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施工图”落地!看佛山五区如何各自发力、分工协作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2-01-05 10:02

全面实施“六大行动”,全面推进“六城”建设,打造高品质禅城;

强化“六大统筹”,奋力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构建“233”重点产业链格局;

聚焦10个重点领域,全面推动顺德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

以六方面工作为抓手  推动高明全域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四个新高明”;

以六大提升行动,打造三水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月3日-5日期间,佛山五区两会相继召开,各区发展“蓝图”变成了具体的“施工图”。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尽责的起步之年。五区政府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的各项发展重点备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五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的不仅是各区发力点,更看到了区域协同与合作。

禅城提出,打开城市发展格局,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力、辐射力、带动力,扩大禅城创新创造、科教文卫服务辐射半径;

南海提出,加强与三水区对接,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衔接;

顺德提出,要落实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机制,推动多领域、深层次协作;

高明提出,以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合作为契机,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做实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联通、民生服务共享、乡村振兴联动“四大工程”;

三水迎来了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重点实施“南海—三水”结对协作等重大机遇。

“施工图”已落地,在“聚合”佛山的新发展阶段下,“五虎”如何为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发展目标,各施所长、协作互补、虎虎生威,作出更大贡献,备受期待。

WechatIMG64.jpeg


禅城:

努力推动“六个倍增”,勇当佛山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1月4日,佛山市禅城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禅城区人民政府区长严冰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成绩,部署2022年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禅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为实现以上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以进促稳,以“六城”建设为目标,全面启动“六大行动”,努力推动“六个倍增”,加快实施22项重点工作,塑造六大“新形态”。

具体而言,禅城在“六大行动”及“六个倍增”的推动上层次分明,细致谋划、精准到位。2022年,禅城要实现产业能级倍增、城市品质倍增、发展动力倍增、城市魅力倍增、幸福指数倍增、履职效能倍增,塑造出市中心产业能级、城市品质、营商环境、文化发展、民生事业发展及政府高效履职的新形态。

禅城强化作为佛山市中心的综合服务辐射功能,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科创经济、金融经济为重点的带动型经济,力争打造服务全市、链接湾区的产业创新中心。一方面,打造佛山的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3家、示范车间9个。另一方面,打造城央金融中心,谋划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佛山)保险发展示范区,推动全国、全省首发的农业保险、民生保险等产品落地佛山。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布局战新产业。”报告给禅城定下了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加快形成、发展壮大泛家居及数字经济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两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汽车及新能源、新材料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2+2+2”产业集群。

在城市品质方面,禅城坚持规划先行,全域建设“四宜”(宜居、宜商、宜业、宜游)城市中心区,凸显“最中心”城市特质。制定并实施产业地图,高标准建设“五片区三带五平台”产业创新高地。深化“城市畅通”工程,实施“路长制”、纾解城市停车难题,构建外联内顺交通格局。

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禅城活力跃升。在积累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禅城将全面实施“联审联批”机制,常态化坚持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并实施“一照通行、证照联办”改革,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对于“呼喊”了很久的“禅企回家、禅资回投”,企业“回家计划”也正是禅城今年着力部署的一大措施。

以文塑城唤醒城市记忆、以文兴城繁荣文化产业、以文润城讲好佛山故事,是“最佛山”的禅城承担起的文化使命。报告提出,要建设大湾区首个“岭南非遗天地”,打造岭南文化展示窗口。筹建佛山陶瓷文化博物馆,推动陶谷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快石湾片区申报国家级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支持镇街发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让禅城“最佛山”成色更足。


南海:

强化“六大统筹”,以新姿态新干劲开创发展新局面

1月4日上午,佛山市南海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区长王勇作政府工作报告。近9000字的报告,没有华丽辞藻,不喊响亮口号,展示了南海新一年干事业的清晰目标。

报告提出今年南海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为实现上述目标,南海将重点强化“六大统筹”,以新姿态新干劲新作为开创发展新局面,奋力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谋划南海西部副中心

释放产城融合新空间

“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业。”报告提到,当前南海产业空间面临“散而不聚、供应不足”的被动局面,为此,将统筹大型产业集聚区和新城区规划建设,推动产城融合释放新空间。抓住省市确定支持佛北战新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历史机遇,结合谋划南海西部副中心规划建设,力促房地产反哺实体经济和战新产业。

在综合规划方面,将加强与三水区对接,高质量编制佛北战新产业园南海片区总体规划。坚持以增量带动存量空间的开发模式,确保建设用地规模达133平方公里。加大对西部镇街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建设的扶持力度。推动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官窑物流园、狮山新材料万亩产业园、仙湖氢谷、智能安全产业园等重点片区连片集聚发展,打造南海北部创新产业带。

通过统筹全域土地治理和乡村振兴,南海将着力推动省城乡融合实验区建设。 一方面,高水平规划建设“七湖两湾一站一园”重点区域,推动千灯湖片区北延东拓;另一方面,加快广佛融通,着力打造一批广佛全域同城合作示范项目。此外,聚力村改攻坚,完成5000亩拆旧复垦任务,实现政府统筹连片工业用地8000亩,确保70%的用地用于发展高端工业;规范连片开发,加强土地市场行政执法管控,限制30亩以下的地块交易。

构建“233”重点产业链格局

报告指出,工业始终是南海安身立命之本,为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出新步伐,南海还将统筹招商引资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接下来南海将出台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招商十八条”,完成工业投资额超300亿元;绘制南海产业地图,推动项目与产业布局精准匹配。绘制南海招商地图,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按图索骥”。同时,实施“千企智造工程”,未来三年带动至少1000家企业、10个产业集群开展“两化”转型,打造5家以上一级示范工厂。

围绕产业链协同升级,南海提出,力争到2024年,建立汽车、泛家居产业两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链,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大健康三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链,新能源、智能安全、电子信息三大未来产业链,形成“233”重点产业链格局。

南海还将统筹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投入10亿元财政资金,撬动120亿元社会资金用于企业研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左右。持续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力争新增高企300家、总量超32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520家。

提升市民幸福感

坚持财政预算七成左右投向民生领域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南海将统筹产业绿色转型和污染防治攻坚,建立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大力推动汾江河、佛山涌、东平河等10条水道开发利用,打造集产业、文化、生态于一体的黄金水道。

在统筹文化文明和民生保障方面,坚持将财政预算的七成左右投向民生领域,推动民生事业高位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包括加强养老托幼服务,着力扭转养老托幼服务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优的现状,大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休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在城市社区全面铺开“创熟”工作,创建示范社区20个。


顺德 :当好“过河卒”

全面推动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

2022年1月4日上午,顺德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顺德区人民政府区长区柱明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

报告提出,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顺德将聚焦10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加快实施30项重点工作,开创10个工作新局面,坚决把区委的宏伟蓝图变为政府的施工图,当好落实区委战略的“过河卒”。

全面推动治水大会战

今年,顺德将紧紧围绕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战略,全面推动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以水兴城、以城聚才、产城融合,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为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作出顺德贡献。

推动治水大会战,是今年顺德10个重点领域的重中之重。

报告提出,要写好以水美城、以水兴城这篇大文章,通过活水绕城、清水润城,建设一城山水一城春的水韵凤城。开展清岸还河。按照“四先四后”原则(先摸排后设计,先清拆后施工,先试点后推广,先治水后治城),坚持稳字当头,有序推进清岸行动,每个镇(街道)至少打造一个美岸示范项目,营造高品质见水近水亲水空间。

要摸清河涌情况,深入排查污染源,掌握地下管线、沿河排口、箱涵等情况,形成“一河一图一表”,力争上半年完成试点联围摸查。开展试点探索,积极探索EOD治水模式,以治水为总抓手,趟出一条顺德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之路。

发力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

今年,顺德将全面向城市建设发力,让更多人在这里“遇见顺德、读懂顺德、爱上顺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和深化“双中心、多组团”空间格局,对标一流建设现代活力城市。坚持城市建设品质导向,高水平规划马冈新城,积极争取广州地铁26号线延伸至马冈。进一步做旺北部都会中心,结合三龙湾科技城建设,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推动总部企业集聚。坚持城市形象文化为核,持续扩大世界美食之都IP影响力。

与此同时,作为城市内联外通的大动脉,交通路网也将步入精细化管理阶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利用好大湾区腹地的区位优势,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度融入大湾区交通一张网,实现快速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包括争南沙港铁路(客运)、广佛环线年内开通运营;加快推进肇顺南、广佛江珠城际等前期工作;推动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一季度开通运营;推动地铁3号线首通段年内试运行;力争地铁11号线年内动工建设;研究接入更多广州、深圳轨道线路等等。

“顺心顺意”

开创一流营商环境新局面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决定未来经济胜负的关键一仗。顺德提出,要坚持工业立区、科技强区,必须坚定推动传统企业插上数字化和现代金融的翅膀,加快推进产业“六大倍增”计划,实现产业二次腾飞。

为更好的服务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顺心顺意”营商环境,让办事者“喺顺德、真喺得”。同时,要按照“三个优先”原则,加强区级招商大统筹,充实高效精干的招商队伍,打造近悦远来的大湾区投资热土,让企业家“嚟顺德、一定得”!


高明:

六方面工作为抓手  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1月4日,高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高明区区长姜岳新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将着力培育发展动力、重塑城市品质、提升乡村颜值、厚植生态优势,推动高明全域高质量发展开新局、谱新篇。

会议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城市功能持续完善,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生态建设不断加强,民生事业全面进步,行政效能稳步提升。

关键词:主要预期目标

2022年,高明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区委“12345”发展计划,加快打造“四个新高明”,着力培育发展动力、重塑城市品质、提升乡村颜值、厚植生态优势,继续做好“六稳”“六保”,扎实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推动高明全域高质量发展开新局、谱新篇。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关键词:2022年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聚力打造西部经济新中心,培育全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泉。依托机场高铁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加快打造机场临空经济带,增强高明综合承载力、投资吸引力和产业集聚力。

二: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全域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坚持以复合型经济发展为导向,推动制造业产业高级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

三:聚力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重塑全域高质量发展崭新形象。坚持用经营理念发展城市、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形象品质,让城市更富魅力、更加宜居。

四:聚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全域高质量发展绿色屏障。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实现路径,努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五: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全域高质量发展蓬勃活力。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拓空间,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六:聚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全域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把最好的资源、更多的资金投向人民群众最期盼的民生领域,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三水:

六大提升行动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25位的三水,2021年抢抓机遇、进位争先,谋划推动了一系列大事要事盛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城市三水更加生态宜居,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社会民生事业不断进步。

1月4日,三水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三水区区长李军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把握新机遇贯彻新理念,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2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关键词:佛北战新产业园

迎来了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实施“南海—三水”结对协作、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等重大机遇,报告提出,把佛北战新产业园作为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作为再造一个产业新三水的第一战略,举全区之力推进。要落实市区联合建设机制,蹄疾步稳抓好佛北战新产业园规划建设。制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政策库、项目库;制定建设计划和年度任务,形成远中近结合的施工图、任务书,加快架起园区建设的“四梁八柱”。重点发展先导型经济,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健康食品等产业,打造战新产业集聚园。

关键词:六大提升行动

(一)聚焦产业驱动,实施现代产业提升行动,加快打造产业三水新形态。打好园区开发、集群发展、创新驱动、项目建设组合拳,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做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二)聚焦改革开放,实施发展效益提升行动,积极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把握“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落实“一号改革工程”,以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三生”融合,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全面焕发城市三水新活力。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坚持“城产人文”融合一体布局,强化交通建设,优化管理模式,厚植文化底蕴,加强环境治理,大力提升现代化城市能级。

(四)聚焦全域振兴,实施都市农业引领提升行动,加快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强化园区建设、健全农业链条、提升发展效益、优化人居环境,努力在美丽乡村希望的田野上,谱写现代都市农业示范“新篇章”。

(五)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实施民生事业提升行动,加快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坚持把市民的关注点、期盼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三水人民生活得更有品质、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六)聚焦政府建设,实施履职效能提升行动,展现人民满意政府新作为。新一届政府受命于“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创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新辉煌的光荣使命,必须昂扬起创业竞进的奋斗姿态、积蓄改革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采写:路漫漫、关婉灵、姚建国 、刘钰滢、陈飞龙

摄影:郑俊彬

编辑:路漫漫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