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军大市惠州全力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惠州标准”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2-01-13 22:58

南都讯 1月13日上午,惠州新闻发布厅举行2022年首场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三年以来的工作情况。

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国栋,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少华、李波、袁红玲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万龙主持。

微信图片_20220113173040.jpg

发布会现场

首届“惠州最美退役军人”、博罗县观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郑国雄,惠城区汝湖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大家谈”活动创办人戴晓可等优秀退役军人代表结合自身工作进行现场交流。

惠州现有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8.02万人

据介绍,惠州是驻军大市、兵员大市、安置大市,现有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8.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3%。

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于2018年11月28日开始筹备组建、2019年1月14日挂牌成立,7个县(区)局也于3月19日至23日相继挂牌成立。市、县、乡镇(街道)分别成立各级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均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市(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切实加强党对退役军人工作的全面领导

截至目前,惠州共建成市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8个,乡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77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1325个,且乡镇级以上的服务站均为一类事业单位。

2019年4月22至23日,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推进会在惠州召开,总结推广惠州经验。

同时,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退役军人工作。退役军人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同向发力,搭建起了退役军人工作的“四梁八柱”。

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惠州标准”

“一直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多年来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显著成效。”牛国栋介绍,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传承中弘扬、在创新中提质,按照新的更高的标准精心谋划,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惠州标准”。

微信图片_20220113173047.jpg

发布会现场

一是鲜明提出“四室一厅”的场所建设标准。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设接待室、荣誉室、党建室、资料室和服务大厅等“四室一厅”,有条件的7个服务中心(站)还设“退役军人俱乐部”,同时,鲜明规范“四室一厅”的基本配置标准。

目前,惠州市县两级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均在30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面积达600平方米;乡镇级服务站均在10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面积达600平方米。

二是鲜明规范服务站的经费保障标准。市财政一次性给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分别拨付10万元和1万元的“升级提质”建设经费,每年补助各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各3万元的工作经费。每年保障市服务中心90万元以上、县(区)服务中心50-100万元、乡镇(街道)服务站8-10万元、村(社区)服务站1万元的工作经费。

三是努力推动服务站的人员编制标准。市、县(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综合考量辖区内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数量和工作特点等因素,配备合理足够的人员,并根据服务对象数量变化适时调整,确保“工作有人管、服务有人干、责任有人担、保障不缺位”。目前,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配备18名事业编制,县一级配备10名以上事业编制,5个县(区)高配至副科级,镇一级全部配备3名以上事业编制。

四是规范一套工作标准。按照“一支过硬的工作队伍、一个标准的办公场所、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一组贴心的服务内容、一个便捷的办事平台、一套清晰的工作流程、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一套规范的档案材料、一套完备的保障措施、一套特色的经验做法”的“十个一”标准,全面搞建设、反复抓落实、整体促提高,逐步总结形成新的“惠州标准”。

确保退役军人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即将出台。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结合惠州实际,正在推动出台《惠州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惠州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目录清单》和《惠州市加强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帮扶援助工作的实施细则》,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确保退役军人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在移交安置工作方面,惠州构建阳光化移交安置机制,实施量化档案、计分排序、自主选岗等“阳光安置”措施,努力做到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2019年以来,每年都按照省规定的要求时限提前完成安置任务。三年来,惠州安置转业军官371名,退役士兵和退出消防员237名,随军家属309名,随调配偶17名,军休干部30名。严格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适老活动,让军休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大力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多方式、多渠道宣传上级就业创业政策制度,汇编《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法规政策汇编》,主动送政策上门,惠及广大退役军人。三年以来,全市召开123场专场招聘会,参加企业达70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促成3980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

与此同时,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多措并举,有效排查和化解矛盾问题。不断强化“首任首责”“首任首为”“首任首创”理念,积极寻求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的新途径,退役军人现场来访数量逐年递减。

三年发放抚恤补助资金3.4亿元

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坚持让退役军人生活更加幸福为目标,扎实做好抚恤优待工作,加大帮扶援助力度,密切驻地军政军民关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

微信图片_20220113173018.jpg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国栋在介绍情况

目前,惠州全市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15526人,按100%落实兑现政策。三年来,惠州发放抚恤补助资金3.4亿元,优待金1.1亿元,落实医疗补助资金6627万元,惠及优抚对象4526人次。坚持开展“关爱功臣•送医送药”活动,每年义诊优抚对象1300多人次。每年春节、八•一和930烈士公祭日等重要节点,走访慰问定期抚恤补助对象171人次,赠送慰问金及慰问品共计21.32万元。

三年来,惠州全市累计投入退役军人帮扶解困资金3849.9万元,共计帮扶援助退役军人13844人次。深入惠东县梁化镇实地调研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资金使用情况,解剖“麻雀”摸清困难退役军人底数,用足用好省的救助政策,目前全市共申请123宗,累计资金共338.21万元。开展困难退役军人家庭“百户帮扶”和“百万大帮扶”行动,从企业定向捐赠的善款中安排146万元,对247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进行重点帮扶,切实以办实事的力度不断提升民生福祉的温度。

常态化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积极帮助驻惠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倾力解决“后路、后院、后代”三后难题,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积极开展“惠品惠军”活动,近三年来,惠州共支持部队建设和慰问部队9千余万元;帮助军人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开辟便捷就学通道,统筹安排军人子女优先就近入学;实行教育政策倾斜,每年有近50名军人子女享受到中考加分或同等条件优先录取的优待。

选树典型发挥退役军人“正能量

“我们注重紧紧扭住思想政治这个‘总开关’,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和广度,增强广大退役军人自豪感荣誉感,激发服务社会的正能量。”牛国栋表示。

2019年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7名退役军人“创业先锋”;2020年宣扬10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退役军人“行业明星”;2021年在全市评选出10名“惠州最美退役军人”,挖掘惠州市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优秀退役军人代表,树立起鲜明导向;2021年,惠城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被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广东宝晟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专职律师江迪彪被表彰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这些先进典型引领着广大退役军人在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征程中争当先锋、发挥作用。

积极推动烈士褒扬。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编纂《惠州烈士英名录》、制作烈士保护法宣传动漫、开展“9•30”烈士公祭,组织清明祭扫,营造缅怀先烈的浓厚氛围。对革命烈士纪念设施逐一清理清查,对全市22处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登记造册,按照“应转尽转”要求完成烈士纪念设施转隶工作。

营造尊崇英雄氛围。在纪念抗战75周年和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全市抗战和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老战士走访慰问;组织21名一等功臣赴古田开展“讴歌一等功•礼赞老英雄”学习实践活动,这些以往少有的仪式感,让老战士、英雄功臣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尊崇。联合惠州军分区为惠州市2名一等功臣送喜报,在社会引起积极反响。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郭秋成

编辑:郭秋成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