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谷爱凌苏翊鸣的走红,曾于5年前拍摄滑雪纪录片《少年志》、促成两人同场训练的导演张绍波也受到网友关注,继而引发公众对于“滑雪摄影”的兴趣。其实在国内,这已经不只是一种“烧钱”的爱好,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行业。
南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80后”张绍波最早是一名滑雪爱好者,在成为“圈中高手”之后,又自学了拍摄、剪辑,如今是国内少有的滑雪导演及摄影指导。除了用镜头记录下了多位国内高水平滑雪运动员的成长,他还参与过电视剧、卫视综艺、众多广告片中的滑雪镜头的拍摄。张绍波说,在这一行耕耘8年之后,如今自己的收入足以平衡生活成本。随着冬奥热度的加持,这个领域的工作机会“翻了10倍都不止”,往后几年也应该会保持不错的发展势头。
张绍波。
十年前爱上滑雪
作为滑雪导演的张绍波,一年的工作从10月份开始,持续100多天,也就是滑雪爱好者所说的“雪季”。一旦“开板”,便开始了几乎无间断的拍摄与飞行,他的飞机航程,串联起了遍及国内外的冰雪胜地:河北崇礼、新疆阿勒泰,法国高雪维尔、芬兰萨利色尔卡……在不同时区,从早上8点忙到凌晨1点已经是“正常状态”。
时间倒回十年前,第一次走进滑雪场的张绍波还无从设想,自己真的会以此为生。
“我接触滑雪是在2012年。有一个从没见过雪的南方朋友去了雪场,回来之后天天跟我说滑雪好玩,我出于好奇,就跟着她一起去了北京的南山。”他向南都记者回忆。和大多数第一次穿上雪服、雪鞋,把双脚奋力卡进雪板的人一样,当时张绍波也很难站直,“在雪道上满地打滚”,次日醒来更是“浑身酸爽”。可他有点不服气,即使不断摔跤也还是想滑,甚至“做梦都在想”。第二年,他办了滑雪季卡,几乎每个周末都在雪场练习;第三年冬天,干脆在河北崇礼租房,每天早上等在缆车站,然后在云顶雪场滑满8小时……
张绍波说,滑雪是一项“社交属性很强”的运动。跨过最初的技术槛,迷上滑雪之后,会自然而然地结识很多同好,下次一起拼车、约滑。于是,正计划创业的张绍波,干脆在北京办了一个滑雪俱乐部。为了给它做些推广,也为了记录下自己和朋友们滑雪的样子,原本没有相关基础的他,买来一台运动摄像机,自学拍摄和剪辑,“现学现做”滑雪视频。没过多久,他举着自拍杆录下的一个“贴地大回转”的镜头就在圈内爆红,再加上2015年中国成功申办了冬奥会,让他越来越觉得,这个领域前途光明。
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张绍波开始策划一些严肃向的滑雪短片。他自制了一个叫做《滑雪人·悟》的栏目,采访圈内红人和民间滑手,其中就包括年少成名的谷爱凌——那是在2016年,她才13岁;次年,国内滑雪平台GOSKI选了谷爱凌和苏翊鸣做形象代言人,在平台老板的建议下,张绍波联系了两位滑雪少年的父母,而后决定以两个家庭为拍摄对象,制作一部纪录片《少年志》。玩单板的苏翊鸣与玩双板的谷爱凌,原本属于不同的滑雪圈,正是这次拍摄让他们彼此熟识,同场训练和交流。
2017年,张绍波的作品《少年志》曾拍摄苏翊鸣、谷爱凌家庭。
5年后的北京冬奥会上,17岁的苏翊鸣和18岁的谷爱凌惊艳登场,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了历史性佳绩,《少年志》也随之爆红,被视为记录两人成长的珍贵影像。面对巨量的关注,张绍波颇感意外,甚至笑称有点“吓到了”。
他在采访中告诉南都记者:“我一直认为谷爱凌是有夺冠实力的,毕竟她从青少年时期到参加成人组的阶段,一直都是各个比赛奖牌的有力竞争者;但对于苏翊鸣,其实不要说《少年志》拍摄的2017年了,就算在一年前,我会认可他是目前中国自由式滑雪单板实力最强的,但是究竟能不能强到跟世界一线选手去争奖牌,我都存疑,因为我们中国的单板是弱项。”
苏翊鸣和谷爱凌相继夺银摘金之后,张绍波欣慰于中国滑雪运动员在世界上的新高度,也一再感慨他们在短短几年中的付出和蜕变。
镜头之外的滑雪高手
直到今天,滑雪摄影在国内依然是一个小众行业,既“高端”又“神秘”。对圈外人来说,最直观的就是那些惊险刺激的跟拍镜头,却无从想象镜头后面的人,怎样实现这一切。
“确实,这种跟拍还挺危险的,尤其是跟拍高手的时候,我们都要有很高的滑行速度,搞不好就会相撞。”张绍波对南都记者描述,“身为摄影师,在拍的时候要盯着你的拍摄主体在哪里滑、做什么动作,考虑自己的机位应该是在前边还是后边,左边还是右边,是平行还是仰拍或俯拍,什么时候该把摄影机尽量离近,给一个特写;与此同时,还要预判滑手接下来的行进路线,不然往往是跟不住的;还有就是留意前方的雪道走势怎么样,会不会有障碍物,有没有人停在那里,如果有的话,你就需要一边拍滑手一边想办法避开。这个时候,你也没有精力过多地思考脚下,只能靠你的‘脚感’去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冰面了,有包了,雪突然变厚了,你的板子突然变慢了,等等。总的来说,你的技术和经验都要到位,才能拍出好的镜头,有足够的成片率。”
滑雪摄影所用的器材。
正是因此,总有人说,滑雪摄影师才是真正的高手,张绍波不认同这种说法,“我有时候听到别人这样说,会特别认真地跟对方普及,滑手和摄影师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不能这样放在一起比较。对于我来讲,其实我会更欣赏真正有水平的滑手,因为我知道练成他们这样需要吃多少苦,所以更希望通过我的镜头展示出他们的能力。”
但滑雪摄影不仅仅是跟拍。张绍波介绍,摄影师们除了要熟练使用GoPro、Osmo Action之类的专业运动摄像机,还可能搭配以微单相机、电影机、航拍飞行器等,在雪场拍摄时可能需要负重十几斤。“其实按照我个人目前的习惯,成片中跟拍镜头的占比基本会放到五成以下了,我喜欢用一些固定机位的长焦镜头,把整个氛围做起来;在拍摄跟拍镜头时,一般来说都会用稳定器,而我现在基本只用到10%~20%,甚至很多时候纯手持,让画面有一些晃动。我认为这样会显得更真实,让观众有一种代入感,只不过自己要掌握好晃动的幅度。”
张绍波与团队在拍摄现场。
这份新潮而又酷炫的职业,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辛劳。张绍波举例说,比如他为某知名汽车拍摄的滑雪广告,就是从下午拍到第二天清晨,整夜在雪道上挨冻;就算摄影师自己滑雪技术过关,且足够小心,拍摄时也有可能被同场的其他滑雪者误伤。“之前有一次拍摄的时候,有一个人没法控制自己,直接冲我撞了过来,那个星期我基本都走不了路,到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我的腿还是会有一些问题。”接受这次采访时,他仍在养伤,准备去医院复查。
相信行业会越来越好
张绍波坦言,以目前国内滑雪圈对于专业摄影师的需求来说,大部分从业者的收入,远远不如去当一个滑雪教练稳定。他自己也是等到2018年,才真正将拍摄滑雪片作为主业,他说那是人生中“最大胆的决定”。
张绍波与团队在拍摄现场。
好在,随着国内滑雪市场的扩增,拍摄项目多了起来,这份事业开始步入正轨。据他透露,在历经8年摸索、制作了两三百部滑雪影片之后,加之夏天还接一些水上运动等拍摄项目,如今自己的收入足以平衡在北京的生活成本,每年还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更新设备。
在《少年志》走红全网之前,张绍波上一次引发大众关注的作品,是在浙江卫视《漫游记》中,为知名演员钟汉良拍摄的滑雪镜头。2020年,他还受邀加入了影视剧组,负责拍摄24集网剧《爱上粉雪时光》中的滑雪段落,片方给他署名“滑雪导演”,这次经历也被张绍波视为职业转折。
“当时剧组分为AB两组,总导演在A组,负责拍文戏,而我是B组的导演,拿到剧本和通告之后,带着我的替身组去拍动作戏,也就是雪道上的戏。从那之后,我更多地不是‘自己拿起机器拍一下’就行了,而是要协调好整个团队,去定方案,去做分镜头设计、整体镜头的调度……”张绍波说,角色转变之后,他要学习更多门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几年,我希望能多接拍几部优秀的广告;如果国内有制作方愿意再做一些滑雪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我也想跟更多优秀的导演和剧组合作,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学习的机会。”
对于这个赛道的机遇,张绍波保持着乐观的期待。他说:“可能之前对于国内的品牌来讲,滑雪圈的流量太小了,没有必要去投入。但是今年(滑雪片)的制作数量,比往年翻了10倍都不止。冬奥的热度是空前的,往后几年的发展势头也应该不错。”
张绍波透露,接下来他想在新疆做一部滑雪电影,这也是他目前最想实现的计划。“我一直认为,我们中国有非常好的冰雪资源。之前我自己做过3集滑雪纪录片《逐雪阿勒泰》,当时已经达到了我能力的极限,但是这几年下来,我觉得自己又进步了。所以说,之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在新疆拍一部15~20分钟的滑雪电影,把我们本土的滑手,包括新疆的自然资源,充分地展现出来。”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三百六十行 行行有故事