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坚守惠州市惠城区环卫一线的周玉如等人,今年继续选择留惠过年,扮靓城市环境。
环卫工周玉如
周玉如是惠东县人,今年已55岁,1998年开始在惠州市区从事环卫工作。目前,她与同事唐新平负责东江小学附近路段的保洁。每逢工作日,她凌晨4点便得起床上班,工作到上午8点,中午回家休息,下午继续上班,从2点工作至6点。
一个头盔、一把铁铲、一把扫帚、一辆人力脚踏三轮垃圾车,这就是周玉如工作的全部家当。她穿梭在车来车往中,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来回巡查,时刻清理路上或街旁出现的生活垃圾与树叶等。弯腰扫地、捡拾绿化带垃圾,这些动作她已数不清做了多少次。
工作中的周玉如
周玉如告诉南都记者,她的丈夫也是环卫工人,来自广东龙川,他们生育了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孩子目前也已参加工作。“一开始做这份工作,许多亲戚朋友都不大理解,但我从不觉得当环卫工人低人一等。”周玉如说。有些晨运的市民看见她会说“你来得这么早,辛苦了”。每当听到这些话,她就觉得特别暖心,辛苦也值了。
“每年除夕,我们都要加班,其中年花市场有特别多的垃圾。”周玉如和唐新平等环卫工称,有些档主会把卖不完的年花在市场砸掉,这种砸花现象给他们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有一年,我们从大年三十晚上11点开始,一直加班到第二天早上7点,才将年花市场的垃圾清理完。近两年情况稍好一点,希望他们不要再砸花”。
“我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大家都安安心心过上好年。”周玉如说,她之前属惠州市环卫局河南岸环卫所的临时工,近几年则与深圳市家宝园林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每年签一次劳动合同,“现在每月工资扣完社保后有3000多元”。
工作中的周玉如
周玉如和唐新平在工作中,都曾捡过手机等遗失物,“有的失主会拿出一两百元酬谢,有的口头表示下感谢”。他们在工作间歇,偶尔也会到附近的“惠民驿站”,喝点水,给手机充下电,稍作休息又继续工作。其中一家由惠州市红棉慈善会设立的“红棉驿站”,他们最常去歇脚,这里经常会有爱心人士过来,给环卫工发些米、油、棉衣等物资当慰问品。
南都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惠州全市已建成129家“惠民驿站”,重点解决环卫工、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需求。为配合惠州市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留在惠州过年的包括环卫工等务工人员关爱服务工作,惠州市总工会推出了“新春慰问”“年货暖心”“知识竞赛”“文旅舒心”“免费观影”“畅游惠州”“摄影大赛”“让爱回家”“云上年市”等系列举措,为留惠职工提供全方位服务和关怀,让就地过年有更多的温情暖意。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黄海林
编辑:黄海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2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