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一座运动之城,处处散发着体育的魅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自行车联赛不久前在东莞举行,大赛开幕式上,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主任、广东省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蔡建祥这样评价东莞。城市因体育的融入发展更具活力,而体育也作为媒介,传播东莞自信包容的城市形象,“全民运动之城”的名片不断擦亮。
打造文化共享和全民健身体系,推动全民健身服务站点全市全覆盖,为市民提供体质测定与公益健身指导服务,是2021东莞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过去一年,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将实事项目做出明确、详细的要求,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服务站点全市全覆盖,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健身场地和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建立6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 实现全覆盖
王先生是跑步运动爱好者,去年接触到东莞市微马跑步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才知道跑步也有很多学问!“经过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的指导,我才知道我以前跑步运动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包括热身、跑步姿势和损伤护理等等。经过专业人士的多次指导,如今我跑步显得更加轻松,也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健康运动带来的乐趣。”
位于麻涌镇中心的大步村,积极响应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简称“市文广旅体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民生实事项目,也挂牌成立了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免费指导群众开展太极拳、广场舞等全民健身活动,吸引众多中老年爱好者参与。其中,大步村太极队以大步文化体育公园为主阵地,带领村民群众每天坚持晨练和晚练,已有50多名村民群众加入太极队伍中,常态练习,风雨无阻,终年无休。
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点,今年东莞已实现全市全覆盖。“截止到今年年底,全市33个镇街(园区)已建立了3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全市592个村和社区已选定6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
据介绍,每个服务点平时都安排2名指导员为群众进行免费健身指导,今年已累计完成健身指导时间超10万小时,推动全民快乐健身、科学运动。同时,全市已有18个镇街(园区)建立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截止目前已经累计对2万名群众进行了体质检测。其他条件未成熟的镇街也建立指导队伍,为群众提供服务。
另外,市文广旅体局还发起建立东莞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统筹、指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已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1200多人注册加入志愿服务分队。
建成693个社区体育公园 位居全省前列
12月22日,东莞首家综合型智能健身园——市体育中心全民智能健身园正式开园。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现场体验后表示,希望市体育中心以智能健身园开园为契机,进一步用好场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东莞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
据介绍,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东莞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重视安排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发展用地。目前,东莞市在省内已率先建成“五大件”公共体育设施(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全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并已建成693个社区体育公园,在全省前列。
截至2021年12月底,东莞市体育场地设施总数量为19024个,其中篮球场地6171个,占室外场地总量的43.16%;乒乓球场2283个,占比为15.97%;羽毛球场和全民健身路径的占比分别为11.54%和9.6%,体育场地设施面积与数量显著增加,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2平方米。各镇(街道)全部建有3000平米以上全民健身广场(体育公园),实现100%覆盖,15分钟健身圈逐步完善。
以品牌带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2021年10月31日,2021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自行车联赛在东莞滨海湾举行首站比赛。作为大湾区极具影响力的自行车比赛,这项赛事已经第四次落地东莞。30岁的林先生是塘厦镇的一名模具工人,由于错过报名时间,本次联赛中他以“后援”身份来到赛场,为参赛好友助阵。林先生表示,自己已有4年的骑行史,骑行的魅力在于速度和激情,唯有亲身体验方能感知,“骑行后,我的业余生活丰富了很多,整个人都变了!”
“东莞是一座运动之城,处处散发着体育的魅力。”在本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自行车联赛开幕式上,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主任、广东省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蔡建祥说。走,运动去!”已成为越来越多东莞人的相约口号,刻在不同年龄层的群众基因里。
据介绍,近年来市文广旅体局以“全民健身日”为抓手,深度打造全国篮球城市、市民运动会等多个全市性群众体育特色品牌。另外,各镇街也开展了大量特色品牌的群众体育赛事和活动,如厚街半程马拉松赛、虎门醒狮、大朗篮球、万江龙舟竞渡等。扎根于深厚的群众基础,东莞的群众体育品牌蓬勃发展。
赛场上市民挥洒运动激情,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市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全民运动之城”名片不断擦亮。文:韩成良
编辑:韩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