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动机是什么?日前,猫眼研究院发布《2021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显示:通过对首日高票房的电影分析,具有强号召力IP或顶级主创等高配置影片,同时以购票积极型群体(如年轻观众、女性观众)为核心受众的题材,在映前也能激发观影欲望。
大IP或顶级主创影片号召力最强
本次猫眼研究院在报告中梳理出了影响观众观影决策的四大动机——在映前,IP、主创及电影题材本身就已经构成了对其核心受众的观影动机;类型片、亲子动画作为高频刚需的题材,特定群体对其具有稳定的观影需求;在映后,强场面、强情节、强情绪、强话题的影片经传播发酵,通过映后口碑发酵调动观众观影热情;热门档期、空闲时间、社交需求、观影仪式感、票价优惠等外部因素也会为影片附加额外的观影动机。
报告提出,如何针对性地调动观众进入影院的积极性,行业需要对“如何强化观众观影动机”进行更多深入思考。结合2021年想看首日转化率高的影片案例,从强化观影动机的四种思路分析,能切身感受到打造优质类型片、创作强内容、运作系列IP以及强化仪式感等方法的重要意义。热门档期有市场红利加持,对于非档期观影热情的调动则是电影行业的长久课题。
观影结构年轻化,00后拥抱电影院
要抬升市场的天花板,需要更加了解消费者。通过逐年对比猫眼年度购票画像数据可以看到,2021年电影市场的消费人群构成变化明显。随着第一批00后步入成年,他们快速涌入电影市场,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带动中国电影市场观众整体结构年轻化。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洞察数据显示,从各代际观影偏好来看,青春、爱情、青少动画、惊悚等类型,是00后的偏好题材;95后观影除青春、爱情外,也更多地选择悬疑题材电影;90后对动作、冒险等类型片的偏好更强;80后的亲子观影需求旺盛明显体现在其对动画电影的热情上;剧情电影、历史战争题材对70后及70前观众有着更强吸引力。
分线城市方面来看,一线城市观众的观影偏好集中于进口电影、传记电影;二线城市除了进口片外也青睐悬疑、动作等国产类型片;三线城市观众对于亲子动画电影的选择明显提升;在四线城市,爱情、青春类题材受到了更多欢迎。
不同的成长环境、消费习惯与审美意趣,影响着几代人的观影消费理念。报告强调,了解各个代际、各线城市观众的喜好和需求,对观众喜好的精细数据研判,可以为产业供给端在投资制作电影的类型以及发行端的分线发行提供思路,进而强化观众观影动机,提升观影频次,这也是解决“市场产能走向两极分化”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任子薇
编辑: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