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香港著名实业家、爱国爱乡的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陈经纶先生,于2022年1月16日在香港辞世,享年九十七岁。1月17日,由陈经纶先生捐资改建的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发布讣告,表达哀悼之情。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讣告截图
陈经纶,1925年出生,祖籍广东新会罗坑,17岁随父亲做生意,并继承祖业,曾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是江门市、新会区、北京市、杭州市荣誉市民及2008年奥运筹备委员顾问,被“2009南方·华人慈善盛典”评选为十大“慈善人物”之一,历年来累计捐赠1亿多元支持家乡和祖国建设。
曾获评十大“慈善人物”之一
陈经纶先生爱国爱乡,热心慈善事业。2009年,他被“2009南方·华人慈善盛典”评选为十大“慈善人物”之一。
陈经纶先生(左)
“为民建乡,造福当代;为国树人,功在明天。他的家族传承国家兴亡之责和社会改良之志,三代人接力投身公益逾百年;陈氏家族的善举遍及家乡、京杭等地;到陈经纶这一辈更创下了中国基础教育界的‘经纶教育品牌’。”这是“2009南方·华人慈善盛典”颁奖晚会现场,大会给予陈经纶的颁奖辞,是对陈经纶及其家族情怀乡邦、乐善好施、泽被乡里的慈善之心的高度评价。
“南方·华人慈善盛典”由广东省侨务办公室和南方电视台联合主办,为表彰祖籍广东省各市、对广东省及中国公益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及集体。
陈经纶先生雕像
陈经纶获此殊荣,是广东侨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他卓著贡献的充分肯定。南都记者见到,在新会区政府网、江门市政府网“荣誉市民”栏目里,都有关于陈经纶的介绍:陈经纶是江门市、新会区、北京市、杭州市荣誉市民,他秉承父志,乐善好施,爱国爱乡。
祖孙三代投身祖国公益事业
陈经纶的祖父陈澄波早年去香港后,从打工,到做大米生意,渐渐家境殷实、事业繁荣。他兴办夜校扫盲,普及教育,帮助亲友乡邻安居乐业。陈经纶之父陈瑞祺秉承父亲遗志,兴学乡里。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在乡广办义校,恤老济贫,赠医施药,深得当地人们爱戴。还多次捐助广东省以及港澳各地的慈善机构、医院。办起20多家“澄波义学”,学生一律免费就读。
陈瑞祺先生(1885-1950)
像父辈一样,陈经纶也乐善好施,热衷公益。年轻时陈经纶从事建筑业,历尽辛苦。回忆起当年创立家业,他感慨地说:“那时的日子真苦,我虽是老板,工人做到哪儿,我就看到哪儿,每天至少要干十三四个小时。家里尽管不为吃饭发愁,但毫无奢侈之气。父亲后来做了大老板,也经常和工人司机职工同桌吃饭,而为公益事业他却慷慨解囊,从不吝啬。” 艰苦的生活和家族长期形成的平民意识、与人为善的品格影响了陈经纶的一生,为他之后的善举做下了最好的注解。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改建落成典礼,陈经纶先生伉俪赠送学生礼物
百余年来,陈澄波、陈瑞祺、陈经纶祖孙三代,不遗余力支持家乡和祖国各项事业建设。其中,仅改革开放以来,陈经纶就支持家乡建设共计一亿多元,主要捐赠项目包括新会陈经纶中学,新会陈瑞琪中学,新会陈经纶骨科医院,新会罗坑镇慈贤孝医院,新会罗坑镇陈钰书自来水厂,新会罗坑镇的渡轮码头、敬老院、公路,新会区人民医院,新会区华侨中学,新会荷塘职业中学,江门市五邑大学陈瑞琪科学馆以及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韶关市南雄陈经纶小学、陈经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
陈氏三代人爱国爱乡的精神,家乡人民有口皆碑,称他们为“爱国爱乡的典范”。
陈经纶先生伉俪回乡探亲参观澄波小学。图片来源:新会侨刊
1983年,陈经纶先生捐赠105万港元在新会区罗坑镇扩建和修建陈冲、山咀两所澄波小学,并承担学校日常开支,让学生免费就读。同年,陈经纶捐赠1400多万港元兴建罗坑镇陈瑞祺中学。1987年,陈经纶又斥巨资1600万元,在会城兴建了驰名全国的新会陈经纶中学。
陈经纶先生伉俪到访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邦乡乃家之源,富贵不可忘之”,陈经纶先生爱乡爱国,把对教育的捐赠行动延伸到全国各地,例如,他捐赠1600万元在浙江省杭州市兴建陈经纶少年体校;捐赠2000万元,在郎平的母校——北京朝阳中学原址兴建一所现代化的新中学——北京陈经纶中学。据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陈经纶先生为祖国内地的公益事业捐资逾1亿元,大部分用于兴学助教。
文字整理/南都记者曾育军
图文资料/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新会侨刊 江门市政府网
编辑:曾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