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区作为珠海的主城区, 其发展建设受到各界关注,过去一年,香洲区取得了哪些成就?展望未来,将如何发挥优势继续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在珠海两会召开之际,南都记者采访了香洲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齐英,就社会关切的议题进行了解答。
香洲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齐英接受媒体采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
南都:请问听完市政府工作报告,您有什么感想体会?
刘齐英:听了黄志豪市长所作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我倍感振奋、倍增干劲。接下来我们香洲区将逐条逐项落实到位,为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贡献香洲力量。
南都:请问回望过去一年,香洲区取得了哪些亮点成绩?
刘齐英:过去一年,香洲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主要有这样几个亮点:
经济实现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650亿元,增长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0亿元,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5亿元,增长16.5%,占全市的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亿元,增长24.7%。
园区发展取得突破。南屏科技工业园产业突破千亿大关,获评我省首个智能家电特色产业园。我们大力推动现有厂房增容扩建,目前共推动了25个增容扩建项目,新增建筑面积达41万平方米,可以说园区已经掀起了“二次建设”的新高潮。同时去年以来我们投入7.7亿元动工改造提升南屏园25条道路,其中19条建成使用,园区交通通畅度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三溪科创小镇发展全面提速,引进了力合光电产业园等28个项目,特别是我们出台了光电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目前首批18个重点项目已经进驻光电产业示范园,三溪光谷已经初具规模、崭露头角。
创新动力持续迸发。今年以来,我区不断加大创新扶持力度,成功引进112个高科技项目,各类高层次人才近5000名。我们还在深圳南山区设立异地创新中心,目前已经支持了10家香洲企业入驻、吸引13家深圳企业落户香洲。同时我们进一步优化“香山人才计划”,大幅提升人才奖励标准,最近我区就兑现了首批“香山创业英才”奖励3770万元。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去年我们打赢了脏乱差整治攻坚战,迅速完成全区所有老旧小区、旧村整治工作,“三线”治理全面完成,实现“牛皮癣”清仓见底,干成了多年想干又没有干成的事。同时我们建成开放了香山云道等一批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大力推进生态环保治理,其中前山河水质实现了平均三类水的好成绩,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
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年我区投入1.5亿元,完成了近5000个“民生微实事”项目。十六中、群贤小学等八所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区人民医院改扩建二期、区疾控中心正式动工建设,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用城市“网红度”点燃消费“烟火气”
南都:展望未来,香洲区将如何发挥优势继续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刘齐英:我认为香洲区作为珠海主城区,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要求,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开创香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重点做好“四篇文章”。
我们将坚持打好“产业第一”攻坚仗。这次市里把产业第一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头号抓手,我认为是切中了脉搏,抓住了根本。特别是对于香洲区来说,只有坚持产业第一,才能避免踏入“老城区”陷阱,从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落实园区投入倍增计划。未来3年在南屏科技生态城和三溪科创小镇各投入约百亿元,推动园区厂房穿衣戴帽,新建、改建66条园区道路,动工建设漫舒·溪里等打卡点,推动建成14所园区学校,专门解决企业员工子女读书问题,完善两大园区商业设施,提升教育、医疗、文体等配套环境,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示范园区。
锚定创新发展不动摇。加大创新扶持力度,出台科技专项扶持办法,对企业建设研发平台、获评“专精特新”称号、高企树标提质、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予以更大力度支持。同时继续实施好“香山人才计划”,力争今年新增人才1万名。
千方百计稳商留商。我们要积极推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目前我们正在推动实施“技改焕新”计划,充分利用我区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机制,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我们将坚持打好空间再造组合拳。当前土地瓶颈是制约香洲发展最大因素,香洲要想在珠海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必须在空间再造上狠下功夫,推动城市跨越发展。
推动生产空间再造。一方面,我们将坚守一园一镇工业用地红线,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企业拆矮建高、拆旧建新、增容扩建、工业上楼、技术改造,确保三旧改造产业载体只增不减。为此,我区已经专门出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通过一系列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增容扩建;同时我区也在推动区属国企帮助园区企业增容扩建,力争五年南屏园整体容积率从现在的1.2提升至3.0,新增产业载体300万平方米;同时在三溪科创小镇,我们将加快高压线下地、福溪片区征拆和规划调整,充分释放46万平方米产业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我们正在推动构建“三带三区”城市发展新格局,其中情侣路、前山河、九洲大道三大滨海、临河、沿路都市经济带,是我市商业气息最浓厚的片区,我们将加快推动这三带沿线的重点商业项目开发建设,着力提升商业承载能力,力争打造为珠海都市经济集聚区。而造贝、迎宾北、凤凰山周边区域是我区仍有土地开发潜力的三个片区,对此我们将强化规划引领、土地盘活、资源整合,打造为城市发展新空间、未来发展增长极。同时我们也要稳步推进旧工业区改造提升,重点推动香洲北、香洲科技工业园等连片改造项目,确保改造后产业载体只增不减,为城市发展留足空间。
推动居住空间再造。我们将按照国家“传承历史文脉、留住记忆乡愁”的要求,稳妥推进旧村改造,力争新增建筑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彻底解决城中旧村环境脏乱差、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
推动环境空间再造。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进前山河、凤凰及白沙排洪渠等水环境整治,继续巩固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成果。
我们将坚持下好都市经济先手棋。香洲作为主城区,经济总量、消费总额、金融产值等重要指标分别占全市45%、78%、50%,同时拥有完善的商业、教育、医疗、文化旅游资源以及享誉湾区的宜居城市品质,具有很强的人口吸引力,完全具备发展都市经济的基础和实力。同时香洲作为建成区,没有成规模的工业用地,只有大力发展都市经济,走一条与兄弟区不一样的产业道路,才能用好先发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具体来说有三个努力的方向。
一是集聚人气。我们要用城市的“网红度”点燃消费的“烟火气”,进一步提升情侣路、前山河、九洲大道沿线商业能级,构建人流兴旺的商务中心,鼓励步行街、商圈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和业态结构,着力打造城市阳台、湾仔海鲜街等一批消费热点,同时推动口岸经济、夜间经济、免税经济集聚发展,将香洲打造成为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湾区消费中心,让更多人喜欢香洲、爱上香洲。
二是狠抓创新。我们将发挥主城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氛围浓厚,商业设施丰富、城市配套完善等优势,着力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加大创新扶持力度,吸引更多创新团队和项目,推动创新回归都市,全力打造人才荟萃、资本集聚、创新策源的中央创新区。
三是做强楼宇。香洲区现有商务楼宇111栋,办公面积184万平方米,同时通过城市更新等方式在建的商务楼宇有46栋,建成后将新增办公面积270万平方米,此外我们还正在高标准建设正方·创港等5个建筑面积达135万平方米的城市创新综合体,这些都是我们发展都市经济的重要载体。
我们将坚持打好民生保障持久战。切实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是落实“有业有住有家”工程。我们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加强重点群体精准就业帮扶,支持外卖、快递、直播等多渠道灵活就业形态发展,同时加强住房保障力度,年内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500套,通过这些举措,努力让更多新珠海人能够在香洲找到打拼的动力和希望。
二是全面提升医疗养老服务水平。今年我们将启动区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建成一千多张床位的区级养老服务机构。此外我们还将提高长者饭堂就餐补贴标准,发放失能老人“上门服务包”,进一步优化全区养老服务供给。
三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我们将动工建设凤山中学等中小学3所,建成南屏小学、暨大幼儿园等中小学和幼儿园12所,改扩建香山学校等中小学4所,预计将增加学位近2万个。
最后,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产业第一不动摇,锚定交通提升不松劲,咬住城市跨越不停步,狠抓民生为要不懈怠,未来香洲必将充满希望、生机勃勃。
采写:南都两会报道组
南都记者 王靖豪 杨亮 袁平峰 赵雨琪 实习生:张景淞 徐思源 谢可儿
编辑:王靖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珠海两会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