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其中提到,要加强平台经济、科技创新、信息安全、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事实上,从一年多以前首次提出“反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来,中央多次在文件中强调,并将其作为2021年全年经济工作重大任务之一。
“反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仅是阶段性的政策,也是共同富裕背景下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李奇霖,他告诉南都记者,正常有序地资本扩张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推进,而资本的野蛮生长会引发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目的不是打击资本,是希望更多的资本进入到和国家宏观政策相吻合的轨道,解决我们中国经济目前的短板问题”。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李奇霖。 受访者供图
南都:自2020年12月提出以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在政府文件中多次被提及,什么叫资本无序扩张?主要出现在哪些领域?
李奇霖:资本的无序扩张,其实可以理解为资本与民争利,满足的是少数人的利益而忽略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或者说资本没有被引导到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发挥积极作用,制约创新发展动力。
资本的无序扩张,在一些具有数据优势、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领域更为常见,目前主要针对的是金融市场、互联网平台经济、校外培训、娱乐圈、房地产等领域。
南都:共同富裕与资本无序扩张之间的逻辑是什么?
李奇霖:资本的无序扩张是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共同富裕是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而资本无序扩张意味着资本没有被引导去补齐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受益者并非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与共同富裕是背道而驰的。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服务于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通过反垄断等手段畅通向上流动通道,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红利,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南都:目前政府针对平台经济监管趋严,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李奇霖:目前的政策主要的发力点在于反垄断以及避免以前经济重速度的发展模式下的粗放型管理的问题,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之下,出台相关政策是未来经济合理、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必要的探索。而且政策也没有采取“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且必要的监管,防止资本的无序野蛮生长,从根本上来看还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资本天然是逐利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正常有序的资本扩张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推进,资本在逐利的动机下会去主动挖掘市场上具有潜力的行业、公司或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有序的资本扩张有利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但无序扩张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一是资本无序扩张有可能会形成垄断。垄断会降低市场效率,损害消费者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还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削弱创新活力,挫伤大批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二是资本无序扩张可能会导致企业杠杆率过高,以及业务关联复杂,也可能为系统性风险埋下隐患;三是在文化领域,资本无序扩张可能会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南都:遏制资本无序扩张对现有产业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按照目前的宏观政策环境,资本该流入哪些领域?
李奇霖:按照目前的宏观政策环境,资本应该重点向那些能够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等高端制造、环保领域流动。遏制资本无序扩张,引导资本有效流动,推动芯片、精密仪器等卡脖子领域技术的突破,推动企业去做技改,去更新设备,对产业格局而言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南都:如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李奇霖: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应该要加快各项制度建设,相关法律配套和行政监管要跟上市场新变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让监管更有效,覆盖面更广。对于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行业和企业,能够解决就业和扩大内需潜力的中小企业继续支持的,但对社会有负外部性的企业,比如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全社会的利益相悖,仅有利于少数资本持有者而损害公众利益的企业,要继续加强监管。
南都: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而言,这项政策是否会限制其向其他领域的投资与发展?
李奇霖: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要限制资本,更不是要去打压互联网平台企业,而是为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打造良性市场生态来引导资本真正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在合法合规,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前提下,互联网平台企业是不会受到太多限制的。
南都: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形成“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而内循环主要是消费和投资,在共同富裕的大目标下,投资与消费应该如何协同发力?
李奇霖:对于投资领域来说,一是应当以引导为主,促进资本精准赋能进行高端化、智能化升级的产业,流向国家鼓励的发展方向;二是应当完善金融监管,预防资本的无序流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三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让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为这些“专精特新”企业服务。
对于消费领域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激发中等收入群体潜能,同时拉动中低收入者消费增长来提高社会总消费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鼓励居民购买国产创新产品,使企业通过创新生产盈利,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南都:除了做大蛋糕外,分好蛋糕也是共同富裕的要求之一,初次分配中是要如何统一效率和公平?
李奇霖:初次分配过程中如果造成了巨大的和普遍的收入差距,第二、三次分配就会面临很大的调节压力,所以在初次分配中统一效率和公平,核心应该是要让劳动力能够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的红利,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等方式,提高劳动力的产出效率,从而推动劳动力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降低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同时可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目前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仍偏低,且大部分资产集中在房产上,可以考虑通过做大做强资本市场、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员工持股、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等措施来拓展居民的收入来源。
南都:税收制度在共同富裕中能够扮演怎么样的作用?中国后续税制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完善?
李奇霖:税收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筹集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它可以改变居民收入的分布,以此推动公平和共同富裕。
通过与海外国家在税收制度上的比较,目前,中国直接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偏低,税收制度后续的重点可以放在增加直接税的占比上。而在直接税当中,财产税征收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后续加快推进财产税的征收,提高直接税收在税收收入中的占比,将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
除此之外,推动间接税完善,发挥间接税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在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中,消费税和增值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了45%。其中,消费税有“寓禁于征”的特征,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税种,可以考虑通过扩大奢侈品征税范围、对奢侈品和高档消费提高税率等方式,发挥消费税调节收入的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露
编辑:石力,甄芹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共同富裕,关注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