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是建筑市场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2021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一批本地建筑业骨干企业,提升城市建设综合服务水平,给惠州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加速度”。在惠州“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广东省能源协会副会长、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少伟提出,惠州建筑行业要精简流程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行业监管提升行业生产水平,“树标立杆”引导企业高效发展。
惠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能源协会副会长、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少伟
现状:重大项目难见本地建筑企业身影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惠州全市建筑企业数量已达2559家,具有施工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数量达32家。惠州市住建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市新增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数量已达到了12家,其中,引进市外高资质建筑企业7家,5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升级为一级资质。据预测,今年惠州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或将超过300亿元,增长势头强劲。
“虽然企业众多,但竞争力却不强,不少重大项目的建设难以看到本地建筑企业的身影。”杨绍炜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称,在惠州建筑业市场,一直存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现象,本地企业在竞标过程中往往难以和外地企业竞争。
杨绍炜等人调研后认为,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惠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惠州对建筑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力度不大,建筑业尚未纳入全市重点发展产业,在税收等方面的帮扶力度不大。与外来的大企业相比,惠州本地建筑企业在管理水平、人才储备、建设经验、品牌形象、综合实力以及市场效益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外地建筑企业的大量入驻加剧了惠州建筑市场的竞争,外来房地产商带来长期合作的外地优势施工企业,使得本土建筑企业在本土项目竞争中难以突显明显优势,同时,本土建筑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较弱,外埠市场业务难以开展,市场占有率不高。
受市场环境、管理体制、品牌号召和企业实力的影响,惠州建筑企业的业务范围大都局限于房建、市政等传统领域,而包括道路、桥梁、铁路、机场、码头等行业公认的高利润领域,本土建筑企业基本上无力进入,尽管近年来向环保等新型产业领域有所拓展,但未形成行业竞争力。同时,尽管部分企业产值较为可观,但利润率较低,企业经济效益不明显,仅够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经营管理模式有待转型升级。
企业融资渠道受限。惠州本土建筑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极少参与政府BT、PPP等投资项目的建设。工程承包通常要求出具银行保函或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在工程初期垫付使用,而惠州本土建筑企业往往因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理想或产权不清,无法得到银行保函或贷款,不得不以更高的成本来获得融资。
专业人才较为稀缺,管理层能力欠缺。当前惠州建筑行业人才结构比例失调,行业人才缺口较大,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匮缺,现场操作人员年龄老化,人才梯队出现断层。建筑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最重要的骨干力量之一,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这需要中层管理者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全面的综合能力和强大的学习能力。遗憾的是,惠州当前很多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达到相应能力要求。
建议:“树标立杆”推进惠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杨少伟称,惠州本土建筑企业在为地方提供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本土项目的后期维护维保质量上比外地企业更诚信、方便、快捷。
杨少伟建议,要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加大对本土建筑企业扶持力度。制订相关优先政策,推动和协助本土建筑企业与本市大型建设项目业主进行对接合作。同时将惠州本土优质建筑企业推介出去,打造名优企业、品牌企业;加大对本市建筑行业的税收扶持。在考虑本地税收收入的同时,予以建筑企业及相关劳务公司相应的税收优惠,尽可能降低企业负担。
对本土建筑企业进行专项帮扶,切实解决其经营发展中的难题。加大对企业的金融帮扶力度,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对本土建筑企业的融资扶持和指导,积极搭建银企沟通平台,设立建筑行业产业基金,全方位拓展畅通本土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
加大本地优质工程的招标评定加分力度。大力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对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拨付专项资金,每年评选本土建筑业三十强企业,并给予奖励。对于连续两年未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和重大伤亡事故的建筑业三十强企业,可享受信用评价加分、按规定减免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等激励政策。大力支持企业资质升级。对晋升为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总承包一级资质、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等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加强信贷支持,统筹选择1~2家银行对优质本地建筑业企业予以信贷支持。
做好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为本土建筑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政府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多方位、多渠道引进、培育建筑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行业人员特别是企业管理层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完善组织保障工作机制。建立组织保障体系,成立惠州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政府将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对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黄海林 郭秋成
编辑:黄海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2年惠州市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