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愿当工人,如何打破技能人才“天花板”“隐形门”?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2-01-07 21:17

我国首次编制的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已于近日向社会公布。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从“十四五”开局之年启动“技能中国”行动,到《“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对提高劳动力素质问题作出专门部署,再到此次关于我国职业技能培训的顶层设计出炉,近段时间以来,职业技能培训被频繁放在突出位置,引发社会关注。

1月7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再次强调,要把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训作为“十四五”的重中之重。此外,针对越来越多劳动者尤其是年轻人不愿当工人等问题,《规划》中专门就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打破技能人才的“天花板”和“隐形门”。

pic_870666

在浙江省金华市示范性实践基地,农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手进行拖拉机机组技术维护及常见故障诊断排除作业。2021年5月17日,浙江省金华市举行首届农业职业技能竞赛。 新华社发

首个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

培训高层次技能人才是重中之重

近日,《“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向社会公布。据了解,该规划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由人社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研究编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这也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国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近1亿人次。《“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则将具体目标设定为: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达7500万人次以上,为何数量有所减少?

微信图片_20220107202819.jpg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

对此,汤涛特别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培训量的减少和培训规模的缩小,最主要的是要把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训作为“十四五”的重中之重。

他强调,目前制造业、企业对技工、技师的需求非常急迫,很多企业在实施新技术的时候都面临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招工紧缺的问题,未来将指导各地根据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需求,动态调整培训专业设置补贴项目,提升培训层次,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规划》还明确,“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职业技能培训和理论培训、知识培训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汤涛说,下一步,将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对购买培训的相关设施设备,落实现行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统筹利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已有的职业培训资金,包括现在已有的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专账的结余资金,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给予培训补贴、技能提升补贴和相关的生活补贴。

pic_720938

滦南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在汽车维修专业实训车间给学生讲解汽车结构。 新华社发

“用工难、招工难”并存

高学历低技能现象突出

“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这可能是我们对“十四五”时期就业形势最为基本的判断。”去年8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就业难的突出表现就是“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甚至可能出现强化。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年提高到10.8年,技能人才总量由1.3亿人增至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

高杲表示,尽管目前全国技能人才的总量占比在不断提高,但在我国庞大的劳动力人口结构中比重仍然偏低,现在还不到30%。与此同时,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技能人才总量占比能达到70%到80%,差距较大。

这一点在中国制造业领域尤为突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高杲分析称,从短期来看,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从事面向进出口贸易服务的行业订单需求比较饱满,用工需求持续增长,普工、技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比较明显。“实际上我国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倍以上,高技能人才甚至要达到2倍以上。”高杲透露。

从长期来看,一方面人口结构正在深度调整,劳动力供给减少。同时制造业领域的一些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势有所加快,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龄职工越来越难适应新的岗位。

另一方面,许多年轻人不太愿意到制造业领域就业,更倾向于一些工作比较灵活、工作强度相对较小的服务业领域,客观上也加剧了制造业用工的紧张。

汤涛指出,与此同时,职业培训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能人才培养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二是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创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差距;三是培训基础能力薄弱,主要是培训的供给能力还不足,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社会氛围也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pic_922609

外卖骑手在海口市区送餐间歇喝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送外卖、送快递等服务行业,不愿意进工厂工作。     新华社资料图

年轻人不愿当工人咋办?

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在诸多导致制造业“用工难”的因素中,越来越多劳动者尤其是年轻人不愿当工人,技能成才、技能就业吸引力不足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难题。

“这个现象确实存在。”1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称,对此,《“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中专门就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出了明确要求。

刘康表示,完善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就要打破目前的“天花板”“隐形门”,形成技能人才的纵向职业技能等级阶梯,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据汤涛介绍,“天花板”指的是,有人30岁、40岁已经是高级技师,等他到50岁以后,职业不能进一步提升,因此现在必须捅破“天花板”,让技能人才往更高层级发展。

打破“隐形门”则指的是横向贯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比如,1月5日,《江苏省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和职业资格考试,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

什么是“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据汤涛介绍,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评价以前是五级,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去年下半年以来,人社部在全国推广了企业新型学徒制,也就是在初级工之前更早地切入到技能培训开发阶段。目前,除了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往上升是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除了这7级,我们也关注到基层推出了‘首席技师’,目前我们正在总结基层经验,构建技能人才更为畅通的发展通道。”汤涛说。

刘康表示,除了完善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之外,还将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推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落实落地落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技能激励办法,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


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