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九叶派诗人郑敏病逝!晚年仍关心时事称脑筋停不下来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2-01-03 19:51

中国新文学名宿,杰出诗人、学者,“中国新诗派”的代表人物,“九叶诗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郑敏因病于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郑敏曾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谈到从“文学”转入“哲学”的心路历程。她的诗歌被认为追求 “诗”与“思”的高度统一,将对人性的关怀,生命的感悟融汇于诗性的哲学思考之中,与时代的风云变幻、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沉浮息息相通。

微信图片_20220103184631.png

郑敏因病于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据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消息,郑敏出生于1920年7月18日,福建闽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于哲学系,1943年毕业。在西南联大就读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43年开始陆续发表诗歌作品,得到诗界的高度肯定。1949年4月由上海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集 一九四二-一九四七》,确立了她在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地位。1948年,郑敏赴美国布朗大学就读,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5年返回祖国,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工作,从事英国文学研究;1960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

郑敏毕生致力于中国新诗的创作、中西方诗歌研究、当代西方哲学思想研究、诗歌翻译和教育教学事业,一生抒写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作为“九叶派”的重要诗人,她的作品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郑敏85岁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曾回忆“九叶诗人”的由来:“从1949年以来,‘九叶’大概是第一个以诗歌流派形式出来的诗群,具有开创意义,显得很重要,后来的诗歌流派才开始多起来。”

“为什么叫九叶?‘九’是指我们九位诗人。”包括穆旦、王辛笛、陈敬容、唐湜、唐祈、袁可嘉、杜运燮、曹辛之(即杭约赫)和郑敏本人,有三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郑敏辞世后,“九叶派”再无一人。

郑敏向南都记者谈到为何从“文学”转入“哲学”时曾表示,“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介入社会不深的人,写不了长篇小说,也不懂从社会中获得直接的养料,正是因为这样,我就认定,如果没有哲学的深度,文学的领悟力也会不足;必须学习哲学,才能从哲学里理解社会、理解人生。”

直到晚年,郑敏仍关心时事。她曾向南都记者表示,“我们认为我们最应该关心的是全球化的问题,关心世界每天发生的事”,“我是一个理性的人,脑筋停不下来,总是在思考,总是为下一代操心。人是需要知识良心的。现在,我每天会看看书,看看电视,看看社会发生了什么大事,看大家怎么辩论。”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悼文中提到,郑敏的诗歌追求感性和理性、“诗”与“思”的高度统一,将她对人性的关怀,生命的感悟融汇于诗性的哲学思考之中,她的诗与时代的风云变幻、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沉浮息息相通。“表现出一个中国诗人和知识分子探求真理的勇气、担当和高尚情操。”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