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运又快开始了,今年春运,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8亿人次,同比预计增长28.5%。每到春运,购票总会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铁路部门也在做出努力,一年一年的改进、迭代,达成更好的服务。
今年的春运仍然处于疫情的特殊情况之下,为了保障春运,铁总公司也推出了不少售票和退改签服务的新措施。不过,抢票的难题,应该还是存在。很多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找某些平台代抢,不少人为了确保抢到,还花几十元买了加速包,分享到朋友圈让好友助力。但令他们疑惑的是,很多时候,这样仍然抢不到的票,但别人“啪”的一下就在12306候补到了。对此,铁路12306也明确表示,消费者使用的“加速包”并不能拥有优先购票权,无论是哪款购票软件都需要在铁路12306购票系统排队。
那么,这些抢票软件是不是“智商税”?
春运需要在短时间内运送大量的客流。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火车很多、飞机很多,人人都能在临近春节的两天内返家。但是,铁路不可能以高峰时期为目标来建设运力,如果以这个强度来建设运力,平日里一定会闲置,会亏得很惨。
所以,最优是不存在的。按平时需求来建立的铁路运输能力,必然不能满足春运时候的需求,这是一个必然的,甚至合理的事。这种机制的存在,影响到购票环节,是买票的种种不好体验的基础,很难改变。
很多人为了避免麻烦,就转向了代购服务,花二三十元到平台代购。市场化的代购,首先是带来了效率的提升。消费者少了很多麻烦,不必守在电脑前,一次不成功又来一次,只需填好需求即可。代抢的费用并不高,很多对电脑、手机操作并不熟悉的人,也可以在手机上慢慢操作。
没有市场机制来提供代购的话,年龄、数字技能、文化层次,这些不公平,是不可能花二三十块就能抹平的。从这个意义上,代购带来了更大的公平,也更有效率,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市场机制的作用。
至于加速包,使用抢票软件,或者在大平台抢票的人,他们的需求在12306那里,是一致的。但在服务商那里,却是分层的。购买了加速包的人,一些平台提供了更高的优先级,还以人工辅助,抢到的概率会更大。但是,这只是概率上的更大,并不一定能保证优于没有使用加速包,甚至自己到12306去购票的人。
当然,也应该看到,加速包理论上能达成这种优先,但在实际效果的数据上还需更加透明。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征,那就是数据能力的不对称。在这个方面,监管部门、消费者保护组织都可以采取一些第三方的数据监测,而不是简单地禁止一项市场提供的新服务。
想要更好的购票体验,最终要回到12306售票的基础机制上。
抢票的实质是,一个微抽签,微抢位机制,路由、交换机转发的信号早那么0.001秒就抢到了系统新释放的票。而“微抢位”实质性作用是抽签和淘汰,因为票少人多,必定有人拿不到票。登录、提交、支付的每一环节的“微抢位”对消费者而言是一个随机的、凭运气的过程。这就等同于抽签。抢票软件起到的作用就是增加抽签次数,增大中签概率。所以,这个系统的最本质、最主要的作用是抽签。12306崩溃的原因,就在于在时间上集中了大量的抽签行为。
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大数据,实现按需分配。
春运行程计划性强,所以春运前一个月,用一周时间供公众在网站输入身份证,并预先确定车次、座位,可以提交3个不同优先程度的预定。一周之后电脑统一抽签并公布,中签者可凭身份证购预定车次的车票。还可以按孕妇、残疾人、多年未订到票的人,给予不同程度的倾斜。
即便不搞这么复杂,全民登记好需求,像抽车牌一样来抽签,就比较公平。而且,票的分配权汇集到铁总的机房里的时候,反而寻租的空间更小了。总之,只有改变根本的机制,才能带来更好的体验。 □刘远举
编辑:晏文龙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2年广东春运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