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韧性城市:广州经济展现强韧性 未来需抓住新机遇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2-01-26 22:32
市两会3.jpeg

南都讯 面对日益频发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挑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如何提升抗击风险和迅速恢复的能力,成为每个城市的必答题。建设韧性城市,被写入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广州去年经历本土疫情冲击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依旧交出不错的成绩单,但同时,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广州依旧需要提升城市的韧性程度。

建设韧性城市 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韧性城市建设并非一个新词,已连续两次出现在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早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切实增强社会弹性和城市韧性。“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特别是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城市政府层面更加重视如何通过社会治理来提升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韧性城市建设被频繁提及。”市政协委员刘根生说。

的确,虽然早在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就提出“城市韧性”议题,并将其引入城市与防灾研究中,像纽约、东京等城市在几年前即提出了多项韧性城市建设举措,但因近两年疫情暴发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更多城市思考如何建设韧性城市。

广州“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到,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聚焦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建设韧性城市、强化本质安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以万全之策做到万无一失,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建设韧性城市,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韧性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应对自然环境方面的灾害,还包括要应对社会经济领域的挑战。”刘根生指出,“建设的重点就是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之后的修复能力,在应对过程中进行修复,在修复中提升韧性,保障社会经济顺利运行。”

市人大代表曾德雄也指出,韧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运行的每一个系统,城市每个方面都需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提高抗风险能力。“它不仅仅是城市管理者需思考的问题,是全社会运行都要面对的。”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最大底气

去年广州本土疫情出现时,正值高考期间,广州为核酸检测阳性的高考学生在医院设置专门考场,封控区内安排车辆一对一接送考生,最终没有一人因疫情缺考。无人缺考只是广州应对疫情的一个方面,刘根生指出,那段时间虽然部分地区封控,但生活物资有保障,政府放手交给专业的市场机构,供应链非常通畅。

分析广州应对疫情、城市运行迅速恢复的原因,曾德雄认为这是广州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广州政府法治水平比较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调动全社会力量。第二,广州有很好的经济基础,应对突发事件时有物质保障,再加上科技实力不俗,能利用高科技应对风险。”

他指出,能有效应对疫情最重要的一点,是广州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应对风险最大的底气。“从以前的非典、冰灾,到这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只要动员,全社会就参与,这是抗击风险的决定性力量。”曾德雄说。

疫情冲击,再加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不少人存疑问:广州经济是否还能承受住?经济数据给了一颗定心丸:2021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2.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5年年均增长6.1%。经济增长能够以较快速度从疫情冲击中恢复,这是广州经济韧性的生动体现。

不仅只有经济增速,广州产业升级、创新活力等都有不俗成绩单。广州已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6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比2016年增长1.6倍,技术合同成交额2400亿元,是2016年的8倍。

另外,2021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继北京、上海之后迈入双万亿第三城之列。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2%,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30家。

对此,刘根生认为,广州商业发达,注定是有活力但投机性不强、非常务实的城市风格和气质,所以能扛住一些风险。

建议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 促民营经济发展

在谈到未来发展时,两位代表委员都认为广州城市韧性仍有提升空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广州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比如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足,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不多,新产业新业态等新的增长点不够凸显,在全球产业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城市能级不相匹配。经济民生社会等领域积累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城市本质安全水平不够高,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艰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活力全球城市,我觉得活力是韧性广州的一个重要特色。”刘根生重点从经济层面提出看法,他表示,广州要建设更加具有韧性的城市,首先需进一步开放市场,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真正同等看待。“民营经济是一个城市经济活力之源,我市去年地区生产总值2.82万亿元中,民营经济的增加值超过了万亿,但民营经济对广州应该有更大的贡献。”

刘根生建议,要大力发展广州本土的大型民营企业,促进这些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升科研能力,使其构建创新产业生态圈。其次,要把握好国际合作分工和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系,广州提出强化产业链招商,实施好产业招商导流、目标投资者滴灌计划,引进更多世界、中国500强企业和重大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产业链的打造需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万一进错了市场赛道,可能就走向了经济韧性的反面。

南方都市报广州城市治理榜课题组在去年发布一份《韧性城市建设之广州实践报告》,从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环境韧性、文化韧性、公共韧性五个维度出发,以数据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广州韧性城市建设实践。课题组认为广州城市韧性程度较高,在面对新冠疫情冲击过程中,展示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韧性,也涌现一批可复制的治理经验。同时建议广州积极应对全球能源革命等蕴含的新增长机会,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低碳绿色之路。

采写:南都记者蒋臻

编辑:蒋臻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专题】聚焦2022广州市两会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蒋臻1.41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