,分别装有一台人脸识别设备。不过,大多数乘客仍在普通安检通道处排着长队进站。

天通苑.jpg

图:天通苑地铁站B口安检处分成了安检通道和实名专用通道(人脸识别通道)。南都见习记者 王子黎摄。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一分公司(以下简称“地铁运营一分公司”)负责地铁5号线管理工作。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谈及为何推行“刷脸”安检时表示,起初是北京市推行智慧安检,地铁方面按照指令筹备执行,至于为何推行的具体原因不太清楚。

他坦言,前期推广确实会影响一些普通安检通道上正常排队的乘客。由于现场空间有限,把部分原来的安检通道改成了人脸识别通道,但也会根据当天客流情况来变更和优化。“前期肯定有不适应的,也有觉得不想办(人脸识别安检)的乘客,这些东西都需要时间慢慢地转换,等大家都接受了理解了,慢慢地(排队)队伍也就正规划了。”

该工作人员介绍,原来要求无论多小的包都需要过机安检,每名乘客都要接受人身手检,人脸识别安检首先就提高了乘客安检的进站速度。另外,普通安检点分前传、后传、值机、测温、引导等岗位,尤其在早高峰期间需要大量人力。而慢慢地由设备逐渐取代人的工作后,可以把这些人调到地铁的其他岗位,减少人力浪费。

“原来我们高峰期间一个(安检)点要8个人或10个人……总的大趋势是往前发展,人力肯定越来越少……设备检查也会比人去检查可能更准确一些。”上工作人员说。

两年前曾试点,有乘客担心人脸信息泄露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济南、西安、广州、成都等地的部分地铁站点已引入人脸识别过闸进站、人脸识别安检等服务。而北京地铁早在两年前就试点过人脸识别安检。

据媒体报道,在2019年10月29日举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论坛上,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战明辉曾透露,北京地铁将应用识别技术对乘客实施分类安检,研究建立人员分类标准,并形成对应的人脸库;依托人脸识别系统对乘客进行判别,并将信息推送给安检人员,安检人员据此对应采取不同的安检措施。

同一论坛上,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正光也提到,将建立地铁“白名单”及快速安检通道制度,对失信行为加强社会联合惩戒。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地铁2号线阜成门站于2019年11月试点人脸识别安检。乘客可在智慧安检App上传人脸及实名信息申请使用该服务。其中《智慧安检开通服务协议》写道,乘客需要接受政府有关机构对其进行个人历史行为的审查,如有违法、违规等行为,如存在不良信用记录,将无法成功开通。

12月23日下午,南都记者来到北京地铁2号线的阜成门站C口处发现,写着实名认证快速通道的安检门立在普通安检门的侧前方,两年前用蓝底白字写着安检区的栅栏已被撤掉。当南都记者试图通过实名认证快速通道时,既未显示人脸识别通过,也未有工作人员阻拦。不过,一名负责安检的地铁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站点的人脸识别安检仍处于试点阶段。

阜成门.jpg

图:阜成门地铁站实名认证快速通道。南都记者 孙朝摄。

彼时,北京地铁试点人脸识别安检就曾引发隐私担忧。光明网还发表了评论文章,质疑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对乘客实施分类安检的可行性。南都记者此次探访新的试点站点发现,有乘客认为该服务可以节省时间,也有乘客担心信息泄露。

已经开通实名快速进站服务的胡先生认为,如果不用实名认证快速通道,走普通安检的话需要排长队,“基本上走人脸识别通道的没几个人,走普通安检通道的人要多得多……我们都是踩点上班,多耽误十几分钟可能就会迟到。”至于人脸识别的信息安全问题,他认为,官方机构比较可靠,因此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

乘客范女士告诉南都记者,她没有申请快速进站服务,因为担心自己的人脸信息被泄露,而且疫情期间戴口罩能否顺利通过人脸验证也是她的顾虑之一。另外,她认为把原来的安检通道改成了实名认证通道后,不想“刷脸”的乘客需要排更久的队过安检,而走实名认证通道则无需排长队,这样的做法有些 “不太合理”,“毕竟大早上大家都挺着急的。”

乘客李先生则担心人脸数据被盗刷,“现在一些电子支付也是面部识别,万一人脸信息泄露了(会影响到支付)。”不过,他也表示,如果“刷脸”过安检能节省很多时间,可能还是会选择使用。

根据南都记者的采访,多名乘客认为,火车站、机场,甚至是小区都安装了人脸识别验证设备,地铁也安装人脸识别设备不足为奇。

失信行为、扰序记录或纳入审核标准

南都记者了解到,乘客在北京通App开通“实名常乘客快速进站”服务,需同意《北京地铁实名常乘客认定规则》《隐私保护政策》《实名常乘客快速进站服务承诺书》三份文件。

其中《隐私保护政策》写道,“为方便您使用北京地铁‘实名常乘客快速进站’服务,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可能会收集和使用您的相关信息。”《实名常乘客快速进站服务承诺书》也写道,“本人自愿提出申请……授权贵司(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开展与本人相关的业务过程中收集、查询、使用本人个人信息。”而在信息使用、转让、共享章节中,《隐私保护政策》称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地铁公司可能将收集的信息用作其他可能需要使用信息的场景。

隐私政策.jpg

图:《隐私保护政策》部分章节截图。

北京地铁方面也在上隐私政策中承诺保障信息安全:“地铁公司按照《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 -2019》三级等级保护的规定,努力保障信息安全,以防信息的丢失、不当使用。”

24日下午,南都记者以乘客身份多次拨打北京地铁的服务热线。被问及人脸信息的收集与存储问题时,客服人员表示,人脸信息存储在北京通App的系统里,而非地铁公司,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根据北京通App的《用户协议》,北京通服务平台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主办,由北京市民卡管理中心负责管理。

北京市经信局一名负责信息公开的工作人员介绍,北京通App是北京市政府主办的一款App,北京市经信局主要是做技术支撑。如果在北京通App进行人脸识别,人脸照片不存储在北京市经信局,而是上传到北京市一个安全级别极高的政务云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连接公安系统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个人肖像比对,进而识别出个人身份。

“宣传是软件公司那边在做,后台也是由公安进行审核,具体存储在哪里我们不太清楚。”前地铁运营一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人脸信息的存储属于涉密问题,地铁运营一分公司无权查看。

谈及人脸识别实名通道的申请及审核时,上地铁客服人员表示,乘客提交信息后,会根据乘客的信用度进行审核,以此决定是否为该乘客开通快速进站服务。“主要审核有没有失信行为、有没有危害国家公共(安全)、扰(乱秩)序这些行为。”

然而,南都记者查阅《北京地铁实名常乘客认定规则》、《隐私保护政策》、《实名常乘客快速进站服务承诺书》发现,并未有条款谈及开通此服务的审核标准。

智慧安检.jpg

图:信用+智慧安检。图源北京市昌平区官方政务微博“北京昌平”。

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官网消息,推广“信用+地铁智慧安检”在今年3月的北京市交通工作会议中被提及。会议还指出,推广“信用+公交优惠出行”等试点,加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地铁与日常生活结合紧密,推广需谨慎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生物识别信息之一的人脸信息与行踪轨迹都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

当有城市在地铁推行人脸识别过安检、过闸机,时而会引发公众的隐私担忧。

“作为敏感个人信息的行踪轨迹被勾画出来后,对个人的影响太大了。一旦地铁全面推广人脸识别,个人很可能就是‘裸奔’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石佳友说,“比如你家在哪边、从哪儿上下车、下班后去了什么地方……这些公众的行踪轨迹很容易、很清楚地被了解和追踪。这里面必然牵涉到个人隐私,而无隐私有时候也就意味着就无自由。”

“也许有人说高铁都用了人脸识别,为什么地铁不行?这两者对个人的影响完全不一样,可能我们一个月坐一次高铁,但是地铁是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我们每天都会用到,地铁与高铁相比,对个人生活的侵入性频率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补充说道。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持有类似看法。她指出,飞机场和高铁安装人脸识别设备或与反恐有关,一旦遭受恐怖袭击,危害性特别大。但与飞机场和高铁不同的是,地铁涉及到乘客的日常生活,并且客流量巨大。“如果识别出具体是谁在乘坐地铁的话,很多乘客的日常行踪轨迹很可能被追踪,收集人脸信息或超出了法律规定的必要原则。”

“为什么一定要识别出来每一个乘坐地铁的人?”她认为,地铁安检的重点应该在于识别出有人带了危险用具会危及公共安全,而非识别出乘坐地铁的每一个人的具体身份。

在石佳友看来,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乘客在乘坐地铁,其影响范围巨大,推广要慎重,不宜大范围倡导人脸识别安检。即使真的要推行,也不能把原来的普通安检通道大幅压缩改成人脸识别通道。“这种变相强迫乘客走人脸识别通道是不合适的。”他强调,一定要让大家自愿选择、自主决定。

开通人脸识别通道,需充分保障选择自由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告诉南都记者,地铁作为大型都市的交通基础公共设施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同时地铁方面称安装人脸识别安检是为落实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两者其实都指向了公权力的行使。公权力行使首先需要考虑目的正当性,无论是北京地铁还是相关管理部门都需更清楚地界定设立人脸识别通道的目的。

王锡锌表示,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数字鸿沟的问题比较严重,许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用手机操作上传人脸识别照片。尽管采集人脸信息并非强制性的,但是如果人脸识别通道进站速度快,普通安检通道却需要排队,这种做法人为制造了资源分配的歧视问题。

另一方面,在地铁上推行人脸识别安检是比较重大的决策。他强调,作此决策需要有一定的程序,比如有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为什么这么做、是否可行、是否必要等,还要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在决策过程需要有公众参与、贯彻全过程民主,相关专家进行合法性论证也是必要的程序要求。

而在收集人脸信息的告知上,三位专家均认为地铁公司和相关管理部门应更明确清晰地告知采集人脸信息的目的、用途、利用与共享规则。劳东燕认为,收集大量的人脸信息后会对作为信息主体的乘客产生哪些影响,也需要做事先的风险评估。

石佳友认为,特别是乘客在App上传人脸照片时,应该有充分的说明,使乘客本人意识到上传人脸照片的严重性,在获得单独同意后再去收集人脸信息。如果以一种默认勾选多个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的方式不算是单独同意,没有体现出对敏感个人信息的严格保护。

对于地铁工作人员介绍的包括失信行为在内的审核标准,劳东燕分析认为,一个失信的人和曾经有过违法记录的人并不代表他会对公共安全形成现实危险,“信用记录有问题不代表会影响公共安全,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另外,她认为,如对乘客采取分类安检,相应的分类标准应透明公开,且被采取不同安检措施的乘客应有申诉和救济的渠道。若是采取内部不透明的标准将乘客分类并采取不同安检措施,这样的做法涉嫌违反宪法上的平等原则,可能引发对某些群体的歧视性对待。

(南都见习记者胡耕硕、王子黎对此文亦有贡献)

采写:南都记者 孙朝

编辑:蒋琳

5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蒋琳5.02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