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集采会影响药企创新性、积极性?官方正面回应啦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2-02-11 19:3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展情况。

集中带量采购会影响药企创新性、积极性?国家医保局回应

集中带量采购能够有效降低药价,节省医保基金,节约居民的开支。但也有声音指出,改革可能影响到药企的创新性,还有它的生产积极性,如何看待改革之后对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对此,陈金甫表示,“这也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集采以来医药行业议论最多的话题。”在他看来,群众对集采是高度认可的,而部分企业还是比较焦虑,因为企业确实在激烈竞争中间主要靠成本和质量竞争。

陈金甫认为,国家医保局从集采制度的推进,包括具体操作规则的设置,始终是把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与临床的质量提升、老百姓就医的可及性这三个目标放在一起来总体平衡考虑的。从制度设计之初,这项制度就是紧紧盯着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着为中国百姓提供高质量药品,运用价格工具,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陈金甫指出,带量采购、招采合一,就是为了企业考虑的。“原来医药采购的时候,只有价没有量,所以他要实现销售,还要跑量,这样就实行了带金销售,增加了企业成本,也确实增加了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所以,集采必须是带量机构,而且是招采合一,这是制度上对行业发展最根本性的制度安排,也是这次改革的核心。”他认为,这个办法能够使得企业从私下里去跑医院,变成面对面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规模性行业、龙头企业,真正在中国这样一个大规模、刚需市场下,能够实现企业的规模发展。

此外,国家医保局在政策上首先明确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必须确保回款。为了解决医疗机构资金紧张问题,医保基金预付30%。“我们也在探索,招采平台上跟药品配送企业和药品供应企业直接结算,让平台服务于企业,减少运营成本,这就是政策性的安排。” 陈金甫补充道,在制度上,国家医保局招标采购尽可能减轻企业的行政成本,主要体现在大力推进省际联盟。

陈金甫提出,从中标企业中标以来的情况看,药品价格降了50%左右,这50%实际上跟它原来过高的销售费用是个置换,过去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率在50%左右,集采后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上市药企销售费用基本下降了6个点。那也是一个挤出空间的实实在在的数据说明。集采以来,部分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逐步上升,有些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原来从6%、10%,已经上升到20%,尤其这两年上升得很快。这意味着一方面头部企业可以做仿制,另一方面更加头部的企业要转向做创新。

最后,陈金甫强调,制度性的促进,能够真正通过公平竞争,使中国医药企业走向质量维护、创新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对个别企业来说,肯定有利好利坏,运用了市场规则,实现了成本有效控制和优化以及质量创新,它一定会占领未来市场。当然还有一些企业,不能适应这种改革,就有可能优胜劣汰。”陈金甫认为这种优胜劣汰,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结果,但是对社会来说,是资源的更有效利用。比如按照集采规则,过评多少家以后,将不再采购非过评产品,这个指挥棒就提醒企业,你不要再在这个药品上再消耗社会资源了,而要进行创新产品和核心技术的研发。

23-2022-02-11-10-39-25.jpg

图源:中国网

药品带量采购不追求最低价 中国人也可以吃上好药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集采是个大的制度创新,它是多元目标动态平衡的事情。

在制度层面,必须坚持带量采购,要保证质量,促进创新驱动,稳定供应,确保临床使用。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的配套政策,包括医保预付、节余奖励、配送保障以及结算的一系列流程。下一步,国家医保局要加强平台建设,让它服务于市场,服务于医疗机构,服务于企业,进行专业化的平台操作。这些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背离。带量采购是制度的核心,如果“跟价不跟量”,企业就不能以量搏价,就不可能实行有效的成本核算,还要去跑医院,增加了运营成本,也留下了寻利的空间。

在规则层面,针对特定的品种以及竞争格局来设置竞价规则。比如竞价规则、带量比例、协议期是多少,带量中间谁来报量、谁来选量,这些都要针对品种进行精细化设计。对于竞争比较充分的品种,比如化学药这一块,基本上协议采购量就达到80%以上,协议采购量越大,就说明中标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越高,群众受益面越大。同时,要根据市场供应情况适度竞争。国家医保局不追求最低价,也坚决反对跑步竞价,这样达不到多元动态目标平衡。国家医保局不是特别锚定国际最低价,因为中国正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人也可以吃上好药,医保金也能负担起这种价格合理的药品。所以这个竞争规则的设计,实际上有价格合理调整的机制,使市场发现价值,让企业公平竞价更加合理。


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编辑:林诗妍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