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要冲高端,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华为手机还在升值,两年前的手机转卖还能赚200元”
……
2021年,智能手机的江湖并不平静。“跌倒”、“重生”、“竞争”、“创新”,市场的情绪围绕着这些词汇跌宕起伏,也折射出行业格局正在经历重塑。
全球“缺芯潮”持续,华为手机业务从高位滑落,荣耀海内外市场强势复苏,小米喊出挑战高端智能手机一哥苹果,自研芯片领域迎来新客……存量时代下,各大手机厂商博弈的硝烟渐浓,2022年,智能手机行业会迎来怎样的新局面?
阴霾尚未散尽,市场增长乏力
相较2020年,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获得温和复苏,但缺芯、供应短缺的影响还在持续,市场的阴霾尚未散尽。
据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经历了一轮过山车走势。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反弹,获得同比超25%的增幅。第二季度增幅缩窄,出货量同比增长13.2%。
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迎来了回暖的春天,转眼第三季度又进入秋天。受上游零部件涨价、芯片短缺等问题影响,全球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萎缩,同比下滑超6%。
这一悲观情绪延续到了第四季度。IDC预测数据显示,由于2021年第三季度市场低于预期以及持续的零部件短缺和物流挑战,将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的预测从7.4%下调至 5.3%,达到 13.5 亿部。
蕴含在全球市场的走势中,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走势则更为跌宕。2021年第一季度迎来4年来首次暴增式上涨,Canalys数据显示,其同比涨幅达到27%,第二季度则逆转向下,出货量同比下滑17%,第三季度同比下滑5%。
市场有分析指出,智能手机市场早已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在关键零部件和供应链短缺的情况下,中国智能手机增长更显乏力。在渐趋饱和的市场中,行业的竞争也日渐激烈。
华为鲸落,荣耀崛起
阴霾之下,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细数过去一年手机圈的巨变,华为“跌倒”必在其列。
自华为芯片断供之后,其在全球的出货量急剧下降。市场调研机构Omdia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华为全球出货量为580万台,同比减少84.9%,环比下降40.8%。
时间拨回到2020年的辉煌时期,第二季度华为首次超越三星,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厂商,同期华为在中国市场以近乎45%的市占率独占鳌头。曾经是影响智能手机市场的关键角色,如今华为手机业务举步维艰。作为5G网络技术的先行者,下半年相继发布仅支持4G网络的P50、P50 Pocket两款手机,华为的“落寞”不免令人唏嘘。
反映到市场上,华为真的“倒下”了吗?市场的态度值得玩味。一位经营二手手机的商家告诉记者,国内安卓阵营的手机一经发出就会贬值,半年后几乎均贬值1000元左右,但华为手机却仍在升值。他反映,自己在2019年购买的一台新机华为P40,2021年转手出去仍然赚了200元。
到底华为还能坚持多久,何时迎来鹊鸣,时间上仍然未知。从行业来看,鲸落万物生,市场不会留有太多空隙。华为“跌倒”后,行业格局也迅速重塑,其腾出来的份额在国内会被跟随其后的小米、vivo、oppo等厂商分而食之。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华为在中国市场的前五名中已不见踪影,前三名分别由vivo、oppo、小米占据。vivo连续三季度稳坐中国市场出货量第一,市占份额均在20%以上。值得关注的是,荣耀自从2020年底宣布独立后,经历过一段“至暗时刻”后实现强劲复苏。
从国内市占份额不足5%恢复至18%,荣耀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据Canalys数据,2021年第三季度荣耀超越小米成为全国第三。不久后,荣耀在海外市场相继落子,比如,恢复与谷歌的合作,在拉丁美洲建设物流枢纽等。
“荣耀继承了华为的品牌基因,在渠道、人才、研发等资源都保留的情况下,唯一欠缺的就是供应链。而在供应链恢复之后,荣耀的回归是水到渠成的。”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认为,在供应链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荣耀会持续保持上升的势头,以及在海外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小米对标苹果,国产品牌发力高端
作为国内智能手机行业唯一上市的龙头玩家,小米的动向也备受市场关注。2021年,小米向苹果的叫板,尤其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
小米的“野心”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可见端倪,彼时小米手机的全球出货量首次超越苹果晋升全球第二,雷军继而提出“三年拿下全球第一!”2021年的尾声,雷军正式提出对标苹果,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超越苹果。在这背后,是小米不仅要在整体出货规模上,还要在高端手机领域超越苹果的野心。
小米有机会超越苹果吗?或者说,小米追上苹果还有多大距离?在高端市场,高利润一向是高端机的标配因子。长期以来,小米以主打中低端市场的高性价比手机为大众熟知,一位小米之家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小米手机的毛利率仅有7%。而被视为对标对象的苹果,2021年第三季度在产品上实现36.0%的毛利率。
要进军高端市场,提升手机的毛利率必然是重要一环,但对于米粉来说,却不一定买账。前述员工向记者感慨道:“没有办法,小米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品牌向高端发力也正在成为趋势,小米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荣耀独立后,Magic系列重回观众视线,推出荣耀Magic3系列新品,定位高端旗舰;oppo在秋季发布会上推出OPPO Find X3 Pro系列,OPPO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刘波表示,OPPO的目标是在高端市场能够拿前三;而vivo X70系列的发布,也瞄准了高端市场。
“当前国内各大手机品牌进入一个结构化调整的阶段,整个产业的中低端向高端升级的趋势相对明显。”丁少将表示。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华为“跌倒”以后,在中高端手机市场中,苹果的优势进一步拉大,虽然其他厂家正在向中高端市场发力,但是系统性来看,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也就是说,在一个高端市场格局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后进者获得的增长空间有限,要想取得较大的进展,存在一定的难度。
自研芯片热潮兴起
与华为手机业务遭遇寒冬相反,国产手机品牌正在步入自研芯片的盛夏。前者的遭遇充分说明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正成为目前我国手机厂商面临的一大命题。
图像信号处理器芯片澎湃C1是小米2021年交出的首份答卷。继而在年底的发布会中,小米再次发布了自研充电芯片澎湃P1,小米12 Pro将首次搭载。据了解,120W单电芯充电概念在行业内尚属首次,具备更安全的防护策略。
vivo推出的首款专业影像芯片V1也颇令市场期待,被认为有望开启硬件级的算法时代。据介绍,这颗专业影像芯片可以进行高速度处理复杂运算,相比软件实现的方式,V1 的专用算法硬件电路功耗降低了 50%。
同年12月,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OPPO的第一颗自研芯片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亮相,是OPPO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影像专用NPU芯片,目前尚未搭载到手机终端中。OPP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明永介绍,其研发难度超乎想象。
可以看见,技术的自主研发越来越得到重视,自研芯片的热潮正在兴起。那么,有机会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突破口吗?
“在经济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研芯片成为支撑国内手机厂商向中高端发展的一个支点”,丁少将表示,虽然这些自研芯片并非像麒麟这样的SoC芯片,但是影像芯片、充电芯片的研发,有助于积累经验和人才,以及产业资源,或者向更深层次的半导体芯片领域进军,有利于产业实现垂直一体化的发展。
付亮认为,短时间内厂商通过自研芯片可以形成个性化的优势,其背后也体现了一个芯片设计师技术的成熟,通过芯片实现应用差异化。他同时也指出,自研芯片面临非常大的风险,并非每个厂家都要自研芯片,当形成规模经济时,在通用芯片的基础上做深度的软硬件融合、系统优化也是一种多元化发展的途径。
新的一年会怎样?
可以预见,2022年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新年伊始,上游关键零部件短缺、市场增长红利见顶、技术研发难度大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不少玩家,竞争进一步加剧。
行业也在玩家的相互博弈中前进。未来智能手机会朝哪些方向发展?
“在存量市场时代,技术上的驱动,比如芯片的快速迭代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未来由应用带动硬件的消费可能会成为更好的发展趋势”,丁少将认为,2022年,中高端的升级将是行业的主旋律,整体份额不会再有大起大落的现象,而内部在关于渠道、技术、细分人群的覆盖上,竞争会更加激烈。
“新的一年,智能手机依然平淡无奇,继续以成熟产品销售为主,市场份额也不会发生大幅变化。”互联网分析师马继华表示。
“市场饱和之后,行业本身的想象空间已经不大”,付亮指出,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例如,智能手表越来越成为一个便携式的“小手机”,未来这个趋势可能会继续发展下去。其次,深度定制的系统开发,跟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在一些深度捆绑的应用上获得软件服务收益,是另一个发展的方向。
过去一年,一些问题尚未给出答案。比如,小米与苹果的较量才刚刚开始、高端市场的冲锋谁能笑到最后、行业格局面临洗牌等。2022年,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行业又会迎来怎样的柳暗花明、水落石出,我们一起期待。
监制:谢艳霞
策划:谢江涛 高春明
统筹:卢若情
主笔:冯潇慧
编辑:冯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